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是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其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变抽象知识为生动、具体、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激发学生高尚情感;三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 音像资料 理解记忆 情感 自主探究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因此,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电影、电视、录像、听音等历史音像资料,是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其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变抽象知识为生动、具体、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认知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老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应该适当选择影视作品来“再现”历史,最多限度地提高学生历史感和理解历史能力。如在讲到人民版必修Ⅰ《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中的“海上马车夫”一目时,播放剪辑好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片段,精美的电影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词,把17世纪中叶荷兰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五大洋之上历史画卷“真实”或者“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当镜头推进到北美大陆,随着解说员“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的话音落下,同学们发出很大一声惊叹。这样,17世纪中叶“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记忆深处,而且对于荷兰为什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同学们已经无师自通了。
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过去性,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语言描绘和刻画历史人物、历史场景来活化教材,很难吸引学生。历史音像资料以其声画并茂的特点,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再加上恰如其分的解说,不断变换场景,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使学生乐学、爱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历史课的一个任务。《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具体规定:①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②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由于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构建。
运用历史影像资料“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讲授《黄海海战》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当学生看到这样画面:致远舰向日舰吉野号撞去,全舰官兵脸上毫无惧色,个个眼里喷射出对敌人的火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爱犬游去救他,邓世昌见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抱住爱犬,随波涛而去。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深深懂得一个人的责任感、情感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又如《南京大屠杀》影片中,当镜头到日军占领南京城,任意屠杀无辜百姓,其中一个日军用枪托起一个孩子时,学生个个怒火中烧,恨不得把日本鬼子统统杀掉。
历史影像资料以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抑扬顿挫的旁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其效果好于教师口头“说教”。
3 营造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课堂环境
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摒弃“照本宣科”的做法,把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机械反应的过程变成自主的、探究的生成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历史音像资料,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我不是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并向同学提出: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而且北洋舰队将士如邓世昌、丁汝昌等奋勇杀敌,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方面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呢?学生通过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镜头,得出了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在讲授《东京审判》时,我让同学们观看了影片《东京审判》,然后组织同学分组讨论:假如你们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请陈列出证据,让日本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我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时空结合中,回到历史的情境中,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然后学生之间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最后一起汇总结果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通过音像资料展示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培养,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历史影像资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决定它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运用历史音像资料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以影片替代课程,也不能播放那些严重失实的影视作品,应注意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标准
2 学习与探索,2000(8)
3 历史教学,2001(9)
4 历史教学问题,2003(2)
【关键词】 音像资料 理解记忆 情感 自主探究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因此,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电影、电视、录像、听音等历史音像资料,是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其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变抽象知识为生动、具体、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认知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老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应该适当选择影视作品来“再现”历史,最多限度地提高学生历史感和理解历史能力。如在讲到人民版必修Ⅰ《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中的“海上马车夫”一目时,播放剪辑好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片段,精美的电影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词,把17世纪中叶荷兰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五大洋之上历史画卷“真实”或者“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当镜头推进到北美大陆,随着解说员“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的话音落下,同学们发出很大一声惊叹。这样,17世纪中叶“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记忆深处,而且对于荷兰为什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同学们已经无师自通了。
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过去性,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语言描绘和刻画历史人物、历史场景来活化教材,很难吸引学生。历史音像资料以其声画并茂的特点,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再加上恰如其分的解说,不断变换场景,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使学生乐学、爱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历史课的一个任务。《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具体规定:①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②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由于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构建。
运用历史影像资料“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讲授《黄海海战》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当学生看到这样画面:致远舰向日舰吉野号撞去,全舰官兵脸上毫无惧色,个个眼里喷射出对敌人的火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爱犬游去救他,邓世昌见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抱住爱犬,随波涛而去。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深深懂得一个人的责任感、情感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又如《南京大屠杀》影片中,当镜头到日军占领南京城,任意屠杀无辜百姓,其中一个日军用枪托起一个孩子时,学生个个怒火中烧,恨不得把日本鬼子统统杀掉。
历史影像资料以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抑扬顿挫的旁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其效果好于教师口头“说教”。
3 营造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课堂环境
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摒弃“照本宣科”的做法,把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机械反应的过程变成自主的、探究的生成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历史音像资料,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我不是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并向同学提出: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而且北洋舰队将士如邓世昌、丁汝昌等奋勇杀敌,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方面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呢?学生通过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镜头,得出了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在讲授《东京审判》时,我让同学们观看了影片《东京审判》,然后组织同学分组讨论:假如你们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请陈列出证据,让日本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我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时空结合中,回到历史的情境中,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然后学生之间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最后一起汇总结果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通过音像资料展示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培养,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历史影像资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决定它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运用历史音像资料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以影片替代课程,也不能播放那些严重失实的影视作品,应注意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标准
2 学习与探索,2000(8)
3 历史教学,2001(9)
4 历史教学问题,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