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融机构所爆发的公众事件急剧增加,而且影响更为深远广泛。一家银行要塑造一个品牌,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若要破坏一个品牌,可能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且,在金融单位面临的风险中,其他风险造成的损失破坏可能是一次性的,比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损失可以利用拨备进行核销,但是声誉风险造成的损失破坏,恢复时间要长得多,要恢复声望,难度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就此倒闭、破产。
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目前矛盾与困难交织的状况下,面对当今信息社会,农村信用社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应高度重视声誉风险,要不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加强舆情监测和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公众形象,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发展和竞争实力。
一是创新观念,强化新型“网络意识”。一要强化民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将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成员紧密正向引导在信用社周围。二要强化平等意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传受关系由单向变为互动,平等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与受众对话交流。三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解决民众通过各种媒体反映的问题;坚持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不让“网上问题”放大扩散。
二是加强宣传团队建设。各级农信社应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运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把政治坚定、熟悉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充实到宣传工作岗位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兴媒体运用队伍,提高宣传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信社在改革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支持“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扩大农信社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加强信息披露,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农村信用社要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应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价值理念,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提升竞争力。
四是稳妥推进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是展示农信形象、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各级农信社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办法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明确专人及时更新门户网站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切实把门户网站建成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同时主动与地方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公安网监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不良舆情监测协调工作机制,提高对舆情的处置能力。
五是运用QQ群进行宣传。各级农信社应积极搭建内部QQ群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内部宣传活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把QQ群作为了解基层工作动态、了解员工思想动向、了解热点问题的有效渠道,及时准确地引导舆论,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是引入手机报宣传模式。手机媒体是继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收费低廉等优势。各级农信社应充分运用好这一载体,主动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合作,积极搭建手机报、手机短信宣传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农信社在改革发展、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向社会公众推介农信社的金融产品、特色业务,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农信社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投资理财、融资信息等方面的资讯,向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拉近农信社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七是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在信合员工中普及声誉知识,引导员工关注诚信和道德,营造自觉维护农村信用社声誉的良好氛围。强化员工照章办事的意识,对有关诉求要引导其通过正规渠道正常反映,不得凭主观臆断在网络上随意发布有损农信社形象的言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衍生媒介主要有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它们具有“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者”的特点。各级农信社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引导员工采取发帖、跟帖、写博客、参与论坛讨论等形式,充分展示农信社良好形象,推介农信社金融产品。
八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追责力度。为了提高对舆情工作的重视,各级农村信用社应成立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设置舆情监测岗位,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建立舆情监测情况定期考核机制,并纳入全年专业综合考核工作中,对出现负面舆情事件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告的,因处置不及时导致负面舆情事件恶化的,因与新闻媒体沟通不当,处置客户投诉、信访接待等舆情易引发事件不力引发负面舆情事件的,从严追究单位有关人员责任。
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目前矛盾与困难交织的状况下,面对当今信息社会,农村信用社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应高度重视声誉风险,要不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加强舆情监测和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公众形象,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发展和竞争实力。
一是创新观念,强化新型“网络意识”。一要强化民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将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成员紧密正向引导在信用社周围。二要强化平等意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传受关系由单向变为互动,平等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与受众对话交流。三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解决民众通过各种媒体反映的问题;坚持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不让“网上问题”放大扩散。
二是加强宣传团队建设。各级农信社应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运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把政治坚定、熟悉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充实到宣传工作岗位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兴媒体运用队伍,提高宣传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信社在改革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支持“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扩大农信社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加强信息披露,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农村信用社要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应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价值理念,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提升竞争力。
四是稳妥推进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是展示农信形象、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各级农信社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办法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明确专人及时更新门户网站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切实把门户网站建成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同时主动与地方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公安网监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不良舆情监测协调工作机制,提高对舆情的处置能力。
五是运用QQ群进行宣传。各级农信社应积极搭建内部QQ群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内部宣传活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把QQ群作为了解基层工作动态、了解员工思想动向、了解热点问题的有效渠道,及时准确地引导舆论,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是引入手机报宣传模式。手机媒体是继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收费低廉等优势。各级农信社应充分运用好这一载体,主动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合作,积极搭建手机报、手机短信宣传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农信社在改革发展、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向社会公众推介农信社的金融产品、特色业务,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农信社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投资理财、融资信息等方面的资讯,向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拉近农信社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七是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在信合员工中普及声誉知识,引导员工关注诚信和道德,营造自觉维护农村信用社声誉的良好氛围。强化员工照章办事的意识,对有关诉求要引导其通过正规渠道正常反映,不得凭主观臆断在网络上随意发布有损农信社形象的言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衍生媒介主要有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它们具有“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者”的特点。各级农信社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引导员工采取发帖、跟帖、写博客、参与论坛讨论等形式,充分展示农信社良好形象,推介农信社金融产品。
八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追责力度。为了提高对舆情工作的重视,各级农村信用社应成立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设置舆情监测岗位,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建立舆情监测情况定期考核机制,并纳入全年专业综合考核工作中,对出现负面舆情事件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告的,因处置不及时导致负面舆情事件恶化的,因与新闻媒体沟通不当,处置客户投诉、信访接待等舆情易引发事件不力引发负面舆情事件的,从严追究单位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