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出彩的“重型武器”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生为了突出话题,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往往会自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一些考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明,综合运用修辞方法,能够创造任何单一修辞方法所不可比拟的特殊效果。
  一、 用综合修辞开头,立论先声夺人,题旨鲜明
  古人云:文章起句及意最好。最先呈现的材料会给人强烈的印象,这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评卷老师首先阅读到的是第一段,“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到评卷心理,并且以分数高低的形式来表达这一印象的量值。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以给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同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广东考生《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前一句,运用比喻、排比、谐音,第二句运用骈偶、比喻,第三句运用“引用”,最后一句运用顶真,点出中心论点。各类修辞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长短句、整散句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文采斐然,确有“凤头”之美,“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炼字”功夫,你看“鸣”“啼”“哞”“嗥”“唳”等动词,用得是何等的准确。
  再如山东考生《双赢,你我共辉煌》的开头: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只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自私自利,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是信心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这种开篇的手法,是考生们常用的“杀手锏”,是制胜的绝招,屡试不爽。作者用三个比喻句进行对比,又形成一组排比句,诗意盎然与话题“接轨”,又用一组含有比喻的排比句点出“双赢”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既点话题又点文题,实在是匠心独运!
  二、 用综合修辞论证,论据毋庸置疑,雄辩有力
  论证是作者用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是对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作的分析。为了避免犯孤证的错误,就要求论据必须充足,而要在有限的字数内使论据丰足,最好的手段就是“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代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见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寞,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浙江考生《上帝的账单》
  音节和谐,语势贯通,叙述简洁而又丰厚,借以使人们回忆和向往美好的人文。作者首先用了一个陈述句总领全文,然后,依循历史进程,列举出一个个“素养的楷模”,综合运用排比、用典、示现等修辞手法,使“素养与发展”这个话题有了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气势。还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看见一幕幕壮阔的历史画面。“屈原”、“霸王”、“魏武帝”、“陶渊明”、“唐太宗”等句用的是“引用”辞格,分别化用“虽九死其犹未悔”、“死亦为鬼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名句,既表现了作者灵活组句缀篇的能力,又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整段论证,言简意丰,音节整齐铿锵,琅琅上口。有点遗憾是,或许考场上时间紧迫,作者对骈偶修辞方法的运用,没有字斟句酌。
  再如《永远的苏武》的主体: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以下类似,略)
  大量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长短句、骈散句交相映照,音节铿锵,气象开阔,令人激情飞扬,就这么“一点浩然气”,却能使人享受到“快哉千里风”!
  三、 运用综合修辞结尾,结论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最后呈现的材料给人印象最深,这种心理现象就是“近因效应”。文章的最后一段,对阅卷者心理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古文很重视文章的结尾,要求文章要有“豹尾”。要写出“豹尾”,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来缀句,可算作“捷径”。
  例1
  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
  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江苏考生《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例2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和诗情的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福建考生《苏轼的赤壁》
  例1作者以“你”作为倾诉的对象,仿佛面对面,有一种亲近感,第一句用了移时、示现、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第二、三句运用顶真、骈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笔触朴素,具有轻快跳跃的节奏和韵律,不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形象地阐释了湘西的山水对沈从文先生的熏陶与孕育。
  例2作者用了排比、反复、拟人、夸张、骈偶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气势沉雄,回肠荡气,也使文章拥有一个漂亮有力的结尾。
  再如上海考生《跟时代一起改变》的结尾: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
  结束语以一组含有反复的排比句再次重申观点,旗帜鲜明,思想冷静,目光敏锐,见解独到,成熟的论辩之中可品味到一丝丝纯正的讽喻。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从高分作文可以悟出: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获取高分的一个必要手段。如果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能有意识地下功夫进行类似的语言训练,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应该不会是太难的事情。
其他文献
对于考试中所占分值最高的作文题,或许还有少数考生颇有自信;但对于阅读鉴赏题,则可能是所有考生都感到头疼的,恐怕没有一个会说自己有绝对把握答对。通过考察,考生在解答阅读鉴赏题时导致失分的最常见的三个问题是:读不懂,审不清,不会答。第一属于能力问题,第二属于人为因素,第三则属于技巧问题。能力问题需要长期训练,但也绝非没有办法;至于人为原因和技巧问题,则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和提高。下面试以2011年
期刊
要求考生按照条件指向进行概括,我们简称为“定向概括题”。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即使教学中老师不指导,考生也未必会得零分;但另一方面,即便我们做了一些复习与指导,很多同学还是会频频失分。究其原因,这与我们对此类试题特点、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把握不到位有关。  因试题“材料新”,命题灵活性大,所以此类定向概括题的命题花样也特别多,诸如提取关键词、给下定义、概括特点(或原因)、分析图表内涵、拟写新闻标题等等
期刊
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为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点。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落实在高考中,则表现为考查的对象是常见实词,考查考生能否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在陌生的语境中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所考的文言实词,大多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等。一方面考查考生平时学习中所积累的文言实词的知识,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在上下文语境中
期刊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必须写议论文。② 不少于700字。③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透视】  高考江西卷作文题自2011年起分为大、小作文(分值分别为5
期刊
形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高度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古典诗歌的形象通常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情感。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仅其中的“人物形象”,2012年就有江苏、安徽、湖北三省考查到,且分值均有4分之多。  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
期刊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揭晓,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些“感动中国”的材料,无疑是我们作文中最鲜活、最有时代特征的材料。  但可惜的是,如同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被写滥了一样,感动中国人物已经被众多考生写得俗不可耐,而成为考场作文的“重灾区”。据不完
期刊
“病句年年考,考的老一套。类型记不了,得分总不高。”2012年高考全国共有17套语文试题,除上海、福建、江苏、重庆、湖南五省市没有考查病句外,其余各套都有对病句的单选考查。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分值均为3分。12套试卷共设计了36个错例,涉及考纲中规定的6大类18小类,分类辨析如下:  一、 语序不当  1. 并列短语位置不当  例1 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
期刊
相信许多人都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2008张笑脸,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肤色,同样灿烂的笑容,同样荡漾的喜悦,组成了一个环形的笑脸幕墙。那一张张此消彼现的笑脸,是心与心相连,是梦与梦相接,着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和节日氛围。  由此,我想到了作家林清玄、赵丽宏、董桥、周涛、迟子建等人的意识流叙事散文。这种结构散文的方式与“主题照片墙”的艺术形式十分相
期刊
张老师:  您好!不知不觉中,两年的时光已经悄然而逝。我是一个喜欢文学的女生,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作为一名高三新生,我肩负着家长和老师殷切的期望。尽管我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我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以前的考试中,我总是以优异的语文成绩来缩小和同学们在总分上的差距。然而在上次的月考中,我引以为豪的语文竟然只考了98分(总分160)。在学习上仅存的自信也已消失殆尽。对于语文,我已经止步不前,只剩下迷茫和困惑
期刊
【作文金题】  古代一个渔翁,有一天在水井里用网捞到两条大鲫鱼,第二天在水井里捞到两条小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几只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从此,渔翁每天都辛勤地工作在井旁边。  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请联系实际,把所思所想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写作点拨】  这个渔翁的悲剧在于死脑筋,不会转念一想,不会换个角度思维。究其实质,在于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