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抓手,解放思想、深化认识,二十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本文从关涉毕节试验区长足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作初步阐述。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 发展;问题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6月创建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支持与帮扶下,以改革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抓手,群策群力搞建设,二十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实践证明,创建毕节试验区的决策是正确的,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富有生命力的。与此同时,一些关涉试验区长足发展的问题,对试验区的认识似是而非的问题,二十周年后试验区何去何从的问题等等也日益呈现出来。为深化三大主题,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本文拟就相关问题作初步阐述。
1 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与战术选择问题
二十年来,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 试验区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有的人至今仍将试验区作为争取支持、优惠和帮助的战术性措施(将试验区作为一张牌来打),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毕节试验区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也没有认识到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初衷和目的。试验区发展的历程表明,无论将试验区作为银字招牌还是金字招牌,只要是将试验区视为一张牌都是一种战术性措施而非全局性的主导战略或决策,其结果势必影响和制约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务必果断地革除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主导理念上的纯实用主义观念;务必继续将试验区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同时,也为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的战略决策;务必明晰地认识到建立毕节试验区不是将其作为争取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手段,而是要以改革作为工作思路和手段,采用课题设计的方式在一定的区域内封闭运行,着力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体制转换、机制创新、政策突破、组织建设等使自身获发展,充分发挥试验区对全省、全国所肩负的“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特殊职能和使命;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试验区,将试验区建设作为“贵州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而不是将其作为向国家、
省和社会各界单纯要政策支持及资金、项目投入的战术措施。
2 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与国家及省的政策支持问题
既然是试验区,改革试验就理应是主要的战略主导,没有改革试验,就无从体现试验区作示范、探路子的职能与特色。但是强调改革试验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不需要国家和省具体的政策支持和支撑,只是作为试验区不宜向国家和省直接要求特殊政策和支持,而是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改革试验方案的形式进行设计,附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上报省或国家批准实施。事实上改革试验与政策支持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存。政策支持需要以改革试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改革试验又需要相应的政策作为载体和保障。中央[87]5号文件虽然赋予了试验区改革试验的特许权,但是在具体改革试验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具体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改革试验同样会受相关行业及部门的刚性政策约束而无从着手。因此,毕节试验区不仅需要增强改革试验的力度和措施,而且更需要建构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支撑。如果只就改革试验而改革试验,或者说只注重探索创新而不关注政策支持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试验区的价值和意义就只能是流于理论或形式的东西;相反,如果一味强调政策支持,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通过改革试验来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结果势必导致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活力与张力,另一方面是试验区的特色和特殊优势不复存在,背离了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初衷和目的。
3 试验区的发展需要与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宗旨问题
国家批准建立试验区,其目的和宗旨是希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和障碍能通过开展区域试验的方式,获得破解发展桎梏的经验和做法,进而指导面上的工作。就国家的层面而言,试验区能出好经验、好路子与地方的发展进步同等重要。但是,试验区的政府和群众最根本的发展需要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其实不然。毕节试验区既要为履行国家赋予的“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而不懈地进行改革试验,也要充分利用改革试验这一手段来开发优势自然资源、整合社会各类资源,通过社会各方各界的参与、介入和支持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大、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验区十九年的发展历程和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也有力佐证了这一点:试验区只有与时俱进地以改革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改革试验的手段去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才能不但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理论,而且也能为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4 试验区自力更生与争取外界支持的互动问题
二十年来,试验区的干部群众围绕三大主题,充分发扬试验区精神,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及深圳市的倾力支持下。不断挑战贫困,创造佳绩。尽管与发达地区和省内一些地市相比至今仍然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境地,但是纵向相比,试验区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通过二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试验区已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这些都是试验区自力更生与积极争取外界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在新的形势与背景下,如何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认识和处理好的问题。有的人一说到试验区,就是要钱、要项目和政策支持,无视自力更生的主导作用。自力更生是试验区发展的内因,外界支持是外因,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搞建设、谋发展,任何外界的援助和支持都不会实现预期效果。相反,有的人却认识不到外界支持对试验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认为有没有试验区都是一回事,由此而忽视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专家顾问组的优势和作用,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联络联系和沟通,争取支持和帮助,错过了许多可资利用的平台和渠道,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5 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与典型及示范培育问题
试验区建立二十年来,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看,面上的成绩都是显著的。但是,二十年来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进行建设和培育的示范项目和典型培育却甚少。当外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媒体因关注试验区而寻求相应的典型进行解剖和挖掘试验区的科学内涵时,我们提供的现有示范典型往往不是偏离试验区三大主题就是主题不明确。这对试验区走出大山、走出贵州、走向世界产生了制约性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推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试验区的主题示范项目和典型的建设及培育也要高度关注,并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充实和保障。
就毕节试验区而言,全面推进是实现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只有全区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及质量切实提高了,试验区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被外界和区内的干部群众认同。同时,试验区的示范项目和典型又是充分展示试验区改革试验、探索实践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任何一个关注试验区和走进试验区的人,不可能走遍全区26853平方公里的范围去求证试验区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于是只有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项目或区域来从不同的视角认知试验区,而且我们也只有借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区域(示范点)来直观地展示试验区的风采和带动、促进试验区的建设。
在全面推进上,我们要注重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及提升,充分站在世界、全国、全省的宏观环境来审视试验区的成败得失,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作为指南,引领试验区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使试验区在开发扶贫上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上获得新成效、人口控制上取得新突破。在典型培育和示范项目建设上,试验区要以可看(适度的规模效应和视角感知良好)、可听(过去的工作举措、新旧成效对比,将来的改革发展谋划)、可宣传推介(经验上的总结及提炼,理论上的创新和政策体制、机制上的突破)作为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和培育,使国际国内的有关人士赴毕考察、调研或指导工作时,既有宏观的、面上的成效经验来反映试验区的生命力、价值和意义,又有成功的典型和示范区域作支撑,有血有肉地、全方位地展示毕节试验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多党合作的实践基地、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源地的新面貌。
6 试验区建设的阶段性与长期性问题
弹指一挥间,试验区走过了漫漫二十年,去年是试验区建立二十周年,从建立试验区的初衷看,试验区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即初步解决了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口过快增长和膨胀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从国家建立试验区和赋予试验区特殊职能和使命的角度、以及试验区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看,试验区二十年改革试验、探索实践取得的成效,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是国家赋予试验区的永恒使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协同进步是试验区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试验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走过二十年的历程、甚至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认为二十周年后试验区没有生命力。
事实上,毕节试验区建设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二十周年是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试验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不能以毕其功于一役的观念去认识和把握试验区建设的阶段性,试验区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试验、探索及实践。同时,试验区二十周年又是一块里程碑,是试验区面向未来的新起点,标志着试验区强有力的生命力初步得以展现,而且正传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引领毕节的干部和群众继续发扬试验区精神,持久地致力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使自身获得长足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同时,继续为国家探索喀斯特岩溶山区的发展之路,一如既往地为推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 发展;问题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6月创建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支持与帮扶下,以改革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抓手,群策群力搞建设,二十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实践证明,创建毕节试验区的决策是正确的,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富有生命力的。与此同时,一些关涉试验区长足发展的问题,对试验区的认识似是而非的问题,二十周年后试验区何去何从的问题等等也日益呈现出来。为深化三大主题,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本文拟就相关问题作初步阐述。
1 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与战术选择问题
二十年来,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 试验区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有的人至今仍将试验区作为争取支持、优惠和帮助的战术性措施(将试验区作为一张牌来打),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毕节试验区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也没有认识到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初衷和目的。试验区发展的历程表明,无论将试验区作为银字招牌还是金字招牌,只要是将试验区视为一张牌都是一种战术性措施而非全局性的主导战略或决策,其结果势必影响和制约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务必果断地革除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主导理念上的纯实用主义观念;务必继续将试验区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同时,也为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的战略决策;务必明晰地认识到建立毕节试验区不是将其作为争取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手段,而是要以改革作为工作思路和手段,采用课题设计的方式在一定的区域内封闭运行,着力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体制转换、机制创新、政策突破、组织建设等使自身获发展,充分发挥试验区对全省、全国所肩负的“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特殊职能和使命;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试验区,将试验区建设作为“贵州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而不是将其作为向国家、
省和社会各界单纯要政策支持及资金、项目投入的战术措施。
2 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与国家及省的政策支持问题
既然是试验区,改革试验就理应是主要的战略主导,没有改革试验,就无从体现试验区作示范、探路子的职能与特色。但是强调改革试验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不需要国家和省具体的政策支持和支撑,只是作为试验区不宜向国家和省直接要求特殊政策和支持,而是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改革试验方案的形式进行设计,附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上报省或国家批准实施。事实上改革试验与政策支持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存。政策支持需要以改革试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改革试验又需要相应的政策作为载体和保障。中央[87]5号文件虽然赋予了试验区改革试验的特许权,但是在具体改革试验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具体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改革试验同样会受相关行业及部门的刚性政策约束而无从着手。因此,毕节试验区不仅需要增强改革试验的力度和措施,而且更需要建构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支撑。如果只就改革试验而改革试验,或者说只注重探索创新而不关注政策支持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试验区的价值和意义就只能是流于理论或形式的东西;相反,如果一味强调政策支持,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通过改革试验来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结果势必导致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活力与张力,另一方面是试验区的特色和特殊优势不复存在,背离了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初衷和目的。
3 试验区的发展需要与国家建立试验区的宗旨问题
国家批准建立试验区,其目的和宗旨是希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和障碍能通过开展区域试验的方式,获得破解发展桎梏的经验和做法,进而指导面上的工作。就国家的层面而言,试验区能出好经验、好路子与地方的发展进步同等重要。但是,试验区的政府和群众最根本的发展需要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其实不然。毕节试验区既要为履行国家赋予的“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而不懈地进行改革试验,也要充分利用改革试验这一手段来开发优势自然资源、整合社会各类资源,通过社会各方各界的参与、介入和支持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大、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验区十九年的发展历程和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也有力佐证了这一点:试验区只有与时俱进地以改革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改革试验的手段去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才能不但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理论,而且也能为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4 试验区自力更生与争取外界支持的互动问题
二十年来,试验区的干部群众围绕三大主题,充分发扬试验区精神,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及深圳市的倾力支持下。不断挑战贫困,创造佳绩。尽管与发达地区和省内一些地市相比至今仍然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境地,但是纵向相比,试验区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通过二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试验区已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这些都是试验区自力更生与积极争取外界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在新的形势与背景下,如何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认识和处理好的问题。有的人一说到试验区,就是要钱、要项目和政策支持,无视自力更生的主导作用。自力更生是试验区发展的内因,外界支持是外因,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搞建设、谋发展,任何外界的援助和支持都不会实现预期效果。相反,有的人却认识不到外界支持对试验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认为有没有试验区都是一回事,由此而忽视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专家顾问组的优势和作用,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联络联系和沟通,争取支持和帮助,错过了许多可资利用的平台和渠道,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5 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与典型及示范培育问题
试验区建立二十年来,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看,面上的成绩都是显著的。但是,二十年来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进行建设和培育的示范项目和典型培育却甚少。当外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媒体因关注试验区而寻求相应的典型进行解剖和挖掘试验区的科学内涵时,我们提供的现有示范典型往往不是偏离试验区三大主题就是主题不明确。这对试验区走出大山、走出贵州、走向世界产生了制约性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推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试验区的主题示范项目和典型的建设及培育也要高度关注,并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充实和保障。
就毕节试验区而言,全面推进是实现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只有全区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及质量切实提高了,试验区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被外界和区内的干部群众认同。同时,试验区的示范项目和典型又是充分展示试验区改革试验、探索实践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任何一个关注试验区和走进试验区的人,不可能走遍全区26853平方公里的范围去求证试验区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于是只有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项目或区域来从不同的视角认知试验区,而且我们也只有借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区域(示范点)来直观地展示试验区的风采和带动、促进试验区的建设。
在全面推进上,我们要注重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及提升,充分站在世界、全国、全省的宏观环境来审视试验区的成败得失,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作为指南,引领试验区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使试验区在开发扶贫上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上获得新成效、人口控制上取得新突破。在典型培育和示范项目建设上,试验区要以可看(适度的规模效应和视角感知良好)、可听(过去的工作举措、新旧成效对比,将来的改革发展谋划)、可宣传推介(经验上的总结及提炼,理论上的创新和政策体制、机制上的突破)作为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和培育,使国际国内的有关人士赴毕考察、调研或指导工作时,既有宏观的、面上的成效经验来反映试验区的生命力、价值和意义,又有成功的典型和示范区域作支撑,有血有肉地、全方位地展示毕节试验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多党合作的实践基地、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源地的新面貌。
6 试验区建设的阶段性与长期性问题
弹指一挥间,试验区走过了漫漫二十年,去年是试验区建立二十周年,从建立试验区的初衷看,试验区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即初步解决了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口过快增长和膨胀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从国家建立试验区和赋予试验区特殊职能和使命的角度、以及试验区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看,试验区二十年改革试验、探索实践取得的成效,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是国家赋予试验区的永恒使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协同进步是试验区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试验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走过二十年的历程、甚至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认为二十周年后试验区没有生命力。
事实上,毕节试验区建设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二十周年是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试验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不能以毕其功于一役的观念去认识和把握试验区建设的阶段性,试验区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试验、探索及实践。同时,试验区二十周年又是一块里程碑,是试验区面向未来的新起点,标志着试验区强有力的生命力初步得以展现,而且正传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引领毕节的干部和群众继续发扬试验区精神,持久地致力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使自身获得长足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同时,继续为国家探索喀斯特岩溶山区的发展之路,一如既往地为推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