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在主题《身体的秘密》进行时,一张网上的图片启发了我:外国孩子用各种夸张的五官做成了三个骰子——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投掷骰子,根据投掷到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把匹配的图片放在脸谱底板上,呈现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再次投掷,就会产生有不一样的表情。我决定依样画葫芦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去给孩子们玩。
发生了什么:
余浩醇一来,就拿出这个新的游戏材料。这时候徐优也过来了:“余浩醇,我们一起玩吧!”
“好的。”余浩醇主动把一张圆脸的底板递给了徐优。然后从盘子里拿起骰子进行投掷,并根据结果拿出相应的眼睛图片放在了自己的圆脸地板上。
而徐优的注意力则放在了五官的图片上,一直在翻着,之后拿出了其中一个鼻子放在了底板上。
這时候,余浩醇已经投好了三次骰子,把眼睛、鼻子、嘴巴都准确的放在了圆脸上,指给我看:”何老师,你看我拼出来这个样子。”“哟!挺有意思的,这是个什么表情?”余浩醇努力地照着评出来的五官挤眉弄眼。我笑道:“蛮像的!”接着,余浩醇说:“何老师,我想换个地方玩!”“好的!”
这时候,徐优开始变换放在圆脸底板上的五官,变换了几次之后,指给我看:“何老师,你看这个有趣么?”“嗯,你喜欢这个表情?”徐优边点头边说:“我再变给你看!”
投放“有趣的五官”后,一开始孩子们都会来试试这个新游戏,但是观察下来发现:没有用骰子来放五官的孩子反而比用骰子的孩子玩的时间长;孩子们玩的兴趣不大,一会儿就陆续离开了。
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
1.骰子作为游戏条件限制了幼儿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刚进入中班的孩子依然具有行动先于思维的特点,所以他们是很难感知骰子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结果,就像余浩醇一样,他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只是做任务而已,做完就离开。
2.幼儿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操作材料变化不同的五官效果。反而徐优,抛弃了骰子,直接通过摆弄、交换来感知五官的变化,先做再想,或者边做边想。但是简单的五官材料却并不能使孩子满足。
小结:我以为结果并非唯一不变的就是低结构游戏。可是骰子作为游戏条件限制了幼儿探索和实践的空间,最终成为了一个高结构游戏。幼儿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操作材料变化不同的五官效果。所以我立刻对材料投放进行了加减法的调整。
调整策略:材料加减法
1.逐步减弱骰子的意义,解除游戏条件。
2.添加新的材料:各种形状图片和形状积木,五彩小木棍。
小结:“材料加减法”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选择原有经验,萌发新的认知冲突,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又发生了什么:
徐子清在自由地拼搭五官,看了看盒里的材料,拿起了圆形纸片,拿在手里想了一下,放在圆脸的两边,告诉我:”何老师,你看这是耳朵。”我惊讶道:“是啊,耳朵也很重要!”徐子清觉得很开心,又开始尝试其他材料,一会儿把木棍变成了头发,又在圆形片耳朵的下面增加方形积木片,说这是耳环。
这时候,周熙晗过来看了看徐子清的作品,就自己也拿了一块圆脸底板,先是竖着,看了看,又把圆脸底板横过来放。接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放上五官后,把圆形片也放在面颊两边。放了许多个后,指着圆脸对我笑,我问她:“这些是什么呀?怎么那么漂亮?”她又指着自己的脸颊:“是这里呀,给她化妆!”
冯红川也来了。这时候,放五官的格子有些乱了,他从中选了一个鼻子放在了圆脸的上面一部分,接着直接又放了一个嘴巴在下面,我不解,指着鼻子问:“这是什么?”“眼睛呀。”然后又拿起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眼睛”和嘴巴的中间拼搭出了一个有趣的鼻子。
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回应策略:
1.在我的预设之内,本是想用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添加一些脸上其他的五官或者是外部特征,也可装饰漂亮的小脸蛋。由于人脸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对称的结构,之前在放五官时,已经有了对称的暗示,所以在装饰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级幼儿具有初步的位置和形状对称的意识。
2.低结构的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推动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方法:替代物。中班的孩子开始进入“形象期”,幼儿观察时只能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都是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的提炼,他们会按照他们认为物体应有的几何形状去作画,所以在“有趣的五官”中,他们根据材料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五官。
我还可以为孩子们做什么:
讲评的时候,我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拍照到电脑上,请观众们猜猜,请小主人说说。通过交流分享,引发小观众们的兴趣,也让小主人们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可是当讲评结束后,却发现孩子们舍不得自己的作品被拆掉,我也倍感遗憾,可是如果单纯地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打印出来,展示在墙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互动和对孩子发展的推动。
同时,在一次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孩子把“有趣的五官”叫成了“面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收集到了这样的信息:面具在孩子们生活中并不常见,却也并不陌生;他们知道面具很漂亮,有的面具也代表了一个特定的角色。这让我茅塞顿开:既然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如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价值?我能否通过孩子们对装饰的兴趣来引发他们对于表演的欲望呢?
调整策略:
我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面具的底板:圆形、方形、色纸、一次性餐盘。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进行面具的装饰:记号笔、炫彩棒、彩泥、吸管、树叶……然后自己带上,迫不及待的进入表演区表演。
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回应策略:
从思考如何更有效的展示孩子的作品开始,通过观察幼儿的需要,不仅让孩子体验到装饰的乐趣和成功的自豪,让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挖掘深层的核心价值,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原有的经验,构建新的经验,并在过程中表现出用于探索、用于表现的精神和创造力的萌发。
总结:在这样一个观察、反思、调整、寻找新价值的过程中,可见材料的设计、投放和调整是关系到活动区成败的重要因素。当我们设计活动的时候,目标內隐,材料开放,使过程具有探索性,结果才会多元。而幼儿的选择才会自由,进行探索,自主发现结果。
在主题《身体的秘密》进行时,一张网上的图片启发了我:外国孩子用各种夸张的五官做成了三个骰子——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投掷骰子,根据投掷到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把匹配的图片放在脸谱底板上,呈现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再次投掷,就会产生有不一样的表情。我决定依样画葫芦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去给孩子们玩。
发生了什么:
余浩醇一来,就拿出这个新的游戏材料。这时候徐优也过来了:“余浩醇,我们一起玩吧!”
“好的。”余浩醇主动把一张圆脸的底板递给了徐优。然后从盘子里拿起骰子进行投掷,并根据结果拿出相应的眼睛图片放在了自己的圆脸地板上。
而徐优的注意力则放在了五官的图片上,一直在翻着,之后拿出了其中一个鼻子放在了底板上。
這时候,余浩醇已经投好了三次骰子,把眼睛、鼻子、嘴巴都准确的放在了圆脸上,指给我看:”何老师,你看我拼出来这个样子。”“哟!挺有意思的,这是个什么表情?”余浩醇努力地照着评出来的五官挤眉弄眼。我笑道:“蛮像的!”接着,余浩醇说:“何老师,我想换个地方玩!”“好的!”
这时候,徐优开始变换放在圆脸底板上的五官,变换了几次之后,指给我看:“何老师,你看这个有趣么?”“嗯,你喜欢这个表情?”徐优边点头边说:“我再变给你看!”
投放“有趣的五官”后,一开始孩子们都会来试试这个新游戏,但是观察下来发现:没有用骰子来放五官的孩子反而比用骰子的孩子玩的时间长;孩子们玩的兴趣不大,一会儿就陆续离开了。
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
1.骰子作为游戏条件限制了幼儿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刚进入中班的孩子依然具有行动先于思维的特点,所以他们是很难感知骰子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结果,就像余浩醇一样,他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只是做任务而已,做完就离开。
2.幼儿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操作材料变化不同的五官效果。反而徐优,抛弃了骰子,直接通过摆弄、交换来感知五官的变化,先做再想,或者边做边想。但是简单的五官材料却并不能使孩子满足。
小结:我以为结果并非唯一不变的就是低结构游戏。可是骰子作为游戏条件限制了幼儿探索和实践的空间,最终成为了一个高结构游戏。幼儿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操作材料变化不同的五官效果。所以我立刻对材料投放进行了加减法的调整。
调整策略:材料加减法
1.逐步减弱骰子的意义,解除游戏条件。
2.添加新的材料:各种形状图片和形状积木,五彩小木棍。
小结:“材料加减法”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选择原有经验,萌发新的认知冲突,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又发生了什么:
徐子清在自由地拼搭五官,看了看盒里的材料,拿起了圆形纸片,拿在手里想了一下,放在圆脸的两边,告诉我:”何老师,你看这是耳朵。”我惊讶道:“是啊,耳朵也很重要!”徐子清觉得很开心,又开始尝试其他材料,一会儿把木棍变成了头发,又在圆形片耳朵的下面增加方形积木片,说这是耳环。
这时候,周熙晗过来看了看徐子清的作品,就自己也拿了一块圆脸底板,先是竖着,看了看,又把圆脸底板横过来放。接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放上五官后,把圆形片也放在面颊两边。放了许多个后,指着圆脸对我笑,我问她:“这些是什么呀?怎么那么漂亮?”她又指着自己的脸颊:“是这里呀,给她化妆!”
冯红川也来了。这时候,放五官的格子有些乱了,他从中选了一个鼻子放在了圆脸的上面一部分,接着直接又放了一个嘴巴在下面,我不解,指着鼻子问:“这是什么?”“眼睛呀。”然后又拿起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眼睛”和嘴巴的中间拼搭出了一个有趣的鼻子。
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回应策略:
1.在我的预设之内,本是想用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添加一些脸上其他的五官或者是外部特征,也可装饰漂亮的小脸蛋。由于人脸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对称的结构,之前在放五官时,已经有了对称的暗示,所以在装饰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级幼儿具有初步的位置和形状对称的意识。
2.低结构的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推动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方法:替代物。中班的孩子开始进入“形象期”,幼儿观察时只能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都是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的提炼,他们会按照他们认为物体应有的几何形状去作画,所以在“有趣的五官”中,他们根据材料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五官。
我还可以为孩子们做什么:
讲评的时候,我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拍照到电脑上,请观众们猜猜,请小主人说说。通过交流分享,引发小观众们的兴趣,也让小主人们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可是当讲评结束后,却发现孩子们舍不得自己的作品被拆掉,我也倍感遗憾,可是如果单纯地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打印出来,展示在墙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互动和对孩子发展的推动。
同时,在一次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孩子把“有趣的五官”叫成了“面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收集到了这样的信息:面具在孩子们生活中并不常见,却也并不陌生;他们知道面具很漂亮,有的面具也代表了一个特定的角色。这让我茅塞顿开:既然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如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价值?我能否通过孩子们对装饰的兴趣来引发他们对于表演的欲望呢?
调整策略:
我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面具的底板:圆形、方形、色纸、一次性餐盘。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进行面具的装饰:记号笔、炫彩棒、彩泥、吸管、树叶……然后自己带上,迫不及待的进入表演区表演。
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回应策略:
从思考如何更有效的展示孩子的作品开始,通过观察幼儿的需要,不仅让孩子体验到装饰的乐趣和成功的自豪,让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挖掘深层的核心价值,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原有的经验,构建新的经验,并在过程中表现出用于探索、用于表现的精神和创造力的萌发。
总结:在这样一个观察、反思、调整、寻找新价值的过程中,可见材料的设计、投放和调整是关系到活动区成败的重要因素。当我们设计活动的时候,目标內隐,材料开放,使过程具有探索性,结果才会多元。而幼儿的选择才会自由,进行探索,自主发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