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呢?能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窥察生活的真相,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上述问题,做些浅陋的探讨。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学语文中最为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犹如一幕精彩大戏的序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心向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习兴趣。当然,课程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我在讲授必修四教材《寡人之于国也》时,就用淳于髡欲给邹忌提意见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听完故事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淳于髡对邹忌提意见时采用的方法:含蓄委婉。以及采用这样的方法取得的效果。这样就自然引入同样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启发他人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来体会孟子是怎样委婉地启发梁惠王的。我想,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增长学识,又能直接揭示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举两得,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见,在学习一篇新课的时候,精心设计导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必修一教材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优美而伤感的爱情叙事诗,在教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该诗的动画片,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使学生在清晰、鲜明、真实可感的情景中,仿佛置身于焦刘二人的爱情境界中,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中进入课文,为了更深一步加强学生对焦刘爱情悲剧的感知,再播放《孔雀东南飞》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此时提出问题,他们就很容易感兴趣,也很愿意回答。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情境和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参与热情。我在讲授这首长诗的时候,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揣摩诗中人物性格,然后然让他们将诗文改编成舞台剧来表演,不仅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更促进了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并深入到课文之中,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三,营造愉悦氛围,提高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教师可以利用幽默艺术创造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实施愉快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引入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毕竟高中的学生心智都已经成熟,玩是他们的天性,但绝对不是他们追求的主体。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最能让学生找到进入语文的窗口。在新课程体系的教材中,阅读单元把阅读分:基础阅读、拓展阅读和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共设置了一百余篇文章。这些篇目的设置应该说从知识广度、文化内涵等各方面来说,都是比较理想的。但对于大多数东莞的普通学生来讲,很多篇目是不太适合的,不会引起这些学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时常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精神食粮。我的实践是,每期的《读者》是我们的学生必读的内容。我还会紧紧跟上与语文有关的文化或文学现象,将之引进我的课堂,我一直坚持每周给学生固定提供一节读书课。在高三,我让同学们品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还就“博士联名批于丹”的现象进行评析。这样的尝试和改变,营造了非常愉悦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四,适当借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习的形象性、趣味性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量的被使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语文的学习带来困惑和束缚。但不可否认的是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所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习需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欣赏个性展示,提供成功机会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自尊而又敏感的年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支持学生的“标新立异”和个性展示,不论他们讲得如何,都要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碰撞的灵感,当我们抓住了学生思想里的火花,做好“顺势一击”,让他们的思想在智慧的广阔天空中遨游,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总是富有成就感,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大激发出来。对于学生回答出“雪融化后是水”的答案我们不能否定,同样对于学生回答出“雪融化后是春天”的答案,我们更应该肯定和加以赞美。在我的课堂上,那怕是课前“语文园地”环节,我都能积极发现学生值得赞扬闪光点。尤其在作文的评讲课上,更是将这样的肯定和成功机会尽可能的提供给跟多的同学,比如:靓眼标题、俊美书写、凤头、豹尾;好词美句、精彩立意、清晰结构;升格训练中的独到修改等等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总之,要想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深入的走入学生的心灵,看他们需要什么,应该深入文本中去寻找和开发,应该让语文课堂变成智慧流淌的甘泉,师生在这片园地里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在这样的交流和对话中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和人文素养。一旦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会活力四射,重现生机。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学语文中最为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犹如一幕精彩大戏的序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心向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习兴趣。当然,课程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我在讲授必修四教材《寡人之于国也》时,就用淳于髡欲给邹忌提意见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听完故事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淳于髡对邹忌提意见时采用的方法:含蓄委婉。以及采用这样的方法取得的效果。这样就自然引入同样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启发他人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来体会孟子是怎样委婉地启发梁惠王的。我想,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增长学识,又能直接揭示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举两得,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见,在学习一篇新课的时候,精心设计导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必修一教材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优美而伤感的爱情叙事诗,在教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该诗的动画片,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使学生在清晰、鲜明、真实可感的情景中,仿佛置身于焦刘二人的爱情境界中,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中进入课文,为了更深一步加强学生对焦刘爱情悲剧的感知,再播放《孔雀东南飞》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此时提出问题,他们就很容易感兴趣,也很愿意回答。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情境和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参与热情。我在讲授这首长诗的时候,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揣摩诗中人物性格,然后然让他们将诗文改编成舞台剧来表演,不仅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更促进了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并深入到课文之中,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三,营造愉悦氛围,提高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教师可以利用幽默艺术创造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实施愉快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引入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毕竟高中的学生心智都已经成熟,玩是他们的天性,但绝对不是他们追求的主体。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最能让学生找到进入语文的窗口。在新课程体系的教材中,阅读单元把阅读分:基础阅读、拓展阅读和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共设置了一百余篇文章。这些篇目的设置应该说从知识广度、文化内涵等各方面来说,都是比较理想的。但对于大多数东莞的普通学生来讲,很多篇目是不太适合的,不会引起这些学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时常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精神食粮。我的实践是,每期的《读者》是我们的学生必读的内容。我还会紧紧跟上与语文有关的文化或文学现象,将之引进我的课堂,我一直坚持每周给学生固定提供一节读书课。在高三,我让同学们品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还就“博士联名批于丹”的现象进行评析。这样的尝试和改变,营造了非常愉悦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四,适当借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习的形象性、趣味性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量的被使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语文的学习带来困惑和束缚。但不可否认的是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所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习需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欣赏个性展示,提供成功机会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自尊而又敏感的年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支持学生的“标新立异”和个性展示,不论他们讲得如何,都要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碰撞的灵感,当我们抓住了学生思想里的火花,做好“顺势一击”,让他们的思想在智慧的广阔天空中遨游,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总是富有成就感,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大激发出来。对于学生回答出“雪融化后是水”的答案我们不能否定,同样对于学生回答出“雪融化后是春天”的答案,我们更应该肯定和加以赞美。在我的课堂上,那怕是课前“语文园地”环节,我都能积极发现学生值得赞扬闪光点。尤其在作文的评讲课上,更是将这样的肯定和成功机会尽可能的提供给跟多的同学,比如:靓眼标题、俊美书写、凤头、豹尾;好词美句、精彩立意、清晰结构;升格训练中的独到修改等等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总之,要想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深入的走入学生的心灵,看他们需要什么,应该深入文本中去寻找和开发,应该让语文课堂变成智慧流淌的甘泉,师生在这片园地里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在这样的交流和对话中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和人文素养。一旦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会活力四射,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