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应,它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育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这些要求说明如果语文课堂能成为孩子们情感激荡的溪流,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以情唤情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真诚的笑脸,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真情的流露,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三亚落日》这课,老师在导入时,边播放三亚风光的录像,边动情地描述三亚的迷人情景。由于学生对三亚是陌生的,老师通过录像以及动情的描述,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达到音与画的和谐统一,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三亚的向往之情,也为下面对“落日的美妙绝伦”的理解作了铺垫。
二、精读品析,以情激情
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儿童,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世界观以及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教材获得的情感体验比较单纯、浅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种生动的情感氛围,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感知作品美的欲望,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例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最为感人的场景要数爸爸妈妈在病房里相互关爱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了。当作者推开门一看,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只见妈妈躺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教学这段时,我采用先让学生静静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以不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掀起学生内心爱的涟漪。当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爸妈互相关心,都不忍打扰对方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爱的强烈冲击。此时,我让学生轻伏桌上,听着舒缓的《爱的奉献》歌曲,边听边回忆身边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并指导学生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去发现。当音乐结束,学生从回忆中回到课堂时,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爱的激情,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此时的学生,已完全从文本走进了生活,他们的内心正被汹涌澎湃的激情激荡着,他们的心灵正被感恩的情怀浸润着,他们正在被生活中人们的正确态度和积极价值观所震撼、所感染。
三、感悟体验,以情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借助课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通过朗读、品味,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体验语言的情趣美,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交融,产生赏心悦目的愉快感受,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生命桥》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悬崖边的羚羊,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老羚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猎人们被这个情景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看了这个故事,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内心有怎样的感触呢?对羚羊、对动物、对所有的生命在面临绝境的时刻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又有什么样的理解?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充分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敬重之情。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此时学生的内心波澜起伏:有的看到羚羊被狩猎队所追杀而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为人类的不光彩行为感到惭愧;有的为羚羊未来的命运担忧;有的看到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做“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生命之桥时,被羚羊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而强烈地震撼……学生的情在感悟体验中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鲜活的语言文字中,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四、拓展升华,以情抒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真正地学以致用,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洽。对一些情理类的课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情境,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心灵,书写真实情感,起到升华情感、体悟事理的作用。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失明的感觉,并用手触摸脸颊感受海伦在听不到的情况下如何发音,当学生读到海伦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拼写单词时被她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打动,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写出此时想对海伦说的话。学生心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内心感受一吐为快。有的凭借想象写出了海伦学习每一单词时的艰难,有的反省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表达了以偶像为榜样刻苦学习的决心。学生写得激情飞扬,情真意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历程,这样的练笔也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净化。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纯真情感,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让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实现高效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广阔的天地。
一、创设情境,以情唤情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真诚的笑脸,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真情的流露,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三亚落日》这课,老师在导入时,边播放三亚风光的录像,边动情地描述三亚的迷人情景。由于学生对三亚是陌生的,老师通过录像以及动情的描述,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达到音与画的和谐统一,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三亚的向往之情,也为下面对“落日的美妙绝伦”的理解作了铺垫。
二、精读品析,以情激情
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儿童,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世界观以及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教材获得的情感体验比较单纯、浅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种生动的情感氛围,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感知作品美的欲望,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例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最为感人的场景要数爸爸妈妈在病房里相互关爱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了。当作者推开门一看,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只见妈妈躺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教学这段时,我采用先让学生静静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以不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掀起学生内心爱的涟漪。当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爸妈互相关心,都不忍打扰对方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爱的强烈冲击。此时,我让学生轻伏桌上,听着舒缓的《爱的奉献》歌曲,边听边回忆身边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并指导学生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去发现。当音乐结束,学生从回忆中回到课堂时,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爱的激情,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此时的学生,已完全从文本走进了生活,他们的内心正被汹涌澎湃的激情激荡着,他们的心灵正被感恩的情怀浸润着,他们正在被生活中人们的正确态度和积极价值观所震撼、所感染。
三、感悟体验,以情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借助课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通过朗读、品味,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体验语言的情趣美,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交融,产生赏心悦目的愉快感受,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生命桥》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悬崖边的羚羊,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老羚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猎人们被这个情景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看了这个故事,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内心有怎样的感触呢?对羚羊、对动物、对所有的生命在面临绝境的时刻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又有什么样的理解?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充分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敬重之情。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此时学生的内心波澜起伏:有的看到羚羊被狩猎队所追杀而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为人类的不光彩行为感到惭愧;有的为羚羊未来的命运担忧;有的看到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做“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生命之桥时,被羚羊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而强烈地震撼……学生的情在感悟体验中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鲜活的语言文字中,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四、拓展升华,以情抒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真正地学以致用,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洽。对一些情理类的课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情境,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心灵,书写真实情感,起到升华情感、体悟事理的作用。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失明的感觉,并用手触摸脸颊感受海伦在听不到的情况下如何发音,当学生读到海伦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拼写单词时被她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打动,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写出此时想对海伦说的话。学生心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内心感受一吐为快。有的凭借想象写出了海伦学习每一单词时的艰难,有的反省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表达了以偶像为榜样刻苦学习的决心。学生写得激情飞扬,情真意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历程,这样的练笔也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净化。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纯真情感,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让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实现高效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