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多媒体教学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都给化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赋予“教学质量”以新的内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科学、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多媒体辅助化学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助于整个化学教学系统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缩短教师备课的周期。
  笔者认为,应用化学多媒体教学除注意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处理,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外,还应突出“六性”。
  1 针对性
  课件是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主体,课件的制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全面、概括地向学生展现化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也要有侧重性地突出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多媒体化学课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科任务以及具体章节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制作,以更贴近于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性交流与长辈性指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优化教学系统的组合,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
  例如: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由教师操作,全程录像,然后通过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看;有些化学实验,化学反应过程缓慢,课堂上耗费时间较多,也可以在实验室操作,然后全程录像,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投影快放,节省时间;某些课堂化学实验中,实验装置很小,后排学生观测困难,也可以利用同步录像、同步投影的方法。
  2 技术性
  利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程系统,发展教学理念,对化学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筛选和精选,以创新的观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间接接受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思想教育,人文观念、道德品质、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理性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时,从课件到操作过程,都要求课程要保持良好的技术效果,要求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色彩逼真,声画同步,保证严谨的科学性。显然要达到化学课堂的多媒体技术标准,就要求化学教师理解现代化学教育的内涵,熟知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操作。完美科学的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会无形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进而养成自主、规范、严谨的科学探索习惯。
  3 艺术性
  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要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产生屡看不厌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做到画面构图要均匀,变换连贯、流畅、合理;在光线和色彩上要明暗适度,调配恰当,使观者感到舒适;在音乐和语言上,要避免噪音,音乐、景物与动作相配合,语言抑扬有致,使听者愉快,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艺术性必须做到与科学性、直观性相结合,刨除科学性与直观性,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结果。
  4 主体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缺乏自主性,很少有学生有能力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观点,即使有想法也很少提出来。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质量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化学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种畅所欲言、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畅言,营造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氛围。换个角度来讲,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化学教育方式就是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变相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不仅重视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化学定理的结论与应用,还重视化学现象、化学定理与规律的发现、推导、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质量高,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并举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作为桥梁与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模式。
  5 沟通性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恰当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质疑,给学生充足的质疑与思考的时间。应主动启发学生阐述不同的见解,并且及时评价与表扬,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因此,在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以及常识性生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精心设计化学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化学的多媒体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一样,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边讲边练,师生有机配合。切忌教师只顾媒体演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这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6 适量性
  在现代化学多媒体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传递以及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化承载。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这方面的优势和便捷,却忽略了化学教学最根本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一些化学教师只是简单地陈列了化学课程中富含大信息量的化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忽略了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机械性地散乱陈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显而易见,这种多而杂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深化基础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向性、逆向性、求异性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提高现代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无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组成和应用时,不能将整个有机物的组成成份呈现给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呈现,并结合应用进行说明,不仅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消化与思考时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7 结束语
  化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主要要素分为两个:动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静态要素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质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智能化,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对整个化学教学系统的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只是讨论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新技术影响下化学教学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优化,相互作用规律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一兵.计算机辅助教学给化学教学理论提出的新问题[J].抚州师专学报,2001(3):85-87.
  [2]胡秀玲.浅谈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1).
  [3]张洪凤.浅谈化学教学中“爱学”氛围的营造[J].天津教育报,2012(6).
  [4]严铁宁.点击化学教学中的易错[J].科技信息,2012(9):268-269.
  [5]黄宗经,杨中秀,范绍玉,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27.
其他文献
概述了避雷器三代产品的更换过程及其技术工艺进步情况,为选用运行、保护可靠的避雷器提出了建议.
摘 要 就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学科自身特点,通过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提升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12-02  高等职业院校化学药学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就是无机化学,它是研究无机物的构成、性质、
摘 要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改革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针对学生特点,就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科学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展开论述,对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70-02  Reasonable Thinking of Separat
初中数学不仅仅是运算与图形的基本思维教学,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乃至课外训练,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实现对人的知识、能力、创造、做人的教育,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特别是通过数学的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行业的工作而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实现教育的目的性。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对学生实施运
化学实验复习课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升的使命。传统的化学实验复习课存在许多不足。积极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复习课整合的“专题网站 仿真化学实验室”模式,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效率与质量。  1 前言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深入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
山东省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产业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环境资源制约等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等重大
YTF(S)-500型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是江西省电力系统远方切负荷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该装置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和数据融合理论应用于矿井瓦斯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