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针对课程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进入情境,为完成课时目标创造条件。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理解
作为生物教师,从教几年便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解一个教学难点时,需事先花大量时间考虑如何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突破学生的理解防线,让他们乐于、易于去接受呢?针对此困扰,笔者认为加强情境创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它是教学中的润滑剂。
1 教学情境创设的概念与设置
“教学情境创设”是个老话题,也是我们教研的重要内容。
所谓教学情境,简而言之,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或手段创设出的一种适合教师教,也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氛围。在相应的情境中学生进行着思维转型以便与相应知识点对接,为完成教学目的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就进行相应操作,如多媒体应用、实验的准备、查阅资料等,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动手实验、观看资料或影象、学生相互讨论等)在课堂上营造出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让他们参与对知识进行探索和认知的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一节课的一个片段中运用,也可贯穿于整节课。
2 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其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古已有之:孔子的“相机教学”说的是要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著名的“孟母三迁”说的是孟母为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代价多次搬迁。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情境创设的著名论述和例子。
具体到中学生物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由于小学没有生物课程,学生平时生活中也不能系统地学习生物学,因此,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并不大,也不系统。当学生进入初中开始规范地学习生物时,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没有给他们足够适应的环境,学生学起来不但费力,效果也不好。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
3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材中的应用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具体的生物课堂中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下面略举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3.1 收集资料或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让学生查阅:在我们人类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什么相关的名人或实验?到上课时,有的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发现了课本上没有的信息:
生:书上提到最早关于光合作用研究的时间是1771年,而我通过上网查到,在更早的1642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就做过了著名的“柳树实验”了。
师:哦,那这个“柳树实验”大概是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海尔蒙特通过柳树实验,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作用所需要的物质源于何处。不过他得到的结论是水,这个观点不正确。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仅讲解课本,课堂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时,我们可以从课外读物或网络收集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实际上,当学生在整理资料时,他们要搜索、筛选、整理,他们要思考、分析甚至讨论——他们已经给自己提前创设了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把这样的学习情境延续到课堂上来!这是十分有利于教学的。
3.2 提问启发,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通过准备的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步步启发,直到创设出我们需要的情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受知识点。同时,课堂中适当的提问还会集中学生注意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师:很多人到海边晒日光浴。在天气适合时,这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大家能否告诉我,多晒太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生:保暖,身体合成维生素D……
师:是的。可是由于人类的污染,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南极上空甚至出现了空洞,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表,这对人体有何伤害?
生:紫外线过度辐射对人体伤害很大,照得多了,皮肤会得皮肤癌。
师:嗯,很好。那大家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皮肤被紫外线过度照射会得皮肤癌?皮肤癌患者的上皮组织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还有,这些癌细胞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开始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3.3 用实验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在实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课程中也有不少实验,如果我们能以实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蚯蚓的运动》
按道理蚯蚓在玻璃板上应比在纸板上运动慢。可实验中,遇到有一组同学做出了相反的结果。于是我马上利用这个教学情境,指导和启发学生。
师:先认真对比观察你们的蚯蚓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学生观察、思考)哦,我的纸板会吸水,蚯蚓体表的液体被吸干了,导致在粗糙的纸表面,它反而爬不快了。
师:是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经常性地给蚯蚓体表补水,保证它的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单一性。
3.4 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看到过很多现象,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进行利用,让它们成为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题材,那就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热情。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生没能理解细胞膜两侧浓度差导致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师:在制作水饺馅时,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把菜切好并加上盐等调料后一会儿,馅下面就开始渗水了,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是从蔬菜的细胞中渗透出来的。当细胞外液体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
生:另外,我看到市场上卖菜的阿姨,隔一会儿就往菜上洒点水,为的就是保持菜的坚挺,否则菜很快就萎蔫了。这也是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原理。
不管是教师自己表达,还是让学生来说,通过这样的事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就进入到这节课的状态上来了。
4 小结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好的情境能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其中,并和教师产生共鸣,而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是极强的,教师稍加把握,这堂课便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为教师,上课过程中应视具体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能灵活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前进行充分备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能使一节课上起来更加生动、易懂。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桂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敏燕,任小文.构建生活化、活动化、多维化的课堂教学情境[J].中学生物学,2004(01).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理解
作为生物教师,从教几年便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解一个教学难点时,需事先花大量时间考虑如何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突破学生的理解防线,让他们乐于、易于去接受呢?针对此困扰,笔者认为加强情境创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它是教学中的润滑剂。
1 教学情境创设的概念与设置
“教学情境创设”是个老话题,也是我们教研的重要内容。
所谓教学情境,简而言之,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或手段创设出的一种适合教师教,也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氛围。在相应的情境中学生进行着思维转型以便与相应知识点对接,为完成教学目的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就进行相应操作,如多媒体应用、实验的准备、查阅资料等,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动手实验、观看资料或影象、学生相互讨论等)在课堂上营造出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让他们参与对知识进行探索和认知的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一节课的一个片段中运用,也可贯穿于整节课。
2 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其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古已有之:孔子的“相机教学”说的是要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著名的“孟母三迁”说的是孟母为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代价多次搬迁。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情境创设的著名论述和例子。
具体到中学生物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由于小学没有生物课程,学生平时生活中也不能系统地学习生物学,因此,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并不大,也不系统。当学生进入初中开始规范地学习生物时,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没有给他们足够适应的环境,学生学起来不但费力,效果也不好。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
3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材中的应用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具体的生物课堂中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下面略举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3.1 收集资料或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让学生查阅:在我们人类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什么相关的名人或实验?到上课时,有的学生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发现了课本上没有的信息:
生:书上提到最早关于光合作用研究的时间是1771年,而我通过上网查到,在更早的1642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就做过了著名的“柳树实验”了。
师:哦,那这个“柳树实验”大概是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海尔蒙特通过柳树实验,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作用所需要的物质源于何处。不过他得到的结论是水,这个观点不正确。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仅讲解课本,课堂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时,我们可以从课外读物或网络收集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实际上,当学生在整理资料时,他们要搜索、筛选、整理,他们要思考、分析甚至讨论——他们已经给自己提前创设了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把这样的学习情境延续到课堂上来!这是十分有利于教学的。
3.2 提问启发,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通过准备的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步步启发,直到创设出我们需要的情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受知识点。同时,课堂中适当的提问还会集中学生注意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师:很多人到海边晒日光浴。在天气适合时,这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大家能否告诉我,多晒太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生:保暖,身体合成维生素D……
师:是的。可是由于人类的污染,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南极上空甚至出现了空洞,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表,这对人体有何伤害?
生:紫外线过度辐射对人体伤害很大,照得多了,皮肤会得皮肤癌。
师:嗯,很好。那大家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皮肤被紫外线过度照射会得皮肤癌?皮肤癌患者的上皮组织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还有,这些癌细胞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开始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3.3 用实验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在实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课程中也有不少实验,如果我们能以实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蚯蚓的运动》
按道理蚯蚓在玻璃板上应比在纸板上运动慢。可实验中,遇到有一组同学做出了相反的结果。于是我马上利用这个教学情境,指导和启发学生。
师:先认真对比观察你们的蚯蚓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学生观察、思考)哦,我的纸板会吸水,蚯蚓体表的液体被吸干了,导致在粗糙的纸表面,它反而爬不快了。
师:是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经常性地给蚯蚓体表补水,保证它的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单一性。
3.4 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看到过很多现象,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进行利用,让它们成为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题材,那就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热情。
案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生没能理解细胞膜两侧浓度差导致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师:在制作水饺馅时,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把菜切好并加上盐等调料后一会儿,馅下面就开始渗水了,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是从蔬菜的细胞中渗透出来的。当细胞外液体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
生:另外,我看到市场上卖菜的阿姨,隔一会儿就往菜上洒点水,为的就是保持菜的坚挺,否则菜很快就萎蔫了。这也是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原理。
不管是教师自己表达,还是让学生来说,通过这样的事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就进入到这节课的状态上来了。
4 小结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好的情境能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其中,并和教师产生共鸣,而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是极强的,教师稍加把握,这堂课便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为教师,上课过程中应视具体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能灵活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前进行充分备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能使一节课上起来更加生动、易懂。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桂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敏燕,任小文.构建生活化、活动化、多维化的课堂教学情境[J].中学生物学,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