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焦点2007》看重要会议报道的创新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人们很快又将迎来2008年新一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召开。如何组织报道好这些重要的会议,提高报道的质量,一直是媒介传播人士不断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两会”报道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中,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着力打造的深度报道重点节目《中国焦点2007》尤为显眼。在策划思路上,此节目最富创新意义的特点就是“互动”加“联动”。
  
  互动:注重民意的表达
  
  近几年来,央视国际、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和新浪网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推出了网上互动的话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充分肯定了在互联网上这种“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的沟通方式。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特性使得它在舆论的传播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公众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就自己关注的民生问题或国家大事,与政府进行对话。在2007年的“两会”报道开始前,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为了适应海外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期待,特别做出了利用网络来收集民意热点,倾听人民声音,梳理提案议案,征集“两会”中国焦点的策划。在“两会”召开的10天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就携手央视国际等几家重点官方网站,推出了《中国焦点2007》“两会”热点征集和网友互动的活动,倾力打造“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两会’特别报道——《中国焦点2007》”,力争以独特的视角、独家的观察、独到的见解,聚焦“两会”的热点问题,彰显“两会热点大家选,中国焦点大家说”的报道理念,形成报道未动、互动先行的报道格局。
  十几天来,很多海内外网友积极参与投票,关注“两会”的中国热点,共话国计民生。通过与网友的互动,《中国焦点2007》也征集到了很多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问题,使得编导能够有的放矢地了解人民的呼声和“两会”的热点,更好地捕捉人们关心的话题或事件。在认真地分析了网友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海外观众的留言后,编导们设定了包括“半个世纪的中国‘两会’、我有问题问总理、中国新农村、开局‘十一五’、海外华人维权问题、教育与就业问题、台湾问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法制建设、医疗改革(看病为啥这么难)、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软实力”等13期的话题内容,从而充分地发挥了CCTV-4中文国际频道全球落地、覆盖面广的优势,从独到的角度对“两会”的新闻作出了独特视角的独家分析,多角度、多渠道地解读了“两会”的相关政策内容,探讨和聚焦了提案议案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使对“两会”内容的报道更加及时、详尽、深刻和耐看。
  在“两会”期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还在《今日关注》节目中每晚播出一个名为“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节目,这一节目同时在央视国际、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网站上同步推出,网民可以在网上通过留言直接向温家宝总理提问,节目一推出便引起强烈的反响,吸引了大批的网友踊跃参与。通过互联网征集来自各种媒体人们的声音,是这个节目的主要思路。从2月14日活动开始,到3月16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之前止,“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的总访问量达到了1200万人次,留言量突破了20万条,一些网友甚至将该活动转载到个人博客上,以此来吸引其他网友的点击。
  此次“两会”特别报道在报道未动、互动先行的报道格局下,成功地打响了新闻战中的第一个漂亮的预备战,通过网络的热点征集和网友的互动活动,《中国焦点2007》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被越来越多的受众了解和熟悉。当3月3日《中国焦点2007》开播时,很多人已经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前参与到了节目当中来,正在期待自己关注的热点、提出的议案提案能否在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两会”特别报道中得到代表委员或权威专家的解读。
  
  全媒体联动
  
  此次《中国焦点2007》另一个大胆的探索,就是建设了一个“全媒体联动”、几大主流新闻媒体强强联手,优势对接的联动模式,摸索出了一条“大外宣”传播格局有效合作的路径。
  为扩大“两会”报道的影响力和拓宽节目播出的渠道,营造全球关注中国“两会”的新闻氛围,由CCTV-4中文国际频道牵头,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央视国际、人民网、国际在线、中新网及新浪网建立了联动关系,相互关注,新闻资源共享,新闻选题共享,新闻报道的视野和角度都在合作中得到了拓展,形成了电视、广播、纸质媒体、通讯社、网站“全媒体”联动,优势对接的最佳组合。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与合作伙伴共享选题和稿件,协调发稿步骤,形成了互相呼应的舆论场。此外,央视国际、人民网、国际在线和中国新闻网也大量采用了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两会”报道的新闻和《中国焦点2007》的视频及文字,形成了二度传播的声势。其中人民网在人民大会堂设立的采访专区与CCTV-4中文国际频道共用;国际在线在每晚21:30开通的视频直播,也同步播出了《今日关注》“两会”的特别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在节目中选播了《今日关注》特别节目的音频版;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则有选择地转发了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两会”节目的文字稿。
  “全媒体联动”建立起了几家权威媒体优势对接、强强联手的一个新闻传播平台,联动媒体总共持续了13天,每天都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同一主题,并针对不同时区在重点时段04:00、08:00、12:00、21:00、21:30都推出了“两会”的报道,从而提升了主题的热度,提升了报道的影响力,形成了“同一主题、共同关注”的报道格局。
  这次几家媒体的探索联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合作平台,其中的探索是有价值的,这个已经建立起来的合作平台今后还将在很多重大报道中形成合力。当这些主流的、权威的外宣媒体携起手来的时候,媒体的声音被放大,节目的报道活动更被关注,报道的分量也就成倍增长,作为其中合作方的每一家媒体都能够分享对方的新闻资源与传播渠道资源,对提升媒体的权威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毕竟,传媒的影响力首先要来源于自身,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才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从播出渠道上看,由于建立了一个“全媒体联动”的大外宣报道格局,CCTV-4中文国际频道节目的播出效益和关注度得到了成倍的放大。
  格式化编排与首席记者版块
  
  《中国焦点2007》的创新还有一个可以研究探索的方面就是打破了以往任何一年的报道模式,而是将30分钟节目划块,形成固定的节目形态,以方便观众的认读。同时集约化的生产,也使得节目生产前后方的共享信息更多、更充分,策划者称之为“格式化编排”。在格式化的编排中,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版块:
  1. 《“两会”第一线》:由前方记者每天在演播室讲述会场的新闻、见闻、花絮,讲述独家的观察、“两会”见闻或幕后花絮。
  2. 《今日焦点》:选择联动媒体上重点报道的“两会”新闻,汇编焦点。对比网上互动结果,选择当晚演播室谈论的话题内容。
  3. 《演播室嘉宾访谈》:围绕一个焦点进行话题分层的探讨。
  4.《人民声音》:穿插互动征集而来的观众的观点和建议,聆听“人民声音”,通过记者外采或网络互动得到信息来了解民意。
  5. 《议案提案》:记者采访“两会”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的议案提案。
  6.预告明天可能会选择的焦点等。
  与此同时,刚刚全新改版的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为了发挥频道优势,以全球化视角、多元化手段打造与众不同的“两会”报道,还特别注重树立栏目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名记者。此次CCTV-4中文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强力推出的《中国焦点2007》“两会”特别报道的栏目中,专门设置了“永蔚现场报道”的环节,通过首席记者任永蔚的视角,来观察“两会”的进程,捕捉亮丽的细节,采访代表委员,以此解决节目信息量的问题,提升其新闻含量,解决单一事件与宏观政策的点面关系。同时,人民网“两会”博客专页也配合CCTV-4中文国际频道打造明星记者的意图,开通了“任永蔚博客”,最大程度地凸显了栏目的人格化形象。
  人格化的信息载体、个性化的信息讲述,对提升传播效果起到的作用目前我们一时还无法用数据来计算,但是有一个看得见的效果就是:代表、委员、观众们记住了这个栏目,记住了这个个性化表达信息的首席记者。
  2007年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两会”报道从3月3日播出至今,海内外观众的好评陆续传来。从预热阶段到与互联网等媒体的联动,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以及网络调查和热点的征集,大大吸引了观众对节目预期收视的期待和关注度。其中新浪网有20000多网友参与了互动,中新网有12000多人留言,其他联动媒体的网友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节目开播后,通过网上观众的反馈作为播出依据,来选择当天节目的选题,CCTV-4中文国际频道收到了很好的播出效果,观众纷纷打来电话或写来信件,来给节目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和意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焦点2007》预先在网上进行的《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调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品牌形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超出预期的传播效果。与会代表委员的声音在节目中也得到了体现和延展,使得节目变得更有张力。
  《中国焦点2007》也广受国内外业界同行的好评。用一位资深电视工作者的话说:“电视拒绝平庸,拒绝一成不变,拒绝沉闷,拒绝呆板,拒绝‘死’。”创新已经不是我们形式上的追求,而是我们生存的需要。CCTV-4中文国际频道今后一定要在注重内容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电视手段的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必须是大气磅礴的创新,是到位的创新,是有品位的创新,而不是“小家碧玉”的“创巧”,更不是猎奇式的“创彩头”。
  (作者单位为中央电视台。)
  (读者反馈请至[email protected])
  责编:么建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迅猛。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受到更多的挑战。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突围,需要在其有优势的领域中发力。纵观各报道领域,传统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具体到外宣媒体中,重大主题报道亦是外宣媒体增强自身综合传播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中国日报》近两年来的重大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宣媒体如何更好地做好重大主题的对外报道。  一、做好重大主题对外报道的经验做法  《中
期刊
中国南部满是灰尘的商业城市广州,政府主办的社区组织正在挨家挨户地向市民宣传一些简单的文明要求:请勿随地吐痰;不要插队上车;不要在街上喧哗。  广州是中国经济排名第三的大城市。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系列活动,旨在赢得令人向往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个全国性活动每年评选一次。为了赢得这个称号,中国各大城市几个月来一直在进行疯狂的擦擦洗洗。  戴着红袖标的妇女在街道上巡逻,捡起地上的烟头。交通协管员挥着黄
期刊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3个边境互市贸易区,是国家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中俄两国人民除了贸易往来外,还有文化交流,表现在教育、体育、艺术、文学、民俗等方面。对俄传播一直是黑龙江省区域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媒介组织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多年探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是黑龙江省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受众面最广的主流媒体,多年来在推动中俄双边关系稳定发展方面发挥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高度关注。从地理方位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印度都处于“一带一路”建设较为关键的位置,印度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一带一路”倡议?又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与中印两国关系发展及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舆论场的呈现紧密相关。本文以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Access World News)为基础数据库,运用框架分析、内
期刊
我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新闻实践提供了广阔沃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丰富选题。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展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
期刊
在中国生产中心地带的东莞,新世纪酒店的宴会厅中正在举行一次紧急会议,宴会厅墙壁上的金粉已经开始脱落,昔日的辉煌似乎正在衰败。  这个气氛似乎暗合了东莞工业支持会此次紧急会议的主题。那就是讨论如何渡过这场对中国出口业打击如此巨大的金融风暴。  由于西方市场对他们廉价、大规模生产的货物的需求量几乎一夜之间枯竭,过去半年内收入下跌40%。每念及此,房间内与会者毫无例外都是脸色灰白,额头上渗着汗珠。  东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  一、青年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自201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就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部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期刊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临近,外媒对中国大庆前的社会动向越来越关注,涉华报道的题材范围也渐趋广泛。驻华外媒记者走入中国的大街小巷,观察采访一些我们熟悉得不认为是新闻的社会百态。这些报道用“镜头似的白描手法”展现社会景象,用深入的采访体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对当地生活的观感。这些文章读起来很轻松,能够在不经意中影响外国读者对中国的认识,很值得我们在对外宣传中借鉴。    关注身边事    “戴着红袖
期刊
英国计划2008年圣诞节前从伊拉克撤军    英国官员说,从2008年春季开始,英国将撤出近一半的驻伊拉克部队,但很可能继续提供飞机和特种部队保护美国人。英国无法保证能将驻伊英军保留到2008年底。英国首相布朗在访问伊拉克时说,英国将在今年圣诞节前从伊撤出约1000名军人,并在两个月内将巴士拉省的防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英军最近把最后一个要塞从巴士拉市内迁移到了在巴士拉机场的主基地。英军称,伊拉
期刊
编者按:肩负全党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七大不仅受到国人的瞩目,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媒体的介入是衡量世人对重大事件关注程度的“晴雨表”。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家媒体的1135名记者报名参加了十七大的报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十六大时的859人。有人说:十七大不仅是“民生盛宴”、“民主盛宴”,还是“新闻盛宴”。据了解,大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