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旅游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素质严重欠缺的局面,哈市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市场化、现代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哈市中职学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高素质的毕业生在旅游行业中求生存、求发展。
[关键词]哈尔滨 中等职业学校 旅游专业
一、哈尔滨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行业背景
2006年,哈尔滨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举办展会40多个。其中,国家级展会20多个。积极举办药博会、糖酒会等知名会展,带动会展旅游业成规模发展。通过打造哈洽会、冰雪节、啤酒节、哈夏音乐会等会展旅游品牌,提升冰雪旅游名城的美誉度。哈尔滨市已逐步将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
随着哈市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哈市旅游业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还面临很多困难,要想真正实现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客观评价哈市的旅游教育状况,尤其是占旅游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哈市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哈市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仍显滞后,在专业涵盖和市场辐射上只限于导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形成现代化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哈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出口”顺畅,“进口”受阻。导致中职教育招生不顺的现象,原因很多。如高校连年扩招,高中阶段教育“普高热”持续升温;社会传统观念的偏见,等等。现有的中职教育的培养标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加大了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如烹饪专业),就业难又削弱了中职教育的优势,从而影响到生源“出口”受阻,“进口”必然不畅。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来说,社会风气也是影响招生难的重要因素;当前有些旅游酒店企业管理欠正规,黄、赌、毒时有发生,很多家长不放心子女从事旅游服务行业。
2.学生素质不高,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基础没打好,表现也较差,经常缺课逃学,打架斗殴。他们进职校读书,很多是被父母所迫。有些父母直截了当地对老师说:“出去干活年纪太小,在家呆着也不是个法子,就花点钱来这里混上三年,拿了张文凭,等年纪大一些,再找事干。”这加大了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难度。
3.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周期长。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合格率较低,部分是由英语、文秘等转行的专业教师,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较差,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缺乏了解。虽然,近几年有一批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中职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的理论基础较好,但动手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行业实践经验。学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少,名师更少。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教材不够合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旅游类书籍的大量涌现。但教材内容相近,甚至名称一样的旅游专业教材会有十几家乃至二十几家出版社都有组织发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旅游专业教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低质量的旅游专业教材泛滥成灾。
5.实训设施缺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在一没专业教师,二没实训场地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只能听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参加实习后感觉在学校什么也没有学到。
6.学生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一是英语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差。因为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校缺乏实习场地和语言氛围,加之英语教师本人不是专业出身,学生与外国宾客对话的能力较差。二是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尚待加强,导游专业的学生因在学校重点只学导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社的竞争力较弱。三是导游专业学生参加省、市级专业竞赛展示学校和自己的机会相对较少。
7.社会实践欠缺,校企联合更少。由于缺少较为固定的校企联合,学生的实习分配主观性很大,随情况而定,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水平,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实习的流动性,损害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
三、哈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市场机会,积极行动起来。
1.充分学习和领会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学校硬件改造,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创业氛围;提高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水平;加强教师的爱校、敬业教育,努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2.大力加强教师的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有条件的让专业教师到对口的宾馆、旅行社等单位挂职锻炼,既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又能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地,做到专业教师既是行业的能手,又是育人的专家。
3.转变职业教师的教育观,因材施教。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程度参差不齐,要使这些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真正学到知识和技术,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中职教师需树立“人人有用,个个成才”的教育观。
4.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参与性、实用性,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为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可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听宾馆、旅行社部门管理人或优秀员工作报告(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做报告);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参观、实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大旅游中职教育宣传的力度。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认识,特别是大力宣传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加社会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6.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安排。加强与专业教师在课程安排上的协商与沟通;积极开发校企资源(校企联合可采取联合办班、短期培训、定向培养、学校提供生源和教学场地,企业技术指导,提供教学实习机会等),做到优势互补,教育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品学兼优、技能过硬的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7.转变培养观念,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哈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导游员、计调员、餐饮及客房的服务员为本,兼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会展策划、旅游营销人才上,即我们塑造的“产品”应是既具有一名优秀导游员、计调员、餐饮及客房服务员的文化素质功底,又具备创新意识的会展策划、旅游营销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在会展企业和会展中心就业,还可进入宾馆或旅行社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嵩.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职教论坛,2002,(11).
[2]李灿佳.旅游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教育导刊,2002,(11).
[3]章平,何勇.宁波旅游中学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2,(10).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2006级在职研究生,单位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哈尔滨 中等职业学校 旅游专业
一、哈尔滨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行业背景
2006年,哈尔滨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举办展会40多个。其中,国家级展会20多个。积极举办药博会、糖酒会等知名会展,带动会展旅游业成规模发展。通过打造哈洽会、冰雪节、啤酒节、哈夏音乐会等会展旅游品牌,提升冰雪旅游名城的美誉度。哈尔滨市已逐步将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
随着哈市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哈市旅游业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还面临很多困难,要想真正实现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客观评价哈市的旅游教育状况,尤其是占旅游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哈市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哈市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仍显滞后,在专业涵盖和市场辐射上只限于导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形成现代化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哈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出口”顺畅,“进口”受阻。导致中职教育招生不顺的现象,原因很多。如高校连年扩招,高中阶段教育“普高热”持续升温;社会传统观念的偏见,等等。现有的中职教育的培养标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加大了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如烹饪专业),就业难又削弱了中职教育的优势,从而影响到生源“出口”受阻,“进口”必然不畅。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来说,社会风气也是影响招生难的重要因素;当前有些旅游酒店企业管理欠正规,黄、赌、毒时有发生,很多家长不放心子女从事旅游服务行业。
2.学生素质不高,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基础没打好,表现也较差,经常缺课逃学,打架斗殴。他们进职校读书,很多是被父母所迫。有些父母直截了当地对老师说:“出去干活年纪太小,在家呆着也不是个法子,就花点钱来这里混上三年,拿了张文凭,等年纪大一些,再找事干。”这加大了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难度。
3.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周期长。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合格率较低,部分是由英语、文秘等转行的专业教师,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较差,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缺乏了解。虽然,近几年有一批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中职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的理论基础较好,但动手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行业实践经验。学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少,名师更少。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教材不够合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旅游类书籍的大量涌现。但教材内容相近,甚至名称一样的旅游专业教材会有十几家乃至二十几家出版社都有组织发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旅游专业教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低质量的旅游专业教材泛滥成灾。
5.实训设施缺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在一没专业教师,二没实训场地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只能听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参加实习后感觉在学校什么也没有学到。
6.学生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一是英语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差。因为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校缺乏实习场地和语言氛围,加之英语教师本人不是专业出身,学生与外国宾客对话的能力较差。二是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尚待加强,导游专业的学生因在学校重点只学导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社的竞争力较弱。三是导游专业学生参加省、市级专业竞赛展示学校和自己的机会相对较少。
7.社会实践欠缺,校企联合更少。由于缺少较为固定的校企联合,学生的实习分配主观性很大,随情况而定,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水平,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实习的流动性,损害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
三、哈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市场机会,积极行动起来。
1.充分学习和领会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学校硬件改造,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创业氛围;提高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水平;加强教师的爱校、敬业教育,努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2.大力加强教师的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有条件的让专业教师到对口的宾馆、旅行社等单位挂职锻炼,既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又能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地,做到专业教师既是行业的能手,又是育人的专家。
3.转变职业教师的教育观,因材施教。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程度参差不齐,要使这些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真正学到知识和技术,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中职教师需树立“人人有用,个个成才”的教育观。
4.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参与性、实用性,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为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可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听宾馆、旅行社部门管理人或优秀员工作报告(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做报告);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参观、实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大旅游中职教育宣传的力度。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认识,特别是大力宣传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加社会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6.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安排。加强与专业教师在课程安排上的协商与沟通;积极开发校企资源(校企联合可采取联合办班、短期培训、定向培养、学校提供生源和教学场地,企业技术指导,提供教学实习机会等),做到优势互补,教育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品学兼优、技能过硬的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7.转变培养观念,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哈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导游员、计调员、餐饮及客房的服务员为本,兼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会展策划、旅游营销人才上,即我们塑造的“产品”应是既具有一名优秀导游员、计调员、餐饮及客房服务员的文化素质功底,又具备创新意识的会展策划、旅游营销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在会展企业和会展中心就业,还可进入宾馆或旅行社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嵩.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职教论坛,2002,(11).
[2]李灿佳.旅游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教育导刊,2002,(11).
[3]章平,何勇.宁波旅游中学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2,(10).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2006级在职研究生,单位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