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语文写作类教学仍有待提高,启发性、研讨性、学术性不足,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意识不强。新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更加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散性思考,帮助学生将写作更加生活化、真实化、系统化,助力学生不断拓展,强化学生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教材的综合运用,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而轻思维启迪和素质能力培养
在一些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主要着眼于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写作灵性的启蒙并没有很好地贯通融合到日常教学当中。众所周知,写作是自身思维的书面化表达,技巧只是辅助表达的一个部分,而能动思考、深入探究和自我训练才是需要在写作教学中不断锻炼的,可见思维启迪和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唯有阅览万千翠竹,方能胸有成竹;唯有阅览群书,方能下笔有神助。很多写作教学中,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把阅读作为一个习惯帮助学生规律化起来,这是课堂方式的缺失。结合当今小学高年级的具体情况,很多孩子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课堂内容,在过于繁杂的学业之中,写作又变成了他们考入重点中学的“拦路虎”,自然会造成一定的厌恶心理。在日常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有些老師将要求设置得过于详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创作,而且要求过多,对于对写作素材并没有很多积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失真,出现“编故事”的不良情况。学生在了解不同体裁的同时,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并且展示。他们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其加以及时的兴趣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可以在具体体裁选择中重点训练。学生如果受限过多,没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写作,会导致写作质量低下。
(二)内容单一,授课方式死板
在作文日常教学当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布置题目—开始写作—教师批改—分析讲题—范文阅读”的模式。这类模式过于单一死板,很多学生在并没有了解清楚写作目标的时候就开始了填充式写作,在作文素材里面寻找与题目匹配的内容就开始了改写。学生缺乏对题目的深度认识和生活化素材积累,这和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单一“高大上”素材讲解也有关系,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理解都是具体的了解,过于抽象化的理念并不是很适合学生的接收。在讲解部分,老师也并没有很注重开放性思考的启发,只是运用一些陈旧的例子、一些格式优秀的文章对其进行分析,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下次提笔的时候依旧不知所以。学生只有单方面填鸭式地接受,导致教学效果较为低下,不利于学生写作的提升。
教师在选题的时候,也缺乏创新性思维,选择的都是一些应试考试的作文真题,这样的作文课虽然能在短时期对学生写作技巧有很大提升,但是对于开放性写作的培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兼收并蓄的缺乏,吸收新成果并不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老化,导致写作课程一直没办法很好地开展。
(三)评价缺乏指导性
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发展也影响很大。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班级人数基数大,老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只能通过打分和评语实现,这其实很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不爱好写作的学生可能看到了评语之后,无关痛痒地盖上便置之脑后。爱好写作的学生在看到评语之后,对于评语的解读也有可能存在着相对的局限,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慢慢地学生会只注重自己分数的高低,而缺乏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学习。学生在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的同时,会慢慢丢掉写作的兴趣,逐渐把写作当成应试的工具,失掉了创新性和发散性,不愿意为写作动脑,失去了写作本身的意义。
二、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社会的不断发展呼吁知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兴人才,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基础性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向更加扎实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注重基础和拓展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和拓展的有机结合,让作文课不再变成单调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内容的丰富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各花入各眼,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扩展提升的空间。不断强化扩展性阅读,在课外督促和引导学生阅读原典,把写作的第一个关卡打好基础,把学习落到实处,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提高课堂互动率
让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一人的课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设置更加具有开放性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从和其他同学的思想碰撞上获得更加深层的启发。小学生的思想深度有限,但是他们的创意开放性是无限的,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来自于更加亲密的眼鼻嘴手,提高课堂的互动率不仅可以方便他们更加了解生活周遭的事物,并且能帮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打开固定思维模式,实现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简单记忆的固有惯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机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生活化、真实化、系统化写作培养
让写作走出教室,是培养学生写作生活化的必然措施。学生的写作大部分都来自于息息相关的生活,在很多教学过程中都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但是对具体如何养成并没有做出具体措施。在小学这种学校作业并不是很忙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并且带领学生走向外面体验生活,学校教育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组织“春游”“福利院之旅”“枫叶收集”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特殊的品质,对于“树人”方面也有着更多的期待,这类活动会帮助孩子们将写作更加生活化。
生活化做好了,真实化也就更随着呼之欲出了。让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话可说,并且有话想说,写作的技巧性的系统化训练也就不在话下了。不断积累的阅读量和生活经验,会在学生写作的时候起到神乎其神的作用。
(四)构建更趋完善的评价体制
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根据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式教育,不断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对学生文章的缺点进行面对面式沟通的指导评价,务必做到客观细心和耐心平和,对于错误进行有效疏导和解决。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与小组的互评制度,让学生在互相集体讨论评价中获益。
三、结语
语文写作类教学任重而道远,作文教学关系着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严阵以待。教师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怎样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培养相对的阅读兴趣、写作习惯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突破教学困境,促进小学语文类写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磊.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能力培养与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2]何炳坤.利用电影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许娜.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而轻思维启迪和素质能力培养
在一些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主要着眼于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写作灵性的启蒙并没有很好地贯通融合到日常教学当中。众所周知,写作是自身思维的书面化表达,技巧只是辅助表达的一个部分,而能动思考、深入探究和自我训练才是需要在写作教学中不断锻炼的,可见思维启迪和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唯有阅览万千翠竹,方能胸有成竹;唯有阅览群书,方能下笔有神助。很多写作教学中,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把阅读作为一个习惯帮助学生规律化起来,这是课堂方式的缺失。结合当今小学高年级的具体情况,很多孩子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课堂内容,在过于繁杂的学业之中,写作又变成了他们考入重点中学的“拦路虎”,自然会造成一定的厌恶心理。在日常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有些老師将要求设置得过于详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创作,而且要求过多,对于对写作素材并没有很多积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失真,出现“编故事”的不良情况。学生在了解不同体裁的同时,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并且展示。他们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其加以及时的兴趣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可以在具体体裁选择中重点训练。学生如果受限过多,没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写作,会导致写作质量低下。
(二)内容单一,授课方式死板
在作文日常教学当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布置题目—开始写作—教师批改—分析讲题—范文阅读”的模式。这类模式过于单一死板,很多学生在并没有了解清楚写作目标的时候就开始了填充式写作,在作文素材里面寻找与题目匹配的内容就开始了改写。学生缺乏对题目的深度认识和生活化素材积累,这和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单一“高大上”素材讲解也有关系,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理解都是具体的了解,过于抽象化的理念并不是很适合学生的接收。在讲解部分,老师也并没有很注重开放性思考的启发,只是运用一些陈旧的例子、一些格式优秀的文章对其进行分析,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下次提笔的时候依旧不知所以。学生只有单方面填鸭式地接受,导致教学效果较为低下,不利于学生写作的提升。
教师在选题的时候,也缺乏创新性思维,选择的都是一些应试考试的作文真题,这样的作文课虽然能在短时期对学生写作技巧有很大提升,但是对于开放性写作的培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兼收并蓄的缺乏,吸收新成果并不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老化,导致写作课程一直没办法很好地开展。
(三)评价缺乏指导性
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发展也影响很大。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班级人数基数大,老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只能通过打分和评语实现,这其实很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不爱好写作的学生可能看到了评语之后,无关痛痒地盖上便置之脑后。爱好写作的学生在看到评语之后,对于评语的解读也有可能存在着相对的局限,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慢慢地学生会只注重自己分数的高低,而缺乏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学习。学生在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的同时,会慢慢丢掉写作的兴趣,逐渐把写作当成应试的工具,失掉了创新性和发散性,不愿意为写作动脑,失去了写作本身的意义。
二、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社会的不断发展呼吁知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兴人才,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基础性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向更加扎实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注重基础和拓展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和拓展的有机结合,让作文课不再变成单调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内容的丰富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各花入各眼,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扩展提升的空间。不断强化扩展性阅读,在课外督促和引导学生阅读原典,把写作的第一个关卡打好基础,把学习落到实处,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提高课堂互动率
让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一人的课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设置更加具有开放性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从和其他同学的思想碰撞上获得更加深层的启发。小学生的思想深度有限,但是他们的创意开放性是无限的,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来自于更加亲密的眼鼻嘴手,提高课堂的互动率不仅可以方便他们更加了解生活周遭的事物,并且能帮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打开固定思维模式,实现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简单记忆的固有惯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机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生活化、真实化、系统化写作培养
让写作走出教室,是培养学生写作生活化的必然措施。学生的写作大部分都来自于息息相关的生活,在很多教学过程中都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但是对具体如何养成并没有做出具体措施。在小学这种学校作业并不是很忙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并且带领学生走向外面体验生活,学校教育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组织“春游”“福利院之旅”“枫叶收集”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特殊的品质,对于“树人”方面也有着更多的期待,这类活动会帮助孩子们将写作更加生活化。
生活化做好了,真实化也就更随着呼之欲出了。让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话可说,并且有话想说,写作的技巧性的系统化训练也就不在话下了。不断积累的阅读量和生活经验,会在学生写作的时候起到神乎其神的作用。
(四)构建更趋完善的评价体制
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根据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式教育,不断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对学生文章的缺点进行面对面式沟通的指导评价,务必做到客观细心和耐心平和,对于错误进行有效疏导和解决。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与小组的互评制度,让学生在互相集体讨论评价中获益。
三、结语
语文写作类教学任重而道远,作文教学关系着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严阵以待。教师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怎样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培养相对的阅读兴趣、写作习惯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突破教学困境,促进小学语文类写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磊.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能力培养与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2]何炳坤.利用电影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许娜.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