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好习惯全家总动员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家人一起进餐可以称得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宝宝能从全家人的谈话、动作中学到如何与人交流,同时,成人的饮食习惯也会对宝宝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宝宝从家庭的集体就餐环境中慢慢学习。
  宝宝吃的饭比大人的精细一些,需要单独制作,所以,很多家庭都会让宝宝先吃,或者单独开个小饭桌。觉得这样宝宝吃得会更好,其实,这样做看上去宝宝是安静多了,对宝宝的照顾也更细致了,但也让宝宝失去了许多机会如果让宝宝从小成与家人一起就餐的习惯,将对宝宝日后的心智发育更有利。
  全家总动员,养成好习惯
  对于1岁多刚刚开始学习如何吃饭的宝宝来说,像家庭小成员一样坐在餐桌旁,与家人一起进餐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家长的举动,自己不断地模仿与实践来掌握技巧,要比独自进餐的宝宝更容易也更快地学会就餐。
  设立专座
  为1岁以上的宝宝在餐桌边设立一个专座,这通过儿童安全餐椅即可实现。餐椅可以将宝宝约束在餐桌旁,防止他到处乱跑,也可以缩小宝宝玩饭的脏乱“战场”。这是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基础。
  全家人一起用餐
  全家人在一起吃饭,会吃得相对健康。因为,他们必须学习分量控制,每个人得到的饮食分量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且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吃饭的时间。这样可避免因吃饭时间过长,不知不觉就让宝宝吃多了的情况发生。
  选购宝宝专用餐具
  给宝宝购买专用餐具,要不怕摔、小巧、安全、方便使用,同时最好还要色彩鲜艳、造型别致,有漂亮的卡通图案。这样的餐具可以带给宝宝好心情,并能激发食欲。
  愉快的就餐氛围
  全家人一起就餐要创造一个愉悦的就餐气氛,比如不在餐桌上大声喧哗,不挑食,不对食物本身做任何偏激的评价。再有,将宝宝也视为餐桌一分子,有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身体、目光与宝宝进行交流。大一些的宝宝,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就餐的活动中,比如让宝宝帮大人递餐具等,这些都可以对宝宝日后的社会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吃饱后可适当剩饭
  将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吃光,宝宝经常被教导这条体现“教养”的餐桌礼仪。但妈妈往往忽视了一点,即宝宝吃饱了就应该停止进食,我们常常看到宝宝们吃个没完,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边吃边玩
  常常看到妈妈喂宝宝吃饭时,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手里玩着玩具,或专注地看着电视。作为妈妈来说,这种喂食办法最省事,宝宝不会伸手抓饭碗,吃饭过程会很顺利,甚至还会多吃些。
  就餐的同时也是训练宝宝注意力集中的过程。在单纯、安静的环境里就餐,宝宝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进食和与喂养人的交流上。电视和玩具会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降低宝宝对于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对饥饱的感知力,混淆吃饭、玩玩具和看电视的行为认识。时间长了,会使宝宝养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吃饭吃的很干净
  有的宝宝10个月开始就喜欢自己拿着勺子“吃”东西,有些妈妈会觉得:“要是让宝宝自己吃,弄得满头满脸满地都是,多烦呀,还不如大人喂干净、省事呢!”
  专家点评
  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手指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进食的强烈愿望,这个时期是宝宝开始学习自己吃饭的最佳阶段。宝宝自己吃不仅可以增强他们进食的兴趣,而且更能锻炼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应给予积极鼓励。
  真确做法
  准备一个就餐的专区,可以在餐椅下铺上塑料布或报纸,给宝宝戴上围嘴等等。
  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语言帮助宝宝,不要特别在意宝宝仍会用手直接抓食物,学习用匙吃饭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
  吃饭磨蹭没关系
  宝宝的动作因为不协调,本来就有点慢,有着他们自己的节奏。比起大人,宝宝的动作可以说慢得跟蜗牛一样,妈妈总认为这是自然发育的结果,大一些就好了。
  专家点评
  宝宝吃饭磨蹭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讲来,1~2岁的小宝宝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手眼的协调尚未完善,自己吃饭还处于尝试、学习阶段,不够熟练是正常的。随着宝宝年龄长大和不断的训练,情况会有所改变。
  有些宝宝在早期喂食中,接触了太多过于精细软烂的食物,咀嚼吞咽能力比较差,造成吃饭时间长。当然还有些宝宝是因为挑食,或者家长照顾过度,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吃饭”。
  正确做法
  要耐心、适度、适时地进行早期潜能开发,训练宝宝的按时就餐,不磨蹭的好习惯,帮助宝宝发展。
  改进食物烹调方法,改善宝宝的咀嚼功能。
  对于习惯不好的宝宝要及时纠正,讲究方法,不要一味催促,甚至批评吓唬,可以用适度奖惩的方法帮助他改进。
  比赛吃饭速度谁更快
  有些妈妈总在餐桌旁不停地敦促宝宝:“快点吃!看看咱俩谁吃得更快!”
  专家点评
  食物消化有个完整的链条,首先要经过口腔牙齿咀嚼,将食物切碎,通过唾液搅拌后再到胃里面,胃里的酶、酸等物质再把食物打散,这样才利于吸收。如果进食过快没有充分咀嚼,直接进到胃里将会增加胃的负担,易患胃病。同时,也容易吃得多,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或者导致营养不良。
  真确做法
  一日三餐是宝宝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途径,进餐时间最好能保证20~30分钟。
  吃饭后最好不要马上进行剧烈运动,为此,妈妈应该安排好宝宝的作息时间。
其他文献
又到了圣诞节、新年、春节和情人节等节日扎堆的时候了,送礼是不是变成了你的一种负担?现在这个社会,物质非常丰富,家人、朋友好像什么也不缺,送什么好呢?真让人头疼!其实,越是这样的情况,礼物越是显得珍贵。因为,用心、用创意送出的礼物,不管价格如何,一定蕴藏着送礼人最诚挚的情感。    出生年份的葡萄酒  ——持续一生的祝福  如果亲戚、朋友中有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又逢年节之际要去拜访,与其送上穿不过来的
收件人[email protected]  我女儿现在4个半月。在她3个多月练习抬头时,我们发现她的头总是向右偏,下巴向左。带她到当地医院小儿外科检查,医生说不是肌性斜颈,只是让我们平时注意矫正孩子的姿势,并没有给出治疗建议。可我们在家矫正了一个多月,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随着孩子翻身、抬头越来越熟练,她的头反而歪得更厉害了。现在她的屁股也向右斜,整个身子经常摆成个反写的“C”字。  另外,孩
“给孩子吃得好一些,营养补充得足一些,他就能长得比别的孩子好!”做父母的都这么想。但是,特殊的补充也许会带来特殊的效果——    专栏作者 崔玉涛  中美合作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他是一位15 岁男孩的父亲,有着23 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由他翻译的《0 ~ 12个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新手父母欢迎。    虽然在孩子生长发育中,家长并不常用“特殊”这两个字,但在实际养
女儿出生前,为了起名字,我和毛毛爸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整整翻了一周的《辞海》。按照家乡的习俗,小名早就叫毛毛了。因为毛毛爸的小名就叫二毛,堂兄弟们一起,从大毛一直叫到了五毛、六毛。可是大名却马虎不得,最后从《辞海》中寻到一句诗,诗中有“钧陶”二字,原本是做陶瓷的转轮,俗物一个。寓意却很深远,比喻培养人才。谁让我俩都是教师呢,就它了!  起名字的一个忌讳,就是不能有不好的谐音。比如姓杜的,不能叫杜子腾
宝贝在户外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可是小家伙在院子里或公园里没待多一会儿,就会玩起土来。  ● 对你来说,这可真没什么好玩的,还很脏!但你不是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就是喜欢感受不一样的物质,土还真是平常生活中轻易摸不到的,所以当然要赶紧趁机感受一番。  ● 那些越是被妈妈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孩子,土对他来说越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会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地蹲在地上抓起一大把土或几块小石头,说不定还会干出什么更让“洁
相信爱读书的妈妈和宝宝都会记得,曾经有一本好玩的图画书,名字叫《鸡蛋哥哥》,那里面的鸡蛋哥哥勇敢、快乐,是伴随宝宝成长的好伙伴。今天,就让我们在餐桌上,再和鸡蛋哥哥来次亲密接触吧。  日式厚蛋烧  材料  鸡蛋5个、香葱3~5根  做法  1.香葱切碎,混入蛋液打匀。  2.热火,平底锅抹底油。  3.倒入1/4混合好的蛋液,顺时针晃动锅使其均匀能满锅底。待凝结到70%的状态,卷起,并推到锅的左侧
监测宝宝的营养状况一定要去找营养师或者儿保医生吗?不一定!下载一张宝宝生长发育曲线表,在家里就可以轻松搞定!  在我们去年连续推出两期《约会营养师——宝宝一日三餐营养测评》以后,父母们纷纷寄来自家宝贝的饮食小档案,想听一听营养师如何评价宝宝的营养状况。在请营养师回复这些信件的同时,我们也帮父母们找到了一个自己就可以操作的办法:通过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曲线来对宝宝的营养状况进行粗略的评价。怎么样,先让
最最最亲爱的毛毛:  我现在在上海给你写信,而你也正整装待发,要去北京密云开心地参加这个夏天的牛顿夏令营了!我知道,参加牛顿夏令营是你上学以来最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事情,仅次于和你的好朋友毕美龙玩!别的妈妈大都不放心,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外面的活动,而你已经是“老江湖”了,每年寒暑假都要自己背包出门,去各种地方旅行!  我好羡慕你啊!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自己喜欢的夏令营、冬令营、春令营、秋令营什么
和孩子一起,提升健康商!    很早以前,一位专家曾在《父母必读》上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身体是1, 其他都是后面的O。因此,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首要话题。究竟怎样才算健康?你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健康也会有不同的诠释。    6.48%,这个数字有点儿囧  2008 年6 ~ 8 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受卫生部的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针对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调查以访谈式问卷的形式进
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生活中,经常是妈妈说妈妈的理,老人说老人的理。这次,我们挑选了6个隔代育儿中最常见的争执,请专家来断断理。其实,与其说专家在评理,不如说是给了我们客观、科学的养育观,还提供了不少养育的小窍门。  家务事上,没有谁对谁错,大家都是一心一意地为孩子好。在这个基础上,任何争执、矛盾都是可以处理好的。  月子怎么做?  老人观点  中国人体质和外国人不一样,生了孩子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