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月、日”一课的教学引发的思考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前不久,我校几位教师在交流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时,我突然想到以前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了解到的知识。于是我问道:“哪位能说说,为什么2月(平年)只有28天,7、8两个月连着是大月?”听了我的问题,大家竟然面面相觑,摇头不知。我不禁想搞一个测试:4、5、6年级的同学中有没有人知道呢?通过询问,很遗憾的是,我校4、5、6年级的两百多名同学竟无一人知晓!或说“老师没讲”,或说“书上没有”,或说“可能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在网上论坛中调查,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公元前46年,罗马的统帅叫儒略·恺撒。据说他的生日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于是他决定:将7月称做“儒略月”,连同所有单月都定为31天,双月定为30天,只有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为2月是行刑的月份,所以减少一天。恺撒的继承人叫奥古斯都,他的生日在8月。伟大人物生日的那个月只有30天怎么行?于是,他决定将8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并且将8、10、12月都改为31天,9、11月都改为30天。这一来不就少了一天吗?于是又从2月里拿出一天来。从此2月平年就只有28天了。学了多少年,教了多少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评析】
  这件事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引导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 作为重要教学工具的教材与教师用书在此类知识的介绍中的缺失。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来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在三年级下册“年、月、日”部分通过多种形式介绍了较多的知识:记住大小月的拳头帮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太阳历制定的基本理论依据等。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教科书与教师用书中对案例的相关知识却均没有涉及。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仍不具备独立编写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教材的能力。作为公共资源,教材的编写者应使教材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以适应更多的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案例中的问题,也许对城市中的教师来说早已掌握(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找到相关资料),而对于缺乏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来说,却鲜有人知。依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师用书和自己的一点知识积累给学生上课,在农村仍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的事实。教科书与教师用书在此类知识介绍上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教育的公平已是呼唤了几十年的老话题,尽量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依靠教材与教师用书在更多的方面考虑一下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的情况,使更多的学生与教师享受到教研与教改带来的好处。
  与“拳头帮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相比,大小月和2月天数形成的相关史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且“拳头帮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教师普遍已经掌握,而大小月与2月天数形成的相关史料却知者不多。我不明白人教社的编辑老师是从哪个角度考虑,编排了“拳头帮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却将大小月、2月天数形成的相关史料忽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用实事求是的眼光改编这部分内容刻不容缓。
  2. 教师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也造成了现在处于执教地位的教师素养上的缺陷)。课堂教学滞留于师生“乒乓球赛”的禁锢中,使我们的孩子在教材与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地展开学习。教材与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知识,反过来想一想,这教材、这教师又让学生失去了多少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呢?书上讲的就努力学会,教师讲的就努力记住,可是书本之外的呢?教师未讲的呢?也许学到老也不会知道,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先贤早就指出“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和提出问题的胆略。
  要时时刻刻牢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个重要的任务,而不以教材内容的完成与否来考量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竞鲜有人问起“为什么2月(平年)只有28天,7、8两个月连着是大月”这个问题。可见,我们的学生目前问题意识尚且不强,提问的能力还很欠缺,但仅以此就放弃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不负责任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变成装知识的容器。那才真正是教育的悲哀!
  3. 教师自身素质亟须提高。
  综上所述,很多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知识,如何让他的学生去掌握呢?新课程呼吁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上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古语云:“诗言志”。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着几种浓郁而普遍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咏唱不衰,玩味无穷,姑且谓之基本感情。  沧桑感是古典诗歌最易流露、也是最为深沉的基本情绪,不论大道沧桑,还是人道沧桑,常常使人潸然泪下。人生之初,往往禁不住要问:“我从何来”?同样,关于宇宙本源,终极概念这些命题也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深沉的困惑。自天地育人以来,世世代代追问不已,“遂古之初,何本何化”
期刊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到了每节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点”,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与情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如教学第三册中“分一分与除法”中“小熊开店”这节课时,我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营业员,模拟“顾客”为自己购
期刊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否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效的好坏。传统理念下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集大权于一身,包揽一切工作。他们大多喜欢风平浪静、鸦雀无声,缺乏惊涛骇浪、惊心动魄的大胆创新。时下,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思想直接冲击着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班主任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改需要条件,需要环境,更需要班主任的创新管理去铺石修路。因
期刊
幼儿篇    老师是妈妈  宝宝来到幼儿园,  哟!这里的朋友真多呀!  饿了老师送饭来,  渴了老师端水来。  小朋友们叽叽喳,  多像一群小鸟呀!  宝宝拍手笑,宝宝乐哈哈。    小手脏了自己洗,  鼻涕出来老师擦。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  老师教我们跳舞啦,  老师带我们做游戏,  老师让我们守纪律,  咦?老师怎么像妈妈!    宝宝瞌睡了,  排排小床齐又净,  老师说:盖被被,少说话
期刊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生活丰富多彩,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冬天在幼儿园的“自然角”里种植白菜、胡萝卜、蒜等植物,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小苗”等;
期刊
教师节短信    讲台上,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婷婷。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深深的敬意,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桃李遍天下!     老师,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飞翔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我虔诚
期刊
湟中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个人口大县。教育的现状是:学校布点多,规模大小不一。在400多所学校中,有7所完全中学(以下简称完中),46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60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完小)、初小和教学点。6名教师、1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不足120所。这样的学校规模,无疑限制了全县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2001年,
期刊
近几年,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走访了农村的一些学校和家长,结果发现在农村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的辍学学生中,女孩所占比重较大,入学率明显低于男孩。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落后与重男轻女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陈旧思想依然印在有些家长的脑海里,传统的陈
期刊
近年来,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完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现就这一情况做具体分析:    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在某些贫穷、闭塞、落后的农村,盛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看法:书不读不行,但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念上几年到初中毕业,识些字就行了。这一错误看法无疑给农村学生的流失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另外,社会上一些外出打工人员对有些
期刊
这几年,在我们农村,中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回到家中,一些学生到外地打工,还有些学生离家出走,致使学校的学生逐年减少。经过调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庭贫困。我国农村大多地处山区,多数人以种田为生,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差,多数家庭无经济收入。面对学校教学条件的日趋改善,学杂费的提高,使农村家庭在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负担不起孩子上学的费用,出现了家长供不起的现象。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