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的势力最可怕,习惯的东西一旦要改变,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习惯传统教学近三十年的我,面对新课改的教学,角色的大转换,教法的大转弯,此时此刻的我,内心是怎样的呢?我该如何面对?我的措施及成效怎样?请让我向各位同仁告白吧!
彷徨的我
面对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虽然参加过许许多多的培训,可是感觉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得进行尝试,没有经验可言,没有原则可循;只能在开拓中创新进取。
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等级森严,学生言听计从,学习上的问题由老师提,答案由老师给,正确答案是唯一的——老师说了算。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有位学生问:“老师,既然知识就是力量,孔乙己年轻时身强力壮且是一个饱读书诗之人,当时社会崇尚知书识理,读书人又那么少,而孔乙己为什么屡屡遭到世人的笑话与虐待?”如果按常规教学,我马上告诉学生答案即可,但新课改的今天,为了开发智力,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却没有告诉答案,而是先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去寻找答案。只要答案合情合理,我都给予鼓励与肯定。授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去续写“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并限时完成,当堂评选优秀,当众宣读,同学们哗然一片,争到面红耳赤。最后,又一个学生又问:“老师,你认为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请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吧。”这时,我根据资料的显示,了解到孔乙己走出酒店后不久就去世了,但我却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们作合情合理的猜测性的推理,他们也各抒已见,课文的教学就在争论中完成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确实深入了,知识面确实拓展了。但又令我诚惶诚恐,唯恐学生考试时所做的答案不标准,拿不到好成绩;唯恐课时不够用,唯恐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我无法当堂解释应答……面对如此种种的挑战,成败莫测之际,我不得不在备课上落足功夫,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料,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去巧问,更注重了解学生,认真考虑课堂上学生将会如何问,这又怎容得我在教学上有偷懒之机!授课时又怎能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不受青睐的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更快更好的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快地适应当今教改之需,我大胆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我深知人类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受到世俗观念的阻挠甚至扼杀,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我决心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糟粕,努力往前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改以往那种施灌式或填鸭式的教法,采取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按课本的编排顺序,不一定每课都在字词音义、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简介、板书等方面作常规性教学,不要求学生原原本本地抄袭老师笔记,不要求课后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课堂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大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尽量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理解,并懂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了,不要求做太多的课外作业,有时甚至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在批改作业、作文时,我要求学生先互相交换批改,然后我进行抽查,再当堂评讲。这样,经常遭到家长误解,领导批评,他们都认为我在偷懒,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更有甚者,由于我开展讨论式教学,往往一篇课文所花的时间较长。例如,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按课时要求是一课时授完的,但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更有兴趣学习语文,培养人文素质,我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我还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要求每个角色尽快熟悉各自的台词及从物性格特征,尽最大努力演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授完课后,我为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完毕之后……”,让写得较好的同学堂上宣读,及时作鼓励和表扬,共花了四个课时。这样,教学任务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往往不能按学校规定的数量来完成,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往往不甚理想……这都会遭到家长的不满、同寮的冷眼,领导的批评和否定。又怎敢奢望得到领导的重用呢!
坚持执著的我。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支持下,我不顾家长的反对,不顾领导的批评,心里满怀着的都是学生。心想,只要真正教会学生知识,只要培养学生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自己暂时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领导找我谈话,我思想照旧;好心的同事劝我变通一下,我方法依然如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
高兴自豪的我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采取新课标教学以来,我的学生每每中考时,会成绩惊人,尤其是考重点中学的创新班、实验班,我的学生会轻松跻身而进。我的学生,上到高中后,高考上重本的不计其数,他们走出社会工作后,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强,都被受用人单位的赏识与重用。这足以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证明新标所培育的人才是适应社会之需的,我内心因此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倍感自豪,倍感干劲十足。
我以为“教书育人”应侧重育人而不是教书,教者应放开怀抱,珍重现实,抛开名利,珍重人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高质的人才。才能不被教改的浪潮所吞噬!这就是新课标中的我,愿各位同仁都做新课标中的自我吧!
彷徨的我
面对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虽然参加过许许多多的培训,可是感觉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得进行尝试,没有经验可言,没有原则可循;只能在开拓中创新进取。
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等级森严,学生言听计从,学习上的问题由老师提,答案由老师给,正确答案是唯一的——老师说了算。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有位学生问:“老师,既然知识就是力量,孔乙己年轻时身强力壮且是一个饱读书诗之人,当时社会崇尚知书识理,读书人又那么少,而孔乙己为什么屡屡遭到世人的笑话与虐待?”如果按常规教学,我马上告诉学生答案即可,但新课改的今天,为了开发智力,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却没有告诉答案,而是先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去寻找答案。只要答案合情合理,我都给予鼓励与肯定。授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去续写“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并限时完成,当堂评选优秀,当众宣读,同学们哗然一片,争到面红耳赤。最后,又一个学生又问:“老师,你认为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请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吧。”这时,我根据资料的显示,了解到孔乙己走出酒店后不久就去世了,但我却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们作合情合理的猜测性的推理,他们也各抒已见,课文的教学就在争论中完成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确实深入了,知识面确实拓展了。但又令我诚惶诚恐,唯恐学生考试时所做的答案不标准,拿不到好成绩;唯恐课时不够用,唯恐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我无法当堂解释应答……面对如此种种的挑战,成败莫测之际,我不得不在备课上落足功夫,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料,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去巧问,更注重了解学生,认真考虑课堂上学生将会如何问,这又怎容得我在教学上有偷懒之机!授课时又怎能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不受青睐的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更快更好的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快地适应当今教改之需,我大胆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我深知人类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受到世俗观念的阻挠甚至扼杀,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我决心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糟粕,努力往前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改以往那种施灌式或填鸭式的教法,采取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按课本的编排顺序,不一定每课都在字词音义、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简介、板书等方面作常规性教学,不要求学生原原本本地抄袭老师笔记,不要求课后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课堂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大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尽量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理解,并懂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了,不要求做太多的课外作业,有时甚至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在批改作业、作文时,我要求学生先互相交换批改,然后我进行抽查,再当堂评讲。这样,经常遭到家长误解,领导批评,他们都认为我在偷懒,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更有甚者,由于我开展讨论式教学,往往一篇课文所花的时间较长。例如,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按课时要求是一课时授完的,但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更有兴趣学习语文,培养人文素质,我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我还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要求每个角色尽快熟悉各自的台词及从物性格特征,尽最大努力演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授完课后,我为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完毕之后……”,让写得较好的同学堂上宣读,及时作鼓励和表扬,共花了四个课时。这样,教学任务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往往不能按学校规定的数量来完成,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往往不甚理想……这都会遭到家长的不满、同寮的冷眼,领导的批评和否定。又怎敢奢望得到领导的重用呢!
坚持执著的我。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支持下,我不顾家长的反对,不顾领导的批评,心里满怀着的都是学生。心想,只要真正教会学生知识,只要培养学生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自己暂时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领导找我谈话,我思想照旧;好心的同事劝我变通一下,我方法依然如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
高兴自豪的我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采取新课标教学以来,我的学生每每中考时,会成绩惊人,尤其是考重点中学的创新班、实验班,我的学生会轻松跻身而进。我的学生,上到高中后,高考上重本的不计其数,他们走出社会工作后,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强,都被受用人单位的赏识与重用。这足以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证明新标所培育的人才是适应社会之需的,我内心因此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倍感自豪,倍感干劲十足。
我以为“教书育人”应侧重育人而不是教书,教者应放开怀抱,珍重现实,抛开名利,珍重人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高质的人才。才能不被教改的浪潮所吞噬!这就是新课标中的我,愿各位同仁都做新课标中的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