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升。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尚处于人生的思维发展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运用创新性教学环节的创设、发挥学生想象力以及课后练习的辅助等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创新性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做铺垫。同时,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促进创新性思维的激发,课后练习的辅助能够不断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学生的思维惯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16-01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数学学科的长久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转换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刺激新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角色,促进学生全身心共同参与到对数学学科的探讨、探索和解决上来,为学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爆发出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刺激对方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教师已经教给了学生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首先观察三角形和矩形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通过两者之间图形上的联系,推导出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学生在小组讨论之间就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矩形的一半,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应该是“底×高÷2”。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创设了一个较为活泼的、自主的,也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开展和激发。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中不断激发新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交给学生相应的数学解题方法,更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想象的空间里培养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在数学课堂开展中应该借助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的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面对这个知识点学习时,学生需要具有加强的想象力,只有通过一定的想象,才能够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物品,如门窗、课桌等等,这一些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简单的。学生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锅、台灯、杯子等生活用品也都是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并让其同桌画出另一半,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发挥了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训练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内容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乐趣。
三、通过课后练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中,作业的布置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知识类的作业、思考理解型的作业以及创新能力型的作业。然而很多教师仅仅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和解题思辨能力的培养,却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在基础知识作业和思考理解作业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创新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得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流畅性更强。
参考文献:
[1]王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1):80-81.
[2]赵志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15):41.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16-01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数学学科的长久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转换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刺激新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角色,促进学生全身心共同参与到对数学学科的探讨、探索和解决上来,为学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爆发出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刺激对方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教师已经教给了学生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首先观察三角形和矩形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通过两者之间图形上的联系,推导出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学生在小组讨论之间就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矩形的一半,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应该是“底×高÷2”。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创设了一个较为活泼的、自主的,也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开展和激发。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中不断激发新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交给学生相应的数学解题方法,更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想象的空间里培养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在数学课堂开展中应该借助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的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面对这个知识点学习时,学生需要具有加强的想象力,只有通过一定的想象,才能够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物品,如门窗、课桌等等,这一些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简单的。学生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锅、台灯、杯子等生活用品也都是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并让其同桌画出另一半,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发挥了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训练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内容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乐趣。
三、通过课后练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中,作业的布置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知识类的作业、思考理解型的作业以及创新能力型的作业。然而很多教师仅仅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和解题思辨能力的培养,却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在基础知识作业和思考理解作业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创新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得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流畅性更强。
参考文献:
[1]王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1):80-81.
[2]赵志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