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形势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创设情境、发展求异思维、指导学生学法、关注生活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形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样的时代,应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应着眼于既定的教学目的,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切入点,也可以用音乐创设情境,选取具有启发意义的视频、音频,让课堂“活”起来,还可以选用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的故事、传说、成语、寓言、小品等形式,制造典故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有联系地寻思、理解或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展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学之前,我播放了2010年4月14日以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灾的场面片断,并问:“解放军指战员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作出了有关“集体主义”的回答。这既达到了“导入新课要引人入胜”的目的,又使学生受到了生动具体的集体主义人生观的教育。通过直观动情的教学情境,在陶冶中传知,在授知中传情,知情结合,教学产生鲜明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凝聚力。
这些模拟情境的创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自身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性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而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某些见解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火花,从积极的方面鼓励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1)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教师要摒弃权威角色,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角色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跳一跳,够得着,可望又可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3)在实施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表扬他们勤学好问,不惟书、不惟师,敢于问难质疑的良好品质。
四、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必然会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呢?我以为应该多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自己思想上的疑点问题,把它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佳切入点,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应该如何”,让学生在尝试应用中获得启发,获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另外,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形成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与此相反,新课程教学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既得到全面发展,又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强主体参与的选择性,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善待学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刻苦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这片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教育部.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4]邢丽娜.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江南教育资源网,2009,6.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关键词: 新形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样的时代,应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应着眼于既定的教学目的,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切入点,也可以用音乐创设情境,选取具有启发意义的视频、音频,让课堂“活”起来,还可以选用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的故事、传说、成语、寓言、小品等形式,制造典故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有联系地寻思、理解或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展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学之前,我播放了2010年4月14日以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灾的场面片断,并问:“解放军指战员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作出了有关“集体主义”的回答。这既达到了“导入新课要引人入胜”的目的,又使学生受到了生动具体的集体主义人生观的教育。通过直观动情的教学情境,在陶冶中传知,在授知中传情,知情结合,教学产生鲜明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凝聚力。
这些模拟情境的创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自身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问题又称发散性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而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某些见解是可笑的,也要尊重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火花,从积极的方面鼓励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1)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教师要摒弃权威角色,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角色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跳一跳,够得着,可望又可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3)在实施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表扬他们勤学好问,不惟书、不惟师,敢于问难质疑的良好品质。
四、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必然会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呢?我以为应该多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自己思想上的疑点问题,把它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佳切入点,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应该如何”,让学生在尝试应用中获得启发,获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另外,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形成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与此相反,新课程教学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既得到全面发展,又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强主体参与的选择性,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善待学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刻苦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这片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教育部.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4]邢丽娜.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江南教育资源网,2009,6.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