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教学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小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非常乏味和枯燥的,尤其是数学题的审题、解题更加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增强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知识的生成往往是静态的,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是完全割裂的。而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习要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完成题目的解答,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所以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变成智慧生成的阵地,让小学生在一个生动、主动的场景中探究题目,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可塑期,兴趣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数学学习中,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节内容时,老师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活动器材——滑梯,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上课时,老师先展示一个滑梯,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见过没有?”學生异口同声地说“滑梯”,看来这是学生非常了解的体育器材,然后老师依次展示出不同角度的滑梯,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再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哪个滑梯呢?”学生会选择不同斜度的滑梯,这时老师会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为什么会选取不同的滑梯呢?学生还在思考,有的说是坡度大、滑动快,有的说是坡度小、比较安全等,答案是不统一的,这时老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这节课一开始老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滑梯调动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思维活动,数学思考即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老师通过问题引导来培养的:(1)学会有序地思考,比如学习“因数与位数”一节内容时,想问18的因数有哪些。仅仅让学生得出结果,这不是教学的目的,老师应该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这样会促使学生去反思,当接着问到36的因数时,因为比较多,学生有可能遗漏,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怎样才能更快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36的因数呢?经过这样的问题铺垫,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会主动地思考,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答案: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数出个数,当然也可以一组一组地对应寻找,这样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变通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要做到变中有不变,比如同是植树问题,教材中出现了三种例题:一是路的两端都种树,二是路的两端都不种树,三是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情况,这三个例题运用的数学模型不是相同的,就两端都种的情况而言即是“棵树=间隔数 1”,两端都不种的情况即是“棵数=间隔数-1”,而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情况即是“棵数=间隔数”,对于这种问题学生极容易犯错,老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不变的地方,然后进行模型对应,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把握好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有些学生比较弱,在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别,尤其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亟待提升,作为教师一定注重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加强。
小学数学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坚持了,这时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做一些调整。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常常需要一种安全归属感,如果在解答应用题时出错了,他们担心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他们多做鼓励,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解答应用题目的信心,要极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消除他们在学习环境中的紧张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开展一些与应用题相关的游戏活动,让数学变得生动有效,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策略的运用非常重要,好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进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方平.试论教师及家长在学生学习习惯上的纠偏和导向作用[J].文教资料,2008(2).
[2]胡林.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6).
[3]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蔡上鹤.民族素质和数学素养: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点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94(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小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非常乏味和枯燥的,尤其是数学题的审题、解题更加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增强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知识的生成往往是静态的,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是完全割裂的。而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习要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完成题目的解答,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展开学习。所以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变成智慧生成的阵地,让小学生在一个生动、主动的场景中探究题目,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可塑期,兴趣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数学学习中,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节内容时,老师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活动器材——滑梯,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上课时,老师先展示一个滑梯,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见过没有?”學生异口同声地说“滑梯”,看来这是学生非常了解的体育器材,然后老师依次展示出不同角度的滑梯,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再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哪个滑梯呢?”学生会选择不同斜度的滑梯,这时老师会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为什么会选取不同的滑梯呢?学生还在思考,有的说是坡度大、滑动快,有的说是坡度小、比较安全等,答案是不统一的,这时老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这节课一开始老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滑梯调动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思维活动,数学思考即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老师通过问题引导来培养的:(1)学会有序地思考,比如学习“因数与位数”一节内容时,想问18的因数有哪些。仅仅让学生得出结果,这不是教学的目的,老师应该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这样会促使学生去反思,当接着问到36的因数时,因为比较多,学生有可能遗漏,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怎样才能更快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36的因数呢?经过这样的问题铺垫,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会主动地思考,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答案: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数出个数,当然也可以一组一组地对应寻找,这样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变通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要做到变中有不变,比如同是植树问题,教材中出现了三种例题:一是路的两端都种树,二是路的两端都不种树,三是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情况,这三个例题运用的数学模型不是相同的,就两端都种的情况而言即是“棵树=间隔数 1”,两端都不种的情况即是“棵数=间隔数-1”,而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情况即是“棵数=间隔数”,对于这种问题学生极容易犯错,老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不变的地方,然后进行模型对应,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把握好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有些学生比较弱,在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别,尤其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亟待提升,作为教师一定注重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加强。
小学数学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坚持了,这时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做一些调整。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常常需要一种安全归属感,如果在解答应用题时出错了,他们担心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他们多做鼓励,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解答应用题目的信心,要极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消除他们在学习环境中的紧张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开展一些与应用题相关的游戏活动,让数学变得生动有效,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策略的运用非常重要,好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进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方平.试论教师及家长在学生学习习惯上的纠偏和导向作用[J].文教资料,2008(2).
[2]胡林.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6).
[3]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蔡上鹤.民族素质和数学素养: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点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