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在中国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吉祥物。最初,它的巨足曾经顶天立地,同时又肩负着承载海上五座神山的责任;后来,鳌又被人们视为克火神物。唐宋以后,其吉祥内涵又扩展到科举领域,能踏上其雕像头顶的人居然是天下第一的状元,这也是生活在水中的巨鳌万万想不到的。
传说鳌能撑天负山
古人经常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造了几个顶天立地之神。人类中撑天柱地的英雄是盘古、重、黎;动物中获得这一称号的只有巨鳌。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日长。故天去地九万里。”这段文字讲述的就是盘古顶天立地的故事。
重和黎“举天抑地”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颛顼是黄帝之孙,他的儿子老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重,一个叫黎,帝(颛顼)命令重把天举得更高,命令黎将大地抑得更低,于是天和地就分开不能相通了,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
巨鳌顶天的故事更富有传奇性,它是女娲补天的一项重要工程。《淮南子·览冥篇》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据说天崩地塌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争引发的,共工被打败后恼羞成怒,一头朝不周山撞去。这不周山乃是擎天柱,被共工这么用力一撞,竟然给撞断了。女娲见状,赶紧提炼五色石补苍天,又杀了一只巨鳌,斩下它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
古代神话里还有一个“巨鳌负山”的故事。《列子·汤问篇》记载:在渤海之东不知几十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壑,名叫归墟。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银河的水,全都流注在归墟里面。在归墟里有五座神山,第一座叫岱舆,第二座叫员峤,第三座叫方壶,第四座叫瀛洲,第五座叫蓬莱。这五座神山上面居住着很多仙人,他们住在用金玉建的台观里,吃着长生不老的仙果,头戴着万年不谢的鲜花。这些神仙经常在五座神山之间飞来飞去,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们也有苦衷,因为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里,无根无脚,随波逐流,无法稳定下来。于是他们派了几个代表,到天帝那里诉苦。
天帝听了众仙的诉说后,心想,万一这五座神山流向北极,众仙便失去了居住之所。于是命令北海之神禺强赶快想个妥善的解决方法。禺强不敢怠慢,连忙调遣了十五只巨鳌到归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背起来。十五只巨鳌分成五组,三只为一组,一个背着,其余的两个便到下面守候着,六万年换岗一次,轮流负载神山。
禺强这样处理神山漂流之事本已非常妥当,但后来却发生了神仙也意想不到的怪事。事情是这样的:在昆仑山以北有一个龙伯国,龙伯国的人身材非常高大,是像逐日的夸父般的巨人,他们喜欢钓鱼,听说归墟有巨鳌,很感兴趣。龙伯国的巨人两脚刚下水,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归墟五神山的地方,于是举起钓竿,钓走了六只巨鳌。这六只巨鳌是岱舆和员峤两座神山的依托,它们被钓走之后,岱舆和员峤就漂流到北极,沉没在大海里,五座神山只剩下方壶、瀛洲和蓬莱三座。天帝对此事非常恼怒,马上施展神力将龙伯国的土地削小,把龙伯国人的身躯缩小。据说,到了神农时代,龙伯国人身躯已经缩短到不可再短了,但在当时一般人眼里,他们仍是巨人,因为他们还长达好几十丈呢。不过,龙伯国人从此再也不能来到归墟,海上其余三座神山和九只巨鳌得以保留下来。
鳌具神力被视作镇宅之宝
巨鳌有顶天负山之力,这令古人相信,按照鳌的样子雕塑成像,让它背负着沉重的石头或建筑物,是最稳妥不过了。所以我们在古建筑里经常可以看到基础部分有鳌的雕像,很多石碑下面也有,巨鳌就这样成为镇宅之宝。
有趣的是,随着我国科举制度的产生,皇家建筑里的鳌鱼雕像无意中又与状元结缘。
原来,在唐宋时期,宫殿前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都雕有龙和鳌的图像,每逢殿试结束放榜后,皇帝都在殿前召见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人。有幸被召见者要按排名依次站在殿前台阶上恭迎皇榜,状元自然是排第一,他所站立之处,正是鳌鱼图像的头部,所以古人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来,人们常用“独占鳌头”这个成语来比喻在某个领域取得第一名。常见的“魁星踢斗,独占鳌头”吉祥图也取材于此。
鳌生活在水中,故又称鳌鱼。相传在远古时期,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上云端化身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的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被人们视为水中神物。按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水能克火,生活在水中的鳌鱼自然也被视为火的克星,故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常有鳌鱼塑像。古人用鳌鱼像为脊饰,正是取其能克火的吉祥寓意。
传说鳌能撑天负山
古人经常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造了几个顶天立地之神。人类中撑天柱地的英雄是盘古、重、黎;动物中获得这一称号的只有巨鳌。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日长。故天去地九万里。”这段文字讲述的就是盘古顶天立地的故事。
重和黎“举天抑地”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颛顼是黄帝之孙,他的儿子老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重,一个叫黎,帝(颛顼)命令重把天举得更高,命令黎将大地抑得更低,于是天和地就分开不能相通了,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
巨鳌顶天的故事更富有传奇性,它是女娲补天的一项重要工程。《淮南子·览冥篇》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据说天崩地塌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争引发的,共工被打败后恼羞成怒,一头朝不周山撞去。这不周山乃是擎天柱,被共工这么用力一撞,竟然给撞断了。女娲见状,赶紧提炼五色石补苍天,又杀了一只巨鳌,斩下它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
古代神话里还有一个“巨鳌负山”的故事。《列子·汤问篇》记载:在渤海之东不知几十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壑,名叫归墟。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银河的水,全都流注在归墟里面。在归墟里有五座神山,第一座叫岱舆,第二座叫员峤,第三座叫方壶,第四座叫瀛洲,第五座叫蓬莱。这五座神山上面居住着很多仙人,他们住在用金玉建的台观里,吃着长生不老的仙果,头戴着万年不谢的鲜花。这些神仙经常在五座神山之间飞来飞去,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们也有苦衷,因为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里,无根无脚,随波逐流,无法稳定下来。于是他们派了几个代表,到天帝那里诉苦。
天帝听了众仙的诉说后,心想,万一这五座神山流向北极,众仙便失去了居住之所。于是命令北海之神禺强赶快想个妥善的解决方法。禺强不敢怠慢,连忙调遣了十五只巨鳌到归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背起来。十五只巨鳌分成五组,三只为一组,一个背着,其余的两个便到下面守候着,六万年换岗一次,轮流负载神山。
禺强这样处理神山漂流之事本已非常妥当,但后来却发生了神仙也意想不到的怪事。事情是这样的:在昆仑山以北有一个龙伯国,龙伯国的人身材非常高大,是像逐日的夸父般的巨人,他们喜欢钓鱼,听说归墟有巨鳌,很感兴趣。龙伯国的巨人两脚刚下水,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归墟五神山的地方,于是举起钓竿,钓走了六只巨鳌。这六只巨鳌是岱舆和员峤两座神山的依托,它们被钓走之后,岱舆和员峤就漂流到北极,沉没在大海里,五座神山只剩下方壶、瀛洲和蓬莱三座。天帝对此事非常恼怒,马上施展神力将龙伯国的土地削小,把龙伯国人的身躯缩小。据说,到了神农时代,龙伯国人身躯已经缩短到不可再短了,但在当时一般人眼里,他们仍是巨人,因为他们还长达好几十丈呢。不过,龙伯国人从此再也不能来到归墟,海上其余三座神山和九只巨鳌得以保留下来。
鳌具神力被视作镇宅之宝
巨鳌有顶天负山之力,这令古人相信,按照鳌的样子雕塑成像,让它背负着沉重的石头或建筑物,是最稳妥不过了。所以我们在古建筑里经常可以看到基础部分有鳌的雕像,很多石碑下面也有,巨鳌就这样成为镇宅之宝。
有趣的是,随着我国科举制度的产生,皇家建筑里的鳌鱼雕像无意中又与状元结缘。
原来,在唐宋时期,宫殿前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都雕有龙和鳌的图像,每逢殿试结束放榜后,皇帝都在殿前召见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人。有幸被召见者要按排名依次站在殿前台阶上恭迎皇榜,状元自然是排第一,他所站立之处,正是鳌鱼图像的头部,所以古人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来,人们常用“独占鳌头”这个成语来比喻在某个领域取得第一名。常见的“魁星踢斗,独占鳌头”吉祥图也取材于此。
鳌生活在水中,故又称鳌鱼。相传在远古时期,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上云端化身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的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被人们视为水中神物。按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水能克火,生活在水中的鳌鱼自然也被视为火的克星,故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常有鳌鱼塑像。古人用鳌鱼像为脊饰,正是取其能克火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