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古代经典,在语文教材中有着浓缩的介绍和特殊的地位。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语文教材中介绍的经典,可以较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华文明,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诵读 经典 人格 重要性
  
  一、经典是人类长河亘古不变的明珠
  
  诵读经典是一种科学、经济的文化遗传方式,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
  经典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逐步筛选出来的宝贵典籍,具有巨大的价值。经典体现着民族中的最高智慧,承载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渗透着圣贤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我们只有日日诵读浸润,才能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和人格,所有的聪明智慧只有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尽其用。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了解经典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自然要经历一个对经典“感知——识别——还原——转译”的过程,为此,阅读、学习经典的关键就是诵读。诵读既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又是一个理解和品味的过程,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二、诵读经典,有助于激发学生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潜能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曾在台湾进行了儿童诵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该实验证明了经常诵读经典的儿童的记忆力、语感等普遍强于其他儿童。
  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经典诵读,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简单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诵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可以这样说,诵读经典就是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丰富美善智能量的文字信息,并将它们反馈给诵读者的大脑神经细胞,久而久之,个体的身心气质就会得到改善,并能取得身心和谐、开智益慧的效果。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期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学生通过诵读,可以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并学会借助经典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语言的习得,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意义正是在于,通过赋予学生“直接感受”来提高其语言能力与语言品质。这与叶圣陶先生说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正不谋而合。
  
  三、诵读经典,利于奠定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鲁迅、钱钟书、茅盾、巴金等老一辈大师,正是因为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学习了大量经典,所以才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深邃的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他们能在人类文化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们的孩子若能每天诵读经典,耳濡目染,就会被文化的韵味感染,就会达到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的效果。
  经典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其中的著作往往蕴含着一个人文的思想和一个美的世界。青少年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以至于能在生活中机智地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如《论语》告诉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告诉我们要“循道而行”,《韩非子》告诉我们“法治”的道理,唐诗则给了我们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绚丽王国,宋词又让我们徜徉于柔美的世界……诵读经典,能让我们的身心受到熏染、感化、提升。
  
  四、诵读经典和躬行实践,利于塑造独立高尚的人格
  
  诵读经典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人通过诵读,把自己的心与圣人相谋、相印。正如孔子所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我国经典是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只有诵读经典,才能运用和解析经典文字背后的智慧思想,使经典当中所含的能量起到涵养心性、固本培元、为己所用、利己利人、救物济世的作用。
  经典可以说是“真、善、美”的化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生最好的时期熟诵经典,锻造良好的心性,塑造完美的性格。如此,他们更容易获得独立人格的支撑,便不易随波逐流、随境而变,进而能树立追求卓越、崇尚高尚的人生志向。
  教育要站在高处,要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唤醒”学生的人格,努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人”。而诵读经典——长期地诵读,恰恰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致力之。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作为青少年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学生,同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在看待、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法律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习惯用法律思维思考身边的问题,从而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合法权益。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学习能力、个人道德素质等问题,在法律思维的形成与运用方面
[摘要]成功的语文教学活动,以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 兴趣 对策与思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师生协作关系 教学艺术 启发式教学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喜欢数学的学生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并提出通过优化教学的途径,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旨在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致使
[教学片段]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老师可喜欢你们了。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  生:愿意(音调拉得很长)。  师:愿意的请举手。  生:我愿意!我愿意!(全班笑,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师:同学们,那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对不对?  生:对(声音比较小,大家都似乎有点不理解。)  师:如果我们学会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更加聪明了,这四件宝是什么呢?请你们猜几个谜语。  生齐: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在农村中学得以广泛开展。本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才能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将这门课程教好。  [关键词]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在农村中学中广泛开展。但是现今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尤其计算机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
[摘要]如何才能让枯燥、抽象、平淡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加乐学呢?本文拟从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主体和主导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述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和谐 教学 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获得体现。把握课改实质,寻找最佳切入点,构建和谐的语
[摘要]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课堂实践活动也益见其重要地位。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就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堂    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实践学习呢?我认为应开展好三项活动,处理好三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