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 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 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荷塘月色》第二题:“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 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辨证唯物主义者告诉我们:“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缓解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PPP融资模式已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唐风宋韵,讓人沉醉不知归路。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确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词教学应该是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约的诗意课堂。  诗意课堂从何而来,我认为:它从读中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古诗词教学更是以读为主,读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灵魂。  一、疏影横斜水清浅——
本文主要就船用雷达显示系统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能够增加对船用雷达显示系统的认识,促进我国船用雷达显示系统应用技术的优化与完善。
西安西郊热电厂二期工程施工中发现唐代墓葬群,随即报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立即派人前往发掘.此次共清理发掘唐代墓葬51座,其中二号墓出土了18件唐代三彩器物
期刊
针对水下高耐压、小比重特种装备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拓扑结构形式,并基于加筋圆柱壳设计出对应的闭环平台结构。通过ANSYS进行全工况耐压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在1MPa水压(外压)
2017年前三季度伴随着4G换机潮渐入尾声,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及新机型数量呈现双双下降态势,预计全年出货量将出现负增长.国产品牌手机经过多年积累,在国内乃至全球受到越来越
提起诵读,不由得使人想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起放开喉咙乱喊一气的学童,想起痴笑满面、摇头晃脑的先生。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古人把“学习”统称为“读书”,看重的就是一个“读”字,而且是朗读。重新提出诵读,要使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它是语文教学的反朴归真。  一、诵读的类型  诵读可分为说读、朗读、背诵三种类型。 1.说读。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正确、清晰、流利地把文章读出来,并做到不丢字
住户无偿服务核算作为完善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SNA2008作为理论指导,从时间投入的视角,利用住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