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42-02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实际上就是语文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者的组织引导,由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并与之相关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有意境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得以完成的。
课堂意境美的创设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意境美的实现,教师是起着引导作用的。教师一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灵活把握,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法营造一个个特有的意境,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语文本身的魅力,使学生乐在其中,乐中学有所成。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创设美的意境?
一、通过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手段和评价标准,而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核心。和谐反映的是事物的秩序性和辨证统一性,课堂教学的和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内容与手段的统一;二是教学双主体之间的和谐;三是教学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谐。在追求这些课堂教学因素和谐的问题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和策划人的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审美主体(教师和学生)、审美对象(教材)及相关环境(教学场所、设备、氛围等)之间的和谐美,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充分利用教材、场所、设备等现有因素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创设各种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带进能满足其学习愿望的和谐氛围。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不但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激情,使其态度和蔼,思维敏捷,把课讲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而且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沉湎于知识汲纳与探求的美感境界中。
二、让学生在意境美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反悔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俯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在领略了荷叶、荷花的形态美之后,作者想象“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荷花都在舞蹈。”课文意境十分优美,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之后,配上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转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荷花池中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三、让意境美渗透到情感之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语文教学应限制工具性,弘扬人文性,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人格、人性和尊严,发展其内在精神和独立人格。教材中所选的文本处处洋溢着生命活力,绽放着生命景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真情流露,体验生命的交融过程。散文作品更是如此,它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寄托情感,以此来抒发主观情感。如在《背影》教学中,通过“再三嘱咐”、“甚是仔细”、“踌躇”等字眼流露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疼爱。通过三次流泪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从望父买橘,看到艰难背影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依依惜别背影时的惆怅之泪;到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时的思念之泪。品读文章,能从字里行间充盈着慈父孝子间相怜相爱的深情,品味到永恒的亲子之情。
总之,一堂课有没有上出意境,其教育效果大大不同。没有意境的课其作用仅在于传授了知识,但上出了意境的课,则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师生体会到了美,体会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体会到了知识、情感、德行浑然一体的教学较高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实际上就是语文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者的组织引导,由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并与之相关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有意境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得以完成的。
课堂意境美的创设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意境美的实现,教师是起着引导作用的。教师一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灵活把握,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法营造一个个特有的意境,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语文本身的魅力,使学生乐在其中,乐中学有所成。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创设美的意境?
一、通过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手段和评价标准,而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核心。和谐反映的是事物的秩序性和辨证统一性,课堂教学的和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内容与手段的统一;二是教学双主体之间的和谐;三是教学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谐。在追求这些课堂教学因素和谐的问题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和策划人的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审美主体(教师和学生)、审美对象(教材)及相关环境(教学场所、设备、氛围等)之间的和谐美,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充分利用教材、场所、设备等现有因素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创设各种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带进能满足其学习愿望的和谐氛围。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不但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激情,使其态度和蔼,思维敏捷,把课讲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而且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沉湎于知识汲纳与探求的美感境界中。
二、让学生在意境美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反悔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俯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在领略了荷叶、荷花的形态美之后,作者想象“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荷花都在舞蹈。”课文意境十分优美,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之后,配上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转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荷花池中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三、让意境美渗透到情感之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语文教学应限制工具性,弘扬人文性,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人格、人性和尊严,发展其内在精神和独立人格。教材中所选的文本处处洋溢着生命活力,绽放着生命景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真情流露,体验生命的交融过程。散文作品更是如此,它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寄托情感,以此来抒发主观情感。如在《背影》教学中,通过“再三嘱咐”、“甚是仔细”、“踌躇”等字眼流露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疼爱。通过三次流泪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从望父买橘,看到艰难背影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依依惜别背影时的惆怅之泪;到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时的思念之泪。品读文章,能从字里行间充盈着慈父孝子间相怜相爱的深情,品味到永恒的亲子之情。
总之,一堂课有没有上出意境,其教育效果大大不同。没有意境的课其作用仅在于传授了知识,但上出了意境的课,则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师生体会到了美,体会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体会到了知识、情感、德行浑然一体的教学较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