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和学的技巧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管是在基础题还是阅读题中,学生遇到文言文的第一反应就是“难”,这就折射出学生对于文言文确实“不会”“不懂”“不精”。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一现状,还需要教师在教与学中探索答案。
  一、融学于教
  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文言文难,因此要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让他们记、背、读、写。在这一教学思维下,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大量的知识点使学生无暇“思考”,他们学习的思路完全跟着教师跑。同时,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容易产生惰性,从而形成教学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一旦离开教师的教自己就手足无措。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将学贯穿于教中,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和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联系性。
  从高一年级起,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但高一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故事性都很强,这就给教师的灵活教学提供了方便。如学习《荆轲刺秦王》,以此改编的影视剧、故事、讲坛类节目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并尝试着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当于“咨询师”,随时解答学生提问,而不是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在学生翻译、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使学生的学更有目的性,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掌握文章的内容及知识难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高一文言文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一些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古典小说、戏曲等,如《三国演义》《窦娥冤》等。在教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在大量的阅读和知识扩展中自觉探索文言文学习的技巧,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使自己能够更为准确地握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及文章的中心意思等,以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
  二、以学助教
  以学助教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突破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要尽可能多样化,如用简单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感。又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精彩的文言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师说》等。不管是学生学过的还是教材中没有的,推荐文章的标准就是精练的美文,有丰富的思想、情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愫,使之“读不释口”,达到朗读背诵的地步。这种不刻意的背诵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潜力,使他们逐渐喜欢上文言文,进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有自己的想法、认识,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才更有效。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下定学好语文的决心。文言文学习绝不能局限于文言文本身,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现代文的阅读和朗诵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三、以教导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好文言文确实是一件很费力的事,特别是在学生、教师都认为“难”的情况下,文言文教学遇到了更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存在着较大的不可预知性。面对当前文言文学习的现状,教师要运用以教导学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文言文内藏情感的揭示和体会,引导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以提升教的效果。如学习《过秦论》,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声像结合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文章主要思想的认识,再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大概回顾,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愿意通过古文阅读去了解当时的人对历史的认识,体会当时人的情感世界,进而达到以教导学的目的,也就是为学生“铺好路”,让学生“自己走”。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教的灵活性。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文章的难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篇幅的差异也比较大,如果每一篇文章都做重点讲解,势必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计划。因此,文言文的教要灵活,对于《劝学》《师说》这样短小、精练的篇章,要重点教,让学生在教中体会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对于《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传》这样的文章则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实践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技巧。
  再次,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短短几百字的文言文要是扩展起来,讲几节课都讲不完。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文言文的时候要掌握好尺度,讲重点,留问题,让学生跟着问题进行学习,同时能够根据教师讲的重点准确地理解文章,这样的导学效果才能好。
  文言文就像个“纸老虎”,看起来难,但只要抓住了教和学的技巧,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实施,文言文教学将比其他类型文章的学习更有趣味性,更使人觉得精彩、丰富。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使学生产生文言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再在这一基础上展开文言文教学,使文言文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234000)
其他文献
目前高中语文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需要通过“智趣”的教学模式来破解,在“乐教乐学”的良好氛围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在此,笔者将择取三个角度浅析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智趣”元素。  一、通过诵读开发学生想象力  将“智趣”元素应用于朗诵,具体体现为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波动,从而主动感受作品中寄托的思绪,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领会作品主旨的目的。  笔者曾经在高中叙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用提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用提问促进多维度研究。提问忌讳不清不楚,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提问忌讳匹配不合适,简单问题训练优等生没有价值,难度较大问题难坏学困生;提问忌讳放而不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提问忌讳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成为教师“独角戏”。  一、忌不清不楚,问题切口模糊不清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最常见的互动形式,教师根据教材文本设计
如今的各层次教育机构均展现出了多媒体技术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情形况,这是一个好现象,这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要。它依现代教育理念的执行标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相联系的策略,目标明确地对教育信息加以阐释,能够将多种感官功能的优势利用起来,能够促进教育成果走向最优化状态。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来讲,则因为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功能和工具功能,因此更需要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理论创新。接受美学理论是新课改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理论,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渠道,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呢?  一、 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基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谈谈高中课文《项链》的阅读教学。  师:故事中的
随着智能变电站推广建设,二次系统引入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等智能组件,二次设备种类及数量繁多,一些传统的检修手段已不再适用.如何有效地管理监测二次设备智
高中语文课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是青春激扬的,是风华正茂的。由于网络对新时代的学生所造成的冲击,使得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学习稍显枯燥的语文课程。又因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打消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寻找到一种新的能够引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成为当务之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自然也包括学习方式。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