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数学课上都“创设建立课堂资源的意识,结合实际有效的利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是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即动态生成资源。所谓課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关注并有效利用生成资源,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引领,促进课堂的动态资源生成,教师可以调整预设,及时关注并有效利用生成资源。实践证明:有效地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能让课堂教学获得不曾预约的精彩。
一、“题”外话在课堂教学的价值
数学以及数学课,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谨、严密和严格。然而,数学和数学课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学生的生成常常会搅动甚至打乱这样的严谨、严密和严格,生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题外话”,不过,有些“题”外话可以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把它用好了,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学生扯出了一些“题”外话,教师不要一味禁止,有时善加引导,反而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考的热情。当然,前提是这些“题”外话要能让学生获取更多体验和感悟,具有引导价值才行。因此,教学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题外话”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这种动态资源,可以促使师生、生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变学生的“题”外话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差异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促进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常常会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出发,表达不同的见解,产生意见分歧,这就是差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扬长避短,这样十分有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方法的获得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如预设中的那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4 + 4 + 4 十 4 + 4 二 20 。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学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看摩天轮更面的一圈长条的,一个长条对应一个吊篮,只要一数就知道有几个吊篮了,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学生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既然吊篮的个数弄清楚了,接下来教师又接着问:“怎么计算玩摩天轮的人数呢,请你们把算式写下来。”一位学生写出了乘法算式,我不禁担心,因为预设中是想让他们写加法算式,从加法算式导人乘法算式,然后体会乘法的简便。现在的情形是:新知有的学生能懂,”有的学生则是一头雾水。教师放弃原先的预设,引导学生教学生:“那就请这些学生给你们解疑释惑吧。”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学生问。“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有的学生问:“4、 5、20 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在教学中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巧用资源,课堂会因生成而充满智慧的灵光。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技巧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是由于其认知发展后,新旧经验产生了矛盾,这恰恰反映出学生正在思索,正在进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以后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此时的学生伴随着旧问题、简单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复杂问题的生成,认识在深化、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思维在发展。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个性。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为在课堂中生成更多的教学新资源,我们应该具体研究问题情境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四、偶发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机智利用
课堂是焕发师生活力的一个开放场,它完全不受教师预先的主观设计所束缚,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偶发事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很难实现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化和对接,可依据具体情形予以处理或干预。有的偶发事件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如果教师能艺术地加以处理,又何尝不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生成呢?
如一位教师教学“6、7的加减”之后,教师安排了对口令的游戏:师:我说2,生:我说5,合:2和5组成7;师:我说2,生:我说4,合:2和4组成6;师:我说3,生:我说4,合:3和4组成7……师生对答如流时,有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裙子上有一朵小花要掉了!”这时,有的学生在偷笑,有的在议论……为不至于失态,老师说:“谢谢你,你观察得认真!你看我连衣裙有几朵小花?谁能用几句话说说老师裙子上的小花吗?”生:“老师裙子上原来有6朵小花,掉了1朵,还剩5朵。”生:“老师裙子上现有5朵小花,和掉下来的1朵合起来,原来裙子上一共有6朵小花。”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根据刚才所说的列出算式吗?”生:“6-1=6,6-5=1,1+5=6,5+1=6。”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一意外资源,而且还很好地化解了教师的尴尬,也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各种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展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种享受。
一、“题”外话在课堂教学的价值
数学以及数学课,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谨、严密和严格。然而,数学和数学课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学生的生成常常会搅动甚至打乱这样的严谨、严密和严格,生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题外话”,不过,有些“题”外话可以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把它用好了,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学生扯出了一些“题”外话,教师不要一味禁止,有时善加引导,反而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考的热情。当然,前提是这些“题”外话要能让学生获取更多体验和感悟,具有引导价值才行。因此,教学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题外话”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这种动态资源,可以促使师生、生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财富”,变学生的“题”外话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差异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促进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常常会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出发,表达不同的见解,产生意见分歧,这就是差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扬长避短,这样十分有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方法的获得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如预设中的那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4 + 4 + 4 十 4 + 4 二 20 。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学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看摩天轮更面的一圈长条的,一个长条对应一个吊篮,只要一数就知道有几个吊篮了,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学生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既然吊篮的个数弄清楚了,接下来教师又接着问:“怎么计算玩摩天轮的人数呢,请你们把算式写下来。”一位学生写出了乘法算式,我不禁担心,因为预设中是想让他们写加法算式,从加法算式导人乘法算式,然后体会乘法的简便。现在的情形是:新知有的学生能懂,”有的学生则是一头雾水。教师放弃原先的预设,引导学生教学生:“那就请这些学生给你们解疑释惑吧。”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学生问。“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有的学生问:“4、 5、20 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在教学中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巧用资源,课堂会因生成而充满智慧的灵光。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技巧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是由于其认知发展后,新旧经验产生了矛盾,这恰恰反映出学生正在思索,正在进步。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以后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此时的学生伴随着旧问题、简单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复杂问题的生成,认识在深化、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思维在发展。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个性。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为在课堂中生成更多的教学新资源,我们应该具体研究问题情境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四、偶发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机智利用
课堂是焕发师生活力的一个开放场,它完全不受教师预先的主观设计所束缚,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偶发事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很难实现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化和对接,可依据具体情形予以处理或干预。有的偶发事件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如果教师能艺术地加以处理,又何尝不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生成呢?
如一位教师教学“6、7的加减”之后,教师安排了对口令的游戏:师:我说2,生:我说5,合:2和5组成7;师:我说2,生:我说4,合:2和4组成6;师:我说3,生:我说4,合:3和4组成7……师生对答如流时,有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裙子上有一朵小花要掉了!”这时,有的学生在偷笑,有的在议论……为不至于失态,老师说:“谢谢你,你观察得认真!你看我连衣裙有几朵小花?谁能用几句话说说老师裙子上的小花吗?”生:“老师裙子上原来有6朵小花,掉了1朵,还剩5朵。”生:“老师裙子上现有5朵小花,和掉下来的1朵合起来,原来裙子上一共有6朵小花。”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根据刚才所说的列出算式吗?”生:“6-1=6,6-5=1,1+5=6,5+1=6。”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一意外资源,而且还很好地化解了教师的尴尬,也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各种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展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