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III)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是:“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支架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支架;搭建;优化;教学
【分类号】:G319
引言
支架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一种。支架原指建筑楼房时必需的临时性支持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完成教学在教学中搭建教学脚手架,给予学生学习临时性支持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搭设方向型支架
Napoleon Hill曾经说过:“A goal is a dream with a deadline.”为使学生明确知晓学习后自己将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收获,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能建立起心理预期,并实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立方向型支架,让其明确前进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争取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学习目标。
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后,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就会沿着目标,一步一步努力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所以说通过设立方向型支架,能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优化英语教学目的性。
二、认领教学任务,确定任务型支架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进行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师生在课堂上沿着总任务主线,分解并细化各項子任务,并通过层层递进,逐个突破解决子任务的方式,最终落实课前预设的总任务。学生在清晰明了的支架结构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和能力,为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找到了方法和途径。
三、浸入学习情境,融入情境型支架
为了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情境体验中感知、理解并运用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融入情境性支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恰到好处地使用好情境型支架,学生才能拥有最佳的情绪状态,良好的主体意识,广泛的学习空间,才能使学生更加开放性和创造性地学习英语,学习变得鲜活、高效和快乐。
在教授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六册模块九《We laughed a lot》时,教师就是依据课文内容的情境设定教学任务的:请根据Lingling写给Daming信的内容和形式,在学完本课之后,以Daming 的身份写一封回信给Lingling。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饶有兴致地先学习Lingling 在写给Daming 的信中到底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重点语言知识和句型?在以“信”为主线的真实情境中,驱动了自己的学习欲望和潜能,浸入了个人的思维和感情,并在写回信的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情境体验。
四、应用教学资源,巧用资源型支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利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巧用资源型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资源,引领他们从中获得启发、学习知识、拓宽学习视野。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有效使用资源外,还在课后把“用英语亲自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老师”的作业完成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要动心、动手运用网络资源支架来加工、提炼已学习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资源型支架是否利用得当,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资源,是可以优化英语学习途径和效果的。
五、开展交互活动,设立协作型支架
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交流、沟通,探讨与合作,师生、生生互动都是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学生在团队交互活动中会激发起与人沟通的欲望,在协作交流中会与人进行思维的碰撞,去审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对同一问题形成更丰富的理解。同时通过分享合作、共同探究,做到求同存异、互助共赢。
四年级下学期口试时,我们的题目是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创关于食物和数词相结合的绕口令(可以模仿课文),要求配上PPT和音乐,由老师为小组总体表现和个人表现打分。为了完成口试任务,考出好成绩,学生们展开讨论,分工协作。比如:学生A负责编创绕口令,学生B负责制作PPT,学生C负责录制伴奏音乐,学生D负责训练场地和时间安排。他们既是为集体共同目标也是在为自己奋斗,不但在争辩中学会谦让和妥协,而且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六、进行学习评价,提供评价型支架
泰勒说过:“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知道自己各个学习阶段处于什么状态,离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最终目标是否实现,从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就需要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评价有助于其对学习的反思与总结,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评价型支架的使用,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比比皆是,但如何更加真实和有效地使用好这个支架,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实践。除了评价的方式、时间上做一些优化之外,还可以在评价的策略、途径等方面尝试优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中,教学支架的设计与实施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恰当有效使用好支架,把支架作为学习的辅助和支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对支架的依赖性,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自觉的学习者。六种教学支架的搭建与运用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促进学生发展各种潜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实现价值感。
参考文献:
[1]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谢慧萍.支架理论在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CN11-1318/G4(中学篇) 2008
[3]杨小菊. 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CJFD)收录期刊 2009
[4]张丽霞 商蕾杰. 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类型和功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检索源期刊 2011
关键词:支架;搭建;优化;教学
【分类号】:G319
引言
支架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一种。支架原指建筑楼房时必需的临时性支持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完成教学在教学中搭建教学脚手架,给予学生学习临时性支持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搭设方向型支架
Napoleon Hill曾经说过:“A goal is a dream with a deadline.”为使学生明确知晓学习后自己将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收获,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能建立起心理预期,并实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立方向型支架,让其明确前进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争取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学习目标。
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后,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就会沿着目标,一步一步努力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所以说通过设立方向型支架,能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优化英语教学目的性。
二、认领教学任务,确定任务型支架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进行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师生在课堂上沿着总任务主线,分解并细化各項子任务,并通过层层递进,逐个突破解决子任务的方式,最终落实课前预设的总任务。学生在清晰明了的支架结构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和能力,为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找到了方法和途径。
三、浸入学习情境,融入情境型支架
为了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情境体验中感知、理解并运用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融入情境性支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恰到好处地使用好情境型支架,学生才能拥有最佳的情绪状态,良好的主体意识,广泛的学习空间,才能使学生更加开放性和创造性地学习英语,学习变得鲜活、高效和快乐。
在教授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六册模块九《We laughed a lot》时,教师就是依据课文内容的情境设定教学任务的:请根据Lingling写给Daming信的内容和形式,在学完本课之后,以Daming 的身份写一封回信给Lingling。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饶有兴致地先学习Lingling 在写给Daming 的信中到底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重点语言知识和句型?在以“信”为主线的真实情境中,驱动了自己的学习欲望和潜能,浸入了个人的思维和感情,并在写回信的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情境体验。
四、应用教学资源,巧用资源型支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利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巧用资源型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资源,引领他们从中获得启发、学习知识、拓宽学习视野。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有效使用资源外,还在课后把“用英语亲自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给老师”的作业完成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要动心、动手运用网络资源支架来加工、提炼已学习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资源型支架是否利用得当,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资源,是可以优化英语学习途径和效果的。
五、开展交互活动,设立协作型支架
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交流、沟通,探讨与合作,师生、生生互动都是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学生在团队交互活动中会激发起与人沟通的欲望,在协作交流中会与人进行思维的碰撞,去审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对同一问题形成更丰富的理解。同时通过分享合作、共同探究,做到求同存异、互助共赢。
四年级下学期口试时,我们的题目是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创关于食物和数词相结合的绕口令(可以模仿课文),要求配上PPT和音乐,由老师为小组总体表现和个人表现打分。为了完成口试任务,考出好成绩,学生们展开讨论,分工协作。比如:学生A负责编创绕口令,学生B负责制作PPT,学生C负责录制伴奏音乐,学生D负责训练场地和时间安排。他们既是为集体共同目标也是在为自己奋斗,不但在争辩中学会谦让和妥协,而且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六、进行学习评价,提供评价型支架
泰勒说过:“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知道自己各个学习阶段处于什么状态,离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最终目标是否实现,从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就需要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评价有助于其对学习的反思与总结,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评价型支架的使用,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比比皆是,但如何更加真实和有效地使用好这个支架,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实践。除了评价的方式、时间上做一些优化之外,还可以在评价的策略、途径等方面尝试优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中,教学支架的设计与实施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恰当有效使用好支架,把支架作为学习的辅助和支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对支架的依赖性,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自觉的学习者。六种教学支架的搭建与运用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促进学生发展各种潜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实现价值感。
参考文献:
[1]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谢慧萍.支架理论在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CN11-1318/G4(中学篇) 2008
[3]杨小菊. 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CJFD)收录期刊 2009
[4]张丽霞 商蕾杰. 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类型和功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检索源期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