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1年我国平原与高原地区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平原与高原地区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平原4所医院与高原6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损伤AO分型等数据。将平原地区4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高原地区6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

共收集4 234例成人踝关节损伤,男女比为1.73:1;损伤高发年龄段为21 ~ 30岁(21.97% );44-A型损伤1 772例(41.85% ),44-B型损伤1 600例(37.79% ),44-C型损伤862例(20.36% )。A组2 500例,男女比为1.59:1;B组1 734例,男女比为1.95: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4,P = 0.002)A组患者平均年龄(42.0岁)大于B组(38.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532,P= 0.000)。A组损伤高发年龄段为21 ~ 30岁(21.24% ),B组为21 ~ 30岁(23.01% )和31 ~40岁(23.01% )。两组患者损伤高发类型均为44-A型,构成比分别为42.76%和40.54%。两组患者年龄段分布和损伤AO分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成人踝关节损伤高发年龄为21 ~ 30岁,高发类型为44-A型,男性多于女性。平原地区女性患者比例、平均年龄和44-B型损伤构成比高于高原地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O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三柱固定治疗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10例Myerson C型Lisfranc关节损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3例;年龄25 ~ 60,平均40岁;骨折分型:C1型6例,C2型4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AO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三柱固定。术后应用美国足踝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及视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 ~ 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
目的探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在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应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矫治的60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应用传统Ilizarov矫形器矫治的62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马蹄足矫形过程中距骨前脱位发生率、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
目的探讨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显微重建的新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以旋髂浅动脉蒂髂骨骨皮瓣或以股前外侧皮瓣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骨瓣重建的12例中前足复合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17 ~58岁,平均41.2岁;创面面积16 cm ×3 cm~ 20 cm × 16 cm。术后采用临床及放射学方法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取髂骨骨皮瓣11例,髂骨瓣1例,其
期刊
目的探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AP)治疗pilon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13例pilon前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8 ~ 67岁,平均44.8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5例;骨折按照AO/OTA分型:43-B3型5例,43-C1型4例,43-C2型3例,43-C3型1例。按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增强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4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0例,女14例;年龄20 ~ 60岁,平均42.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球囊扩张CSC椎体增强组(PKP组,22例,采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再通过球囊扩张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雨雪天气下收治的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尺、桡骨骨折。将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非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AO/OTA分型、Colles分型及Smith分型等项目,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两组尺、桡骨骨折
目的评价自制的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RTS)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5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至L6)固定在工作台上,参照Gurr等的方法制作前中柱损伤骨折模型。应用RTS固定,测试标本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试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将RTS应用10.0 ~ 11.5 N • m的锁紧力安装到钛棒上,用平口钳固定在工作台上,测试该产品固定后抓棒力、抗扭力的力学性能,并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比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男50例,女28例;年龄23~60岁,平均(43.6 ±2.9)岁;均为AO分型A型损伤。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采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A组,4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38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