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懂法;学生学法;减少犯罪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明确要求和任务。要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既需要加大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力度,更需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青少年从小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论。要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又必须从学校入手,从学生抓起。而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深感任重道远。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教师要懂法。教师不仅要懂得本行业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还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家庭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宪法》……初步掌握财产继承的顺序,哪些是法定继承人;房屋发生纠纷怎样解决;自己的名誉、人格受到侵害应如何保护;每年的收入应怎样纳税;人民的生活生产得不到保障需向谁申诉等等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老师有了法律知识,才能恰如其分,信手拈来、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有根有底。从而使课堂内容与法制教育自然融洽。
其次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传授法律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时,可以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沾染毒品。这样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教学六年级“利息”一节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利息不能全部归你所有,要把利息的20 %上缴国家(即就是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再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要教育学生向小洁学习,不乱扔垃圾,要保护好美丽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规定要求擅自排放废气污水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人畜受害的就要被处罚,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是挖掘法制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实在在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学校门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平时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能随便打人。为什么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打人、骂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要受到法律惩处。譬如,有一个村寨的两老太太因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相互谩骂,结果一个老太太因此事生气突发死亡,另一老太太就受到了处罚。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事例或电视上看到的事件,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如一个小学生,用玩具手枪冒充劫匪对一位大人实行抢劫,这位大人因此受到惊吓,得了恐惧症和抑郁症住院治疗,学生的监护人——家长为此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共计十八万元人民币。这些事例看起来很平常,可给人带来了精神伤害,就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懂法;学生学法;减少犯罪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明确要求和任务。要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既需要加大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力度,更需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青少年从小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论。要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又必须从学校入手,从学生抓起。而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深感任重道远。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教师要懂法。教师不仅要懂得本行业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还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家庭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宪法》……初步掌握财产继承的顺序,哪些是法定继承人;房屋发生纠纷怎样解决;自己的名誉、人格受到侵害应如何保护;每年的收入应怎样纳税;人民的生活生产得不到保障需向谁申诉等等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老师有了法律知识,才能恰如其分,信手拈来、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有根有底。从而使课堂内容与法制教育自然融洽。
其次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传授法律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时,可以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沾染毒品。这样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教学六年级“利息”一节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利息不能全部归你所有,要把利息的20 %上缴国家(即就是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再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要教育学生向小洁学习,不乱扔垃圾,要保护好美丽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规定要求擅自排放废气污水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人畜受害的就要被处罚,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是挖掘法制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实在在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学校门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平时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能随便打人。为什么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打人、骂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要受到法律惩处。譬如,有一个村寨的两老太太因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相互谩骂,结果一个老太太因此事生气突发死亡,另一老太太就受到了处罚。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事例或电视上看到的事件,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如一个小学生,用玩具手枪冒充劫匪对一位大人实行抢劫,这位大人因此受到惊吓,得了恐惧症和抑郁症住院治疗,学生的监护人——家长为此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共计十八万元人民币。这些事例看起来很平常,可给人带来了精神伤害,就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