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就业率所引发的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普遍较高,而高就业率的背后却隐藏着就业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行业企业用人方面抱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对接,学生与家长抱怨中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不对接,许多学生只能暂时就业或仓促就业。面对“一高一低”的困境,即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学生多次就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并兼顾升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及全面发展。
  一、“一高多低”的中职就业现状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不如中职生。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2007年,全国中职平均就业率为96.10%;2008年为95.77%;2009年为95.96%。这表明中等学历层次且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学生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教育在社会需求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高就业率只是一个“量”的指标,而“量”往往只能反映事物的形式,事物的本质性内涵更需要从“质”的指标上去审视。我们不能被高就业率的光环所迷惑,因为自愿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多,“出口旺带不来进口旺”,尤其在当下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如此可观,但中职教育却得不到家长和学生青睐的现实,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审慎地从质量方面来探究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高多低”,具体如下:
  “一高”
  高——就业率。就业率和就业量体现的是就业数量,居于前列者均为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此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机会多。
  “多低”
  1.低——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体现的是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例,可以反映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否为工作所需和所用。目前各类就业人群普遍存在不对口就业的情况,中职的专业对口率还不足一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近三年的一项调研表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占55%以上。
  2.低——就业层次。绝大多数中职生面向二、三产业,流向最大的是工厂、公司、服务性商店。中职生比大学生的职业预期要低,用人单位对其技能或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所以中职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但主要是处于一线的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就业层次较低。
  3.低——收入福利。这一点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当中可以得到印证。比如毕业生的起薪太低,1/4的起薪还不到一千元,而涉及三险一金的签订比率则更低,就业合同中能体现三险一金的只有36%。
  4.低——就业稳定率。企业反映,很多中职毕业生“临时招得进,暂时用得上,长远留不住,实际干不好”。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偏低,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
  5.低——转岗和再就业能力。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不难,顶岗实习之后被留用的情况很多,比如“订单式”招工。但由于他们知识和技能所限,“后劲不足”成为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评价。
  6.低——社会认同感。去年浙江省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93.4%的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甚至有的中职生在媒体上发出追问,为什么中职生的处境还不如农民工?
  二、走出困境的选择——就业教育为主兼顾对口升学
  对中职学校而言,要改变目前中职“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窘境,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中职的办学方针,即是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以升学为导向。在目标设置、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多管齐下,找到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等对中职学校不满意的心结所在,着力培养中职生的多次就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1.多次就业能力——就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应该包括在相关行业的订单就业;在人才、劳务市场的选择就业;根据社会需求、工作状况和自己能力的转岗就业和自主创业等。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更强调职业素质,包括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竞争上岗、转岗再就业的能力等;与高职、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相比,中职生就业可能更突出岗位操作技能,它的就业方向以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所以,中职学生的培养应更注意受教育者选择就业、竞争上岗、转岗再就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继续学习能力——对口升学 终身学习
  这个“升学”应该强调“职业技能优先”而非文化基础优先,这与高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匹配的。从中等职业学校升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普通高考向职校生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等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的状况,它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开辟了继续深造的通道。但培养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并不是中职兼顾升学的价值取向,否则将步入应试教育的旧轨。兼顾升学升入的应当是同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保持专业体系的衔接性,目的在于提升专业的职业能力、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否则中职就会沦为异类的普通高中,简单发展成高职的生源供应地。
  三、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对口升学的原因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对口升学,除了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需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环境的重要改革举措。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并兼顾对口升学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1.中职规模萎缩,高职规模扩张,职业教育重心后移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是:推迟初就业的时间,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缓解升学压力,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一趋势的出现,需要我们对中高职的衔接、延缓就业时间做一定的思考。
  2.面对就业压力,升学需求愈加强烈
  人们普遍认为,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机会愈多,就业的稳定性愈强,就业的质量愈高。受就业压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职毕业生升学的需求愈加强烈,这也是一种合理需求。因此,这也需要我们对中职与高职的对口升学进行思考与探索。
  3.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职业准备需要不断更新调整
  现实情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到专业对口高职学院继续做职业准备、继续进行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而且,他们对高薪、稳定的职业生活也具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学生的需求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他们的需求也应当得到尊重与重视。
  四、实施就业为导向兼顾对口升学的几点建议
  实质上,以就业为导向并兼顾对口升学,其体制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也还不完善,因此,具体操作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障碍。依据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加快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
  以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颁布为契机,梳理、优化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一方面要进行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分析,对区域内同类专业进行调查并对行业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等进行科学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避免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合作办学的简单化、形式化
  建立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协作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技术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组织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完善学生实习实践等渠道。要避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异化为“合同式”毕业生就业方式。
  3.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有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地位,有利于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考虑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统筹,技能型人才教育与培训的协调合作,以及职业教育政策和组织实施的统一管理。
  4.逐步建立在不同起点、不同岗位上终身学习的运行机制
  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在岗员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应积极探索并开发多种入学方案。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可实行: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其具备一定的工作年限后,即可升入相应高一级学校的政策;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员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惠,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对在工作岗位中取得较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应给予免试进入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习的机会等。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其他文献
一、作为课题进行集体攻关研究学校成立课题组.将基于整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对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现状、概
用PAC絮凝剂处理炼油污水,形成污泥沉降性、脱水性差,浮渣量大。用研制的SPM-Ⅲ絮凝剂处理炼油污水,对出水水质和污泥性质等8个因子,按综合评价数学模式进行评价,表明8项指标均优于PAC,获得显著
结合自身关于电气工程的相关监理经验,通过对电气安装工程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从监理的角度出发,就电气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临时用电进行探讨,并对工程的协调管理做了论述,以
通过对镍钨单金属氧化物、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和工业镍钨系列G1催化剂在氢氮混合气中还原氮化和钝化过程的TG-DTA原位实验,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氮比、中间产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和一定的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能力,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他们极有可能陷入思
摘 要: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一定要明确体育学科的育人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好德育教育,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得素质教育得到推进,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向下,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思想特点,教师一定要更好地展现该学科的德育功能,将学科的育人性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凸显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
摘 要: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是关系着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有效选择活动内容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本文梳理了一些方法,以帮助教师有效的选择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内容;选择;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伴随着天然气的开采,我国将有大量的天然气凝析油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凝析油资源则成了研究的现实问题.实验考察了ZnNi/HZSM-5催化剂的凝析油芳构化,并用气、液相色谱仪对原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教育要做好立德树人,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通过德育教育的开展,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品质。幼儿阶段的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与关键教育,因此更需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