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语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它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笔者主要从兴趣、情感、意志三个方面,谈谈对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指出:“20%IQ+80%EQ=1OO%成功。”即是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因素[总称情商(EQ)],我们习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显然,非智力因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语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它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下面笔者主要从兴趣、情感、意志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①”兴趣能使人充满快乐,从而促使人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学习或工作。具备了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时,我常常会用具有哲理的名人逸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来导入,比如讲授《边城》时,我会用郁达夫赏识沈从文的故事导入,讲授《阿房宫赋》时,我会用伊索寓言中《风与太阳》的故事来导入,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会用西绪弗斯和吴刚的故事来开篇。多媒体由于具有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的特性,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钻研,为绝大多数课文制作课件。授课途中,我还会增加课文中的文化因素来吸引学生兴趣。讲授《伶官传序》时,我补充中国“五行”的知识,讲授《左忠毅公逸事》时,我则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的学生谈“古”色变,一提起“古文”就头痛。为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我认真研究文字学,努力把古文课上得妙趣横生。比如:“庙”、“寺”、“观”三字分别趣释为用于供神、供佛和供仙;“官”、“府”、“库”三字分别趣释为藏弓箭之所、藏财物之所和藏车马之所。“东(東)”、“杲”、“杳”分别趣释为日在树中,日在树上,日落树下。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殊魅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二、打开情感心扉,提升学习的内动力
《礼书》中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之说。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充分利用情感,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②”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愉快和兴奋之中,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和抑郁,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导致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所以,新《课标》)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
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情感心扉的第一步。笔者风趣幽默,能用真诚和爱心感染学生,和学生关系良好,经常通过电话、网络和学生交流,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课堂上,我也注重营造情感渗透的氛围。在讲授《蒹葭》时,我播放精美感人的《在水一方》动画,场景如泣如诉;在讲授《合欢树》时,我插播《感动中国》中陪子读书12年的陶艳波和照顾瘫痪父亲12年的朱晓晖这两人的视频资料,学生潸然泪下。在《雷雨》时,我指导学生编排了课本剧,学生唏嘘不已,事后还自发编写了《我们的雷雨》演后感文集。当然,打开学生情感心扉最核心的还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中有大量的篇目或赞叹大好河山,或抒发爱国情怀,或讴歌人间真情。《沁园春·雪》能让学生感受到北国风光的壮丽,《苏武传》能让学生体会志士的爱国热情。《项脊轩志》里的亲情,《老王》里的友情,《雨霖铃》里的爱情,《想北平》里的乡情无不令人动容。这些情感因素如果挖掘得当,就能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感官,积极运用情感体验,深刻理解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培养坚强意志,增强教育的持久性
孔子:“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意志是人精神的核心。意志是一个人自觉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学习意志就是学生按照制定的学习目标,自觉支配和调节学习的行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很好,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学业往往不太理想。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材中不少作家都是奋起于困境,以坚强的意志取得成功,比如司马迁、杜甫、史铁生、戴望舒等,他们的事迹能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还有,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苏武和左光斗等,教师分析人物,可以激励学生坚定意志,克服困难。再有,我们可以适时点拨文本内容。比如教授《一碗阳春面》,我说母子三人身处逆境仍然勇敢面对,仍然奋发向上,仍然抱有生活的热忱,令人肃然起敬。再如,上《〈锦瑟〉和〈定风波〉比较阅读》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苏轼和李商隐的性格差异,研究他们因之而形成的不同命运,体会苏轼的坚强执著。开学第一课,我讲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告诉学生选定目标后,必须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百折不挠,才可能成功。
总之,语文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课文中那些生动的形象、圣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可以长久地植根于学生心中,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裨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中外教育家、学者关于情感教育的语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指出:“20%IQ+80%EQ=1OO%成功。”即是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因素[总称情商(EQ)],我们习惯称之为非智力因素。显然,非智力因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语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它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下面笔者主要从兴趣、情感、意志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①”兴趣能使人充满快乐,从而促使人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学习或工作。具备了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时,我常常会用具有哲理的名人逸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来导入,比如讲授《边城》时,我会用郁达夫赏识沈从文的故事导入,讲授《阿房宫赋》时,我会用伊索寓言中《风与太阳》的故事来导入,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会用西绪弗斯和吴刚的故事来开篇。多媒体由于具有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的特性,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钻研,为绝大多数课文制作课件。授课途中,我还会增加课文中的文化因素来吸引学生兴趣。讲授《伶官传序》时,我补充中国“五行”的知识,讲授《左忠毅公逸事》时,我则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的学生谈“古”色变,一提起“古文”就头痛。为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我认真研究文字学,努力把古文课上得妙趣横生。比如:“庙”、“寺”、“观”三字分别趣释为用于供神、供佛和供仙;“官”、“府”、“库”三字分别趣释为藏弓箭之所、藏财物之所和藏车马之所。“东(東)”、“杲”、“杳”分别趣释为日在树中,日在树上,日落树下。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殊魅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二、打开情感心扉,提升学习的内动力
《礼书》中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之说。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充分利用情感,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②”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愉快和兴奋之中,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和抑郁,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导致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所以,新《课标》)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
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情感心扉的第一步。笔者风趣幽默,能用真诚和爱心感染学生,和学生关系良好,经常通过电话、网络和学生交流,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课堂上,我也注重营造情感渗透的氛围。在讲授《蒹葭》时,我播放精美感人的《在水一方》动画,场景如泣如诉;在讲授《合欢树》时,我插播《感动中国》中陪子读书12年的陶艳波和照顾瘫痪父亲12年的朱晓晖这两人的视频资料,学生潸然泪下。在《雷雨》时,我指导学生编排了课本剧,学生唏嘘不已,事后还自发编写了《我们的雷雨》演后感文集。当然,打开学生情感心扉最核心的还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中有大量的篇目或赞叹大好河山,或抒发爱国情怀,或讴歌人间真情。《沁园春·雪》能让学生感受到北国风光的壮丽,《苏武传》能让学生体会志士的爱国热情。《项脊轩志》里的亲情,《老王》里的友情,《雨霖铃》里的爱情,《想北平》里的乡情无不令人动容。这些情感因素如果挖掘得当,就能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感官,积极运用情感体验,深刻理解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培养坚强意志,增强教育的持久性
孔子:“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意志是人精神的核心。意志是一个人自觉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学习意志就是学生按照制定的学习目标,自觉支配和调节学习的行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很好,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学业往往不太理想。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材中不少作家都是奋起于困境,以坚强的意志取得成功,比如司马迁、杜甫、史铁生、戴望舒等,他们的事迹能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还有,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苏武和左光斗等,教师分析人物,可以激励学生坚定意志,克服困难。再有,我们可以适时点拨文本内容。比如教授《一碗阳春面》,我说母子三人身处逆境仍然勇敢面对,仍然奋发向上,仍然抱有生活的热忱,令人肃然起敬。再如,上《〈锦瑟〉和〈定风波〉比较阅读》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苏轼和李商隐的性格差异,研究他们因之而形成的不同命运,体会苏轼的坚强执著。开学第一课,我讲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告诉学生选定目标后,必须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百折不挠,才可能成功。
总之,语文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课文中那些生动的形象、圣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可以长久地植根于学生心中,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裨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中外教育家、学者关于情感教育的语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