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数学学科同语文学科语言表达力的训练同样重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作为数学老师不能依赖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我们也常会看到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另外,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俗语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可以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如对同桌说、对组说、个别说等方式。
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根据新教材的编排,可以先出示情境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请学生个别说。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用你的圆片摆一摆,然后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
这样的引导,前后两次争取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并安排了他们说的空间:同桌说、对组说和个别说。而且说的时候注意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始于一个实物、一幅图、一道题等。对小学生的问话应该明白准确,题目不可过大,也不可用学生不懂的术语提问,我们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启发思维的具体条件。
三、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
对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用文字说理的题,有的学生会说不好,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提问,给予启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深入钻研、认真思考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玩、好奇、好强,老师提问时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尽量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用偏、难、怪、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致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等各种因素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光荣、是乐趣、是享受,达到以“趣”求新、以“趣”求探、以“趣”生智的目的。
四、设计好讨论题,加强合作交流
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要为学生的锻炼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使学生的不同意见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争论。教学中可以采取个人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讨论形式,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好讨论题,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在教学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说错了也不批评、斥责;学生说对了则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同时我注意到学生中有彼此嘲笑的现象,所以教育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是难免出错的,不应该嘲笑别人。
第二,在孩子回答问题时,有时过于注意口语的表达和语言的规范性,却忽略了数学问题本身的内容和目的,这一点是应该克服的。
第三,上课的时间有限,数学课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与时间进行口语表达,这在时间上来说有些紧张。这样,就只能提高每个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并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更好地掌握知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是要表达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而不是追求具体、形象、生动,这与语文口语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训练,学生说话时有了明显的变化,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
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如对同桌说、对组说、个别说等方式。
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根据新教材的编排,可以先出示情境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请学生个别说。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用你的圆片摆一摆,然后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
这样的引导,前后两次争取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并安排了他们说的空间:同桌说、对组说和个别说。而且说的时候注意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始于一个实物、一幅图、一道题等。对小学生的问话应该明白准确,题目不可过大,也不可用学生不懂的术语提问,我们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启发思维的具体条件。
三、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
对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用文字说理的题,有的学生会说不好,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提问,给予启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深入钻研、认真思考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玩、好奇、好强,老师提问时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尽量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用偏、难、怪、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致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等各种因素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光荣、是乐趣、是享受,达到以“趣”求新、以“趣”求探、以“趣”生智的目的。
四、设计好讨论题,加强合作交流
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要为学生的锻炼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使学生的不同意见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争论。教学中可以采取个人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讨论形式,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好讨论题,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在教学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说错了也不批评、斥责;学生说对了则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同时我注意到学生中有彼此嘲笑的现象,所以教育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是难免出错的,不应该嘲笑别人。
第二,在孩子回答问题时,有时过于注意口语的表达和语言的规范性,却忽略了数学问题本身的内容和目的,这一点是应该克服的。
第三,上课的时间有限,数学课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与时间进行口语表达,这在时间上来说有些紧张。这样,就只能提高每个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并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更好地掌握知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是要表达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而不是追求具体、形象、生动,这与语文口语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训练,学生说话时有了明显的变化,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