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以及新闻媒介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新闻有交叉的学科也不断的产生和发展起来,新闻语言作为与之相关、相近的学科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但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依然可圈可点,本文就目前的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综述,对新闻语言的现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不算成熟的参考。
关键词 新闻语言 研究综述 研究反思
一、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新闻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也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因而,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一方面更容易进行有章可循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
新闻语言具有新闻的属性,同时又兼顾语言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有新闻性的语言呈现,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常常要涉及到一个交叉性学科的研究,如林溪漫《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与合流》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根本区别展开讨论。同时,就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进行剖析。鉴于这一特殊的学科属性,国内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等的不同来加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不同研究内容的新闻语言研究
研究新闻语言,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至少包含新闻和语言两个要素。新闻,是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传播以事实为前提和基础的信息,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近年来的新闻语言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新闻语言的本体的研究。这类研究大多体现在对于新闻标题语言、语言运用、模糊语、语用规范以及新闻特性等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文献中。
石义彬《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认为“新闻语言是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是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反思的结果,是一种“受众约语言”。它来源于社会实践,依赖于社会实践,它的面貌总是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兰活约发展而发展的”,由此分析了新闻语言的本质和特性。喻国伟《浅论新闻语言的时代性》认为新闻语言可以从词汇和语言风格这两个方面体现它的时代性。“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没有语言,无以成文学。同样,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语言,没有新闻语言,一切报道全无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的研究不可小视。此外,宋嘉扬《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艾丰《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谈谈在报道中如何使用“具体”和“准确”的语言》、都从不同的内容对新闻语言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不同研究角度的新闻语言研究
沙林觉斯蒂芬·厄尔曼说过:“语言有两种用途。语言可以用来陈述事实传达客观的论点,其目的纯是交流。同时语言也可以具有一种主要是情感的、能动的功能,即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新闻语言同时兼备着两种属性,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更多的学者会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
葛西劝、葛素表《对新闻语言中新词语应用的一点看法》中提出,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李菲《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认为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仅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影响着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文章主要从新闻标题、词语的表达以及句式的安排等方面探讨了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
(三)不同研究对象新闻语言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技术的普及,新型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新闻语言在不同媒体中的呈现和反映形式也因此产生出微妙的不同,这种改变,有其进步的空间,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媒体的新闻语言使用研究,也成为新闻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路径。
1、以报刊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报纸刊物作为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媒介,有其固有的、特定的语言规范,报纸的标题特别是新闻标题“既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是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丁春花《中国报纸新闻语言中称谓语系统研究》就以《文汇报》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中称谓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历史变化。对于鲜少有对新闻语言(特别是报纸语言)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称谓语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叶林海《报刊新闻语言运用三原则》论述了报刊新闻语言的运用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遵循三大对立统一的基本原则:朴实与生动的统一、准确与模糊的统一、简洁与严谨的统一。
2、以电视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电视自产生以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电视的普及、受众的增多、受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电视新闻语言也开始发生时代要求下的变化。周伟红、张凤辉《电视新闻语言探析》中分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有着与报纸新闻语言和广播新闻语言所不同的特点。此外,《电视新闻访谈语言元功能分析》、《新闻调查——出境记者的叙事特质》等等研究类的学术文章开始出现,甚至对于地方方言类节目的研究也初见端倪。这些都是媒介活动发生改变后随之而来的语言方式的转变,这一类研究也是对于电视类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闻语言运用及其变迁的必要性的探讨。
3、以广播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广播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曾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的使用范围不在广泛,但终究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只是,目前对于广播的新闻语言的研究甚少,还有待研究者可以发掘其中的研究价值进行探讨。
4、以新媒体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出使得新闻语言在语言运用的通俗化、陌生化、创新化等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弊端。 在这一背景下,对网络新闻语言的研究开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大量的文章开始涉足这一方面的研究。房新宁、李川《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新闻语言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网络新闻语言与话语权变迁》分析了由于网络传播者身份的多样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倾向呈现复杂化,“与传统新闻高临下的传播方式不同,平行的横向传播模式使网络新闻不仅设置了公众谈论的话题与讨论的议程,而且为更多人提供了发言的渠道,使语言意识倾向发生了一定变迁,话语权不仅仅局限在少数人的手中,使话语处于有序竞争状态。”
二、新闻语言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我国虽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各类学术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有百余篇。著作有蓝鸿文、马向伍的《新闻语言分析》、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李元授、白丁的《新闻语言学》、孙国平的《实用新闻语言》、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李佐丰的《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学》等等。另外,在许多新闻学教材,尤其是大部分论述新闻写作的著述中,对新闻语言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有的还设有专章进行了讨论。这些研究和探讨都对新闻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很好的开端,在这一基础上,近年的新闻语言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范围有很大的扩大,研究成果也有了更深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在开启一系列关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时,作者对新闻语言定义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对新闻语言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这就导致了新闻语言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缺陷。从表象来看,似乎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不少,但是,逐一研读这些论文会发现,结合语言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来深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与权力与意识形态等关系的期刊论文几乎没有,也缺乏结合这些学科理论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范式演变以及这一演变与政治、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的论文。
一方面不少论文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概括上,缺乏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对之的深入分析,如《新闻语言应简练》、《新闻用语要有新发展》、《浅谈新闻语言的节奏》、《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美》等等,这种论文是典型的感想式随笔,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术论文。
此外,有些论文从题目上看似属于很接近的相关研究,但内容则基本没有涉及。如《从时代变迁看新闻语言的发展变化》(2009)一文只谈了解放后至文革前、文革十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几个不同时期我国新闻语言的风格特征,整个论文只是对表情况的描述,没有深入分析。
还有部分论文涉及到用“批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新闻语言,但并没有涉及到我国自从国人办报以来新闻语言的范式演变以及我国新闻语言与政治、社会环境的关系。如《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2008)、《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2008)。另外,这类论文的作者主要是语言学专业以及外语学院的师生,新闻专业的师生对此研究不多。
对于兴起的网络语言研究类论文也有明显有追逐潮流之嫌,如《试论网络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异同》、《网络新闻语言的认知语境观分析》、《网络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分析》等等,这些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多属于应用方面,且多是只从表象上描述网络语言的特点等,缺乏理论借鉴与学理深度。
三、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反思
语言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海德格尔语),伽达默尔认为在文本与读者、传统与现在之间起桥梁和中介作用的正是语言,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语言过程。索绪尔(Ferdinal8aussure1857—1913))把语言现象划分为语言(1anguage)层面和言语(parole)层面;语言是深层的结构和规约,言语则可以认为是显性的表达层面,所以,语言不止是在语,还要言。新闻语言更是要在语、言,的基础上,契合新闻报道的各类规范,这就对新闻语言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闻语言作为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符号中介,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方面,新闻语言有自己较固定的表现模式,它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它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另一方面,“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鉴于上述因素,新闻语言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如何运用好新闻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传播功能,更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但在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就目前而言,还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还比较狭隘、静态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更缺乏上升到语言哲学、政治学高度的关注和深层次思考。基于这些客观原因,新闻语言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艰难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坚信,艰难的准备工作终究会迎来曙光。这当然也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相信,当语言研究随着重心逐渐由静态而动态,由句子而语篇发生重大转移,语篇研究这场“兴师动众的,也许是涉及若干代人努力的马拉松竞赛”,将会促发学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参考文献:
[1]艾丰.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J].新闻与写作,2010(11).
[2]金永辉.新闻语言的时代性[J].时代文学,2009(24).
[3]业辉.新闻语言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4.
[4]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李美霞.话语类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6]王一川.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关键词 新闻语言 研究综述 研究反思
一、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新闻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也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因而,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一方面更容易进行有章可循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
新闻语言具有新闻的属性,同时又兼顾语言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有新闻性的语言呈现,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常常要涉及到一个交叉性学科的研究,如林溪漫《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与合流》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根本区别展开讨论。同时,就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进行剖析。鉴于这一特殊的学科属性,国内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等的不同来加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不同研究内容的新闻语言研究
研究新闻语言,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至少包含新闻和语言两个要素。新闻,是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传播以事实为前提和基础的信息,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近年来的新闻语言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新闻语言的本体的研究。这类研究大多体现在对于新闻标题语言、语言运用、模糊语、语用规范以及新闻特性等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文献中。
石义彬《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认为“新闻语言是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是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反思的结果,是一种“受众约语言”。它来源于社会实践,依赖于社会实践,它的面貌总是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兰活约发展而发展的”,由此分析了新闻语言的本质和特性。喻国伟《浅论新闻语言的时代性》认为新闻语言可以从词汇和语言风格这两个方面体现它的时代性。“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没有语言,无以成文学。同样,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语言,没有新闻语言,一切报道全无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的研究不可小视。此外,宋嘉扬《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艾丰《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谈谈在报道中如何使用“具体”和“准确”的语言》、都从不同的内容对新闻语言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不同研究角度的新闻语言研究
沙林觉斯蒂芬·厄尔曼说过:“语言有两种用途。语言可以用来陈述事实传达客观的论点,其目的纯是交流。同时语言也可以具有一种主要是情感的、能动的功能,即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新闻语言同时兼备着两种属性,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更多的学者会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
葛西劝、葛素表《对新闻语言中新词语应用的一点看法》中提出,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李菲《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认为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仅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影响着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文章主要从新闻标题、词语的表达以及句式的安排等方面探讨了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
(三)不同研究对象新闻语言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技术的普及,新型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新闻语言在不同媒体中的呈现和反映形式也因此产生出微妙的不同,这种改变,有其进步的空间,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媒体的新闻语言使用研究,也成为新闻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路径。
1、以报刊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报纸刊物作为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媒介,有其固有的、特定的语言规范,报纸的标题特别是新闻标题“既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是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丁春花《中国报纸新闻语言中称谓语系统研究》就以《文汇报》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中称谓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历史变化。对于鲜少有对新闻语言(特别是报纸语言)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称谓语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叶林海《报刊新闻语言运用三原则》论述了报刊新闻语言的运用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遵循三大对立统一的基本原则:朴实与生动的统一、准确与模糊的统一、简洁与严谨的统一。
2、以电视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电视自产生以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电视的普及、受众的增多、受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电视新闻语言也开始发生时代要求下的变化。周伟红、张凤辉《电视新闻语言探析》中分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有着与报纸新闻语言和广播新闻语言所不同的特点。此外,《电视新闻访谈语言元功能分析》、《新闻调查——出境记者的叙事特质》等等研究类的学术文章开始出现,甚至对于地方方言类节目的研究也初见端倪。这些都是媒介活动发生改变后随之而来的语言方式的转变,这一类研究也是对于电视类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闻语言运用及其变迁的必要性的探讨。
3、以广播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广播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曾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的使用范围不在广泛,但终究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只是,目前对于广播的新闻语言的研究甚少,还有待研究者可以发掘其中的研究价值进行探讨。
4、以新媒体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出使得新闻语言在语言运用的通俗化、陌生化、创新化等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弊端。 在这一背景下,对网络新闻语言的研究开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大量的文章开始涉足这一方面的研究。房新宁、李川《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新闻语言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网络新闻语言与话语权变迁》分析了由于网络传播者身份的多样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倾向呈现复杂化,“与传统新闻高临下的传播方式不同,平行的横向传播模式使网络新闻不仅设置了公众谈论的话题与讨论的议程,而且为更多人提供了发言的渠道,使语言意识倾向发生了一定变迁,话语权不仅仅局限在少数人的手中,使话语处于有序竞争状态。”
二、新闻语言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我国虽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各类学术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有百余篇。著作有蓝鸿文、马向伍的《新闻语言分析》、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李元授、白丁的《新闻语言学》、孙国平的《实用新闻语言》、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李佐丰的《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学》等等。另外,在许多新闻学教材,尤其是大部分论述新闻写作的著述中,对新闻语言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有的还设有专章进行了讨论。这些研究和探讨都对新闻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很好的开端,在这一基础上,近年的新闻语言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范围有很大的扩大,研究成果也有了更深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在开启一系列关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时,作者对新闻语言定义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对新闻语言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这就导致了新闻语言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缺陷。从表象来看,似乎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不少,但是,逐一研读这些论文会发现,结合语言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来深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与权力与意识形态等关系的期刊论文几乎没有,也缺乏结合这些学科理论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范式演变以及这一演变与政治、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的论文。
一方面不少论文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概括上,缺乏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对之的深入分析,如《新闻语言应简练》、《新闻用语要有新发展》、《浅谈新闻语言的节奏》、《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美》等等,这种论文是典型的感想式随笔,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术论文。
此外,有些论文从题目上看似属于很接近的相关研究,但内容则基本没有涉及。如《从时代变迁看新闻语言的发展变化》(2009)一文只谈了解放后至文革前、文革十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几个不同时期我国新闻语言的风格特征,整个论文只是对表情况的描述,没有深入分析。
还有部分论文涉及到用“批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新闻语言,但并没有涉及到我国自从国人办报以来新闻语言的范式演变以及我国新闻语言与政治、社会环境的关系。如《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2008)、《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2008)。另外,这类论文的作者主要是语言学专业以及外语学院的师生,新闻专业的师生对此研究不多。
对于兴起的网络语言研究类论文也有明显有追逐潮流之嫌,如《试论网络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异同》、《网络新闻语言的认知语境观分析》、《网络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分析》等等,这些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多属于应用方面,且多是只从表象上描述网络语言的特点等,缺乏理论借鉴与学理深度。
三、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反思
语言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海德格尔语),伽达默尔认为在文本与读者、传统与现在之间起桥梁和中介作用的正是语言,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语言过程。索绪尔(Ferdinal8aussure1857—1913))把语言现象划分为语言(1anguage)层面和言语(parole)层面;语言是深层的结构和规约,言语则可以认为是显性的表达层面,所以,语言不止是在语,还要言。新闻语言更是要在语、言,的基础上,契合新闻报道的各类规范,这就对新闻语言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闻语言作为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符号中介,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方面,新闻语言有自己较固定的表现模式,它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它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另一方面,“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鉴于上述因素,新闻语言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如何运用好新闻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传播功能,更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但在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就目前而言,还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还比较狭隘、静态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更缺乏上升到语言哲学、政治学高度的关注和深层次思考。基于这些客观原因,新闻语言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艰难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坚信,艰难的准备工作终究会迎来曙光。这当然也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相信,当语言研究随着重心逐渐由静态而动态,由句子而语篇发生重大转移,语篇研究这场“兴师动众的,也许是涉及若干代人努力的马拉松竞赛”,将会促发学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参考文献:
[1]艾丰.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J].新闻与写作,2010(11).
[2]金永辉.新闻语言的时代性[J].时代文学,2009(24).
[3]业辉.新闻语言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4.
[4]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李美霞.话语类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6]王一川.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