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结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期能对提高“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作过程系统化 实践教学
0 引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应该是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践观这一理念,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被认为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基石。“工作过程系統化”理论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或餐饮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融烹饪工艺、餐厅服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及技能教学于一体,涉及烹饪工艺、餐饮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面向酒店、餐饮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地“捆绑”组合,实现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菜单设计、推广营销到产品制作、销售服务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餐饮经营任务。
专业课作为高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课程都有着职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又都有其独特的课程框架,但课程体系的组成又有着共同的内容。本文以职业教育学者雷正光先生(2005)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一图(图1,本文略有改动)为线索依据,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做深入地探讨。
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等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的《餐饮服务》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餐饮服务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心理三大模块,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基本服务技能的训练和现场餐厅服务实践两个部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这一部分的内容以餐厅工作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模拟中餐厅或西餐厅的服务,创造实践的情境,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在实践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首先对教学环境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必须的条件
1.1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实施必备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实践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酒店),而且要求教学设备达到兼具综合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教学提供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课实践教学贴近企业经营的实际,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1.2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实施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即用脑、心、手、眼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的能力及协作、沟通等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施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能力及人格培养等目标。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获得自信,收获成功?这要求专业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捕捉、挖掘湮没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的“火种”,及时传递一种信息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教师从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扮演着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总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教学目的来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当前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关键能力,是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活动中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人们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3]。
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职业能力,更应指向人的发展。课程是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转化的信息载体,在这个载体里,包括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要求在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整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正给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与整合提供了“框架”。它作为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可以承担这一培养任务的,它不仅把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更加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中的餐厅服务为例,学生在餐厅经营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对本职业的岗位工作有了真实和感性地认识,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学会了与客人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了职业感情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学生从工作中体验了“用心做好每个岗位工作的坚持与责任、辛苦付出与收获”;体会到“团队精神和科学分工、高效率工作”的意义。无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职业能力之外,收获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这应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检验应用此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3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
“工作过程导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获取知识、技能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质量控制)—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等环节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行为模式,其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专业教师以工作和职业为导向,依据各个工作环节的活动要求,针对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要求制订评价标准,待每次实践结束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及时总结实践中的优、缺点和外部评价反馈等情况;专业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评价;整个实践结束后分小组以PPT形式进行总结,个人做书面的实践总结。总之,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4]。“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践行了“以能力为本位”和“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价值取向。
站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考察,我们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较之其它教学模式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对专业教师领悟“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的精髓和提高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4]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作过程系统化 实践教学
0 引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应该是高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践观这一理念,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被认为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基石。“工作过程系統化”理论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或餐饮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融烹饪工艺、餐厅服务、市场营销等知识及技能教学于一体,涉及烹饪工艺、餐饮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面向酒店、餐饮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地“捆绑”组合,实现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菜单设计、推广营销到产品制作、销售服务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餐饮经营任务。
专业课作为高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课程都有着职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又都有其独特的课程框架,但课程体系的组成又有着共同的内容。本文以职业教育学者雷正光先生(2005)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一图(图1,本文略有改动)为线索依据,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做深入地探讨。
以餐旅服务类酒店管理等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的《餐饮服务》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餐饮服务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心理三大模块,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基本服务技能的训练和现场餐厅服务实践两个部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这一部分的内容以餐厅工作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模拟中餐厅或西餐厅的服务,创造实践的情境,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在实践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首先对教学环境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必须的条件
1.1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实施必备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实践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酒店),而且要求教学设备达到兼具综合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教学提供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课实践教学贴近企业经营的实际,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1.2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实施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即用脑、心、手、眼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的能力及协作、沟通等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施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能力及人格培养等目标。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获得自信,收获成功?这要求专业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捕捉、挖掘湮没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的“火种”,及时传递一种信息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教师从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扮演着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总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教学目的来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当前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关键能力,是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活动中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人们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3]。
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职业能力,更应指向人的发展。课程是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转化的信息载体,在这个载体里,包括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要求在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整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正给态度、知识、技能的内化与整合提供了“框架”。它作为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可以承担这一培养任务的,它不仅把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更加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中的餐厅服务为例,学生在餐厅经营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对本职业的岗位工作有了真实和感性地认识,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学会了与客人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了职业感情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学生从工作中体验了“用心做好每个岗位工作的坚持与责任、辛苦付出与收获”;体会到“团队精神和科学分工、高效率工作”的意义。无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职业能力之外,收获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这应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检验应用此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3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
“工作过程导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获取知识、技能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质量控制)—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等环节构成的完整的教学行为模式,其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专业教师以工作和职业为导向,依据各个工作环节的活动要求,针对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要求制订评价标准,待每次实践结束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及时总结实践中的优、缺点和外部评价反馈等情况;专业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评价;整个实践结束后分小组以PPT形式进行总结,个人做书面的实践总结。总之,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4]。“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践行了“以能力为本位”和“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价值取向。
站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考察,我们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较之其它教学模式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对专业教师领悟“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的精髓和提高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4]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