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学了”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资料:
  小佳(化名),女,13岁,初一学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父亲是一名司机,初中毕业;母亲做会计工作,高中毕业。母亲曾经患抑郁症,目前还在服药。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主要问题概述:
  开学后不久,小佳一连请了几天假,在家中休息。班主任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小佳进入中学后就变得情绪低落,在班级中生活得很不开心,情况已经严重到不能去上学了。小佳的妈妈曾经患有抑郁症,家长、老师都担心她也会得抑郁症。于是,班主任把小佳带到心理辅导室。
  小佳自述,现在的班级中小学同学很少,只有几个原来同班或同校的男生。这几个人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又特别闹,不喜欢他们。一开学看到与那几个男生同班就不高兴,也怕他们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想过转学,但又感到学校老师很好,才没有转学。上课时,那几个男生果然总是影响课堂纪律,自己特别厌烦他们。有时他们闹得厉害,自己就感到心跳加快,很难受,想离开教室。早上起床后,一想到上学会见到他们就感觉不舒服,不想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却也觉得没什么,但早晨仍然不愿上学。平时也常常想起这件事,为此分神,担心因此影响学习,也害怕是得了什么病。妈妈得过抑郁症,现在还在吃药。
  班主任介绍,小佳毕业于一所重点小学,学习成绩中等,由电脑派位进入我校。由于与小学的后进生分在同一个班,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承受不住才出现了目前的状况。
  与小佳接触后不久,她又出现不想上学的念头,可是怕落下功课,只能硬着头皮来。结果学习状态很不好,听课都听不进去。于是,在小佳的坚持下,她转入了女子中学。可是,到了新学校,小佳很快发现仍然不能静下心学习,只好又回到我校,并向心理老师求助。
  在此期间,小佳的家长曾带着她到儿童医院、北医三院看病,医生给她开了一些缓解抑郁情绪的药。服药后,小佳觉得药物起了些作用。在辅导过程中,小佳吃完了医生开的药,但感觉状态已有所好转,就没再继续服药。
  三、分析与诊断:
  收集资料显示,学生自信心不足,个性比较敏感,心事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适应能力较弱。初入中学,一看到较差的同班同学便留下了消极的第一印象。这一事实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抗拒心理,阻碍其顺利适应中学生活。学生自身特点加上母亲的患病经历及老师的担心,共同形成一种暗示,并很快被学生接受,继而出现了不良躯体反应和情绪反应。由于缺乏自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不去面对,长期以来,形成挫折——回避的反应模式。正是这个原因让她把希望寄托在转学上,但是,在新学校,学生再次出现了适应不良。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真面对自己的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观念及一些错误的认知,这些都阻碍她正确地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其症状有明显的原因,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当属一般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新生适应不良,出现较为强烈的抑郁情绪。
  2、缺乏自信,形成挫折——回避的反应模式。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辅导策略:
  鉴于学生的情况,应该采取认知辅导对策,把问题清晰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与她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其认知偏差,改变不合理观念,帮助其逐步建立合理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同时,以宣泄法辅助,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反应。
  2、具体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9月15日)
  在小佳自述的基础上,辅导老师加以询问,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性,并告诉小佳一些有关抑郁症的知识,解除其恐惧和焦虑心理。对于小佳不良情绪晨重暮轻的症状,引导她着重体验良好情绪,忽略不良情绪。
  第二次辅导(9月19日)
  小佳诉说还是不想上学,而且不想看见男生,提出转到女子中学的想法。可是,家长劝她不要去,自己也觉得女子中学学生已经招满,转不过去,心里很矛盾。
  辅导老师逐渐发现小佳在内心拒绝通过其他方法改变现状,便建议可以考虑转学,同时请她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次辅导(10月20日)
  小佳转学几天后又回到学校。自述这种感觉好像固定下来,没法从头脑中抹去,所以转学也没什么改变。
  辅导老师引导小佳认识到自己没有尽力去改变现状,其深层的原因是不自信,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用。同时,在她头脑中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即自己讨厌那些男生并没错,因此,内心并不是太想改变。
  建议小佳用转移、顺其自然等方法对付头脑中随时出现的念头,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
  第四次辅导(11月2日)
  小佳自述接受辅导后感觉好一些了,但还是讨厌那些同学,想转学。辅导老师与小佳一起讨论中学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她发现自己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而这主要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信心不足有关。并留下两项作业:1.思考不能适应中学生活的其他原因。2.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是否好转。
  第五次辅导(11月17日)
  小佳作业反馈:情绪明显好转,认为小学毕业没考上重点学校也是不适应的原因之一。辅导老师肯定了她的思考,并指出那些男生的出现只是一个诱因,而由此产生的种种不适应都是因为她的头脑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认知。随后,辅导老师介绍了“ABC”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小佳认识自己的错误观念,学习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同学。
  小佳承认自己有许多问题,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转学。再三询问下,辅导老师发现小佳依然在回避问题,并得知小佳目前只想诉说自己的烦恼。
  于是,辅导老师请小佳回去认真思考自己的现状,是否希望有效解决问题。
  第六次辅导(11月25日)
  小佳明确表示,在仔细考虑后,希望能够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愿意配合老师的帮助。
  辅导老师和小佳一起回顾接受心理辅导以来的变化,引导她认识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中学生活,并进一步探寻出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遇到挫折(不适应新环境),根据已形成的应对方式采取回避行为(转学),失败后不知如何是好,很茫然。想改变自己的状态,缺乏信心;不改变,又无法忍受现状。于是,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小佳同意老师的分析,表示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勇敢面对现状,更加主动地去适应学习环境。
  第七次辅导(12月1日)
  小佳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已正常,表情也比较平静。她报告说,自己能够在班里专心学习,不再感觉男生特别吵闹,成绩也提高了。辅导老师祝贺小佳取得的成绩,鼓励她坚定信心,继续努力。
  本次辅导基本结束。
  五、辅导效果:
  辅导结束后,偶尔碰见小佳询问其情况,她笑着说已经没事了。班主任反映小佳未再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情绪比较稳定,而且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小佳一下子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此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外,辅导老师也观察到小佳经常和同学一起玩耍,不再排斥男同学,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正常。
  六、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案例。每年新生入学后,都有一部分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学校和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融入新集体中。对于个别表现出明显不适的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后及早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过程中,学生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复,辅导老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环境。
  心理辅导开始之前,班主任老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要重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防止无意中给学生某些暗示,如本案中抑郁症的暗示;另一方面,能够为心理辅导人员提供更多资料,有助于其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诊断。
  本案中,学生虽然在辅导期间服用过药物,但接受辅导后就逐渐停用了。因此,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辅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分析,找到症结所在,为她恢复自信,回归正常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辅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运用倾听,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等技术,使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支持与鼓励。可以说,学生在心理辅导老师的陪伴和支持下,勇敢地自我剖析,改变自己,终于走出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梳理文章的结构,探究表达方式与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研习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澄清:体味生命的美丽与脆弱,辨析生命与美的价值。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解决字词,找出重点语句。  二、讨论引入   1.讨论:自然界有许多蝴蝶非常漂亮,有些人为了留住蝴蝶的漂亮形象,捕杀蝴蝶并将之   制成
期刊
在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在思考着,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赏识你的学生。  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失败,仅仅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的近。而此时,给他们以鼓励和赏识的话语,他们将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环境、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我们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现代通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交流,而像网络交往这些新的交往方式更是席卷着整个社会,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交往模式。 “90后”这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成长正处在了我们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问题值得我们心理工作者重点关注。本案例介绍了心理老师对一个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的初二女生进行辅导的过程。
期刊
国家教委“八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选取了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表明:厌学、单相思、出走等现象比较集中。江苏、浙江两省1985年对l09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检出率为16.53%。上海市精神卫生
期刊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部分爱都是让人们走到一起,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孩子越早的独立,我们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也就越成功。  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们可能就不那么脆弱了。  无数个清晨,我站在校门口最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个孩子步入校园。看着家长们用依依不舍的目光,目送孩子们的身影,直到他们消失在教学楼中的时候,舐犊之情,让我感动。同时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也正是因
期刊
小学班主任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导航人,我认为担当小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难得糊涂  班主任常常遇到学生犯错误。严厉批评是我们解决问题常用的手段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在全方位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健全智障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成转化,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 智障儿童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有专家为
期刊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1、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要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  心理素质是人的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和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然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小学学生心理素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可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
期刊
内容摘要:“随班就读生” 就是我们通常指的那些智力、听力有缺陷的儿童,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身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散漫、懒惰等。为了能更好的教育随班就读生,在教学中,我做到:1、耐心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关爱沟通,激发学习兴趣 3、措施得当,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 心理 习惯 兴趣 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