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教师来听课。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
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
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孙艳雷说:“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教师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他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
张雨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
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收起沉思,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课例《坐井观天》对许多教师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是课例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也许还远远不够。至少,面对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面对造成学生心灵伤害的错误行为,面对固守原有观点的思维定势,面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而实际上,我们又做到了吗?
反思之一: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
课例中,张雨同学那出人意料的回答“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对于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而言,是不足为奇的,而对于教师打断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就有失教师的水准了,特别是教师那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就更不能原谅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把话说完,那么精彩的一幕将会出现,将会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为一堂本应该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曾经有一篇短评中说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某电视台为了考察现在学生的道德观念,特举办了一个节目。主持人问小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突然有人掉进水里时,你怎么办?”出人意料的回答是:“我要跑!”然而,主持人并没有立即做出评判,而是让学生把话说完,追问为什么?精彩的回答出现了:“我要跑去请大人。”倘若主持人也像课例中的教师一样不让学生把话说完,那么对学生的道德评判将会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常规的做法不一致时,当学生的答案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甚至当学生对已有的结论或教师的看法提出质疑时,教师就会对这些出人意料的举动采取不明智的做法: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让学生把话说完。教师习惯了“我说你听”的方式,可是作为教师除了会说以外,还应该善于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用心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把话说完,才能知道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做,精彩往往就在这“为什么”的回答之中,即便是没有什么精彩,即便是错误的认识,也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反思之二:教师应该有认错的胸怀
课例中,当教师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时,心被震撼了。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都被震撼了,正如教师所说:“我不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这对学生受伤的心灵将是最好的安抚。如果教师再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坦诚地承认错误,“对不起,同学们!是老师错怪张雨同学了,老师才是一只青蛙。”那么,赢得掌声的就不仅是张雨同学,还有受人尊敬的教师。同样,这堂课会因教师认错的胸怀而更加成功、更加精彩。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当教师做错时就应该有认错的胸怀。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教师出现错误时,教师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或权威,没有向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而是遮遮掩掩,故弄玄虚,甚至强词夺理,将错就错。这样的教师也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了,而且你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是看不起你。其实,人哪有不犯错误或不犯糊涂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不仅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之所在,也是教师鼓励学生、走近学生和发展学生之所在,更是教师提升人格、品位和魅力之所在。尤其是那些被误解、被伤害的学生,教师认错的胸怀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积极上进。
反思之三:教师应该打破思维定势
课例中,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讨论“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显然教师的思维和许多同学一样是“井外好”,这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张雨同学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上了一课:“……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啊!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方面,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势。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成天把素质教育、课改理念喊在嘴上,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什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实际上我们究竟做得怎样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习惯和方法,长期以来捆住我们的手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不能求新求异,不能解放思想,反倒自我感觉良好。我们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而已。这样的教师何谈培养学生?因此,素质教育也好,教学改革也罢,首先是而且关键是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改革自我。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就应该跳出被思维禁锢的“井外”,开阔视野,开放思维,“不看不想不知道,教育也很奇妙!”
反思之四: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
课例中,与其说“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倒不如说“孩子的想象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无边无际的大海,高高的山峰,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环球旅行,也有可怕的景象……这一颗颗童心,一句句童言,一个个童趣,一双双童眼,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彩。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不仅是我们服务和研究的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教师应向学生学习。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学生中出现连我们教师都不具有的有价值的见解,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时,教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尤其是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蕴藏着成人所不具有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课堂有效生成的空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向学生学习,也是在感谢我们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为师者的快乐,体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向那些富有个性的学生学习,是他们给了我们教育智慧,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也能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积极进取,以至桃李满天下。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广元市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郭敬燕)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
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
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孙艳雷说:“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教师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他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
张雨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
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收起沉思,我在张雨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课例《坐井观天》对许多教师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是课例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也许还远远不够。至少,面对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面对造成学生心灵伤害的错误行为,面对固守原有观点的思维定势,面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而实际上,我们又做到了吗?
反思之一: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
课例中,张雨同学那出人意料的回答“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对于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而言,是不足为奇的,而对于教师打断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就有失教师的水准了,特别是教师那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就更不能原谅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把话说完,那么精彩的一幕将会出现,将会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为一堂本应该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曾经有一篇短评中说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某电视台为了考察现在学生的道德观念,特举办了一个节目。主持人问小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突然有人掉进水里时,你怎么办?”出人意料的回答是:“我要跑!”然而,主持人并没有立即做出评判,而是让学生把话说完,追问为什么?精彩的回答出现了:“我要跑去请大人。”倘若主持人也像课例中的教师一样不让学生把话说完,那么对学生的道德评判将会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常规的做法不一致时,当学生的答案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甚至当学生对已有的结论或教师的看法提出质疑时,教师就会对这些出人意料的举动采取不明智的做法: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让学生把话说完。教师习惯了“我说你听”的方式,可是作为教师除了会说以外,还应该善于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用心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把话说完,才能知道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做,精彩往往就在这“为什么”的回答之中,即便是没有什么精彩,即便是错误的认识,也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反思之二:教师应该有认错的胸怀
课例中,当教师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时,心被震撼了。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都被震撼了,正如教师所说:“我不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吗?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这对学生受伤的心灵将是最好的安抚。如果教师再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坦诚地承认错误,“对不起,同学们!是老师错怪张雨同学了,老师才是一只青蛙。”那么,赢得掌声的就不仅是张雨同学,还有受人尊敬的教师。同样,这堂课会因教师认错的胸怀而更加成功、更加精彩。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当教师做错时就应该有认错的胸怀。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教师出现错误时,教师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或权威,没有向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而是遮遮掩掩,故弄玄虚,甚至强词夺理,将错就错。这样的教师也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了,而且你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是看不起你。其实,人哪有不犯错误或不犯糊涂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不仅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之所在,也是教师鼓励学生、走近学生和发展学生之所在,更是教师提升人格、品位和魅力之所在。尤其是那些被误解、被伤害的学生,教师认错的胸怀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积极上进。
反思之三:教师应该打破思维定势
课例中,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讨论“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显然教师的思维和许多同学一样是“井外好”,这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张雨同学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上了一课:“……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啊!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方面,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势。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成天把素质教育、课改理念喊在嘴上,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什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实际上我们究竟做得怎样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习惯和方法,长期以来捆住我们的手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不能求新求异,不能解放思想,反倒自我感觉良好。我们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而已。这样的教师何谈培养学生?因此,素质教育也好,教学改革也罢,首先是而且关键是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改革自我。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就应该跳出被思维禁锢的“井外”,开阔视野,开放思维,“不看不想不知道,教育也很奇妙!”
反思之四: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
课例中,与其说“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倒不如说“孩子的想象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无边无际的大海,高高的山峰,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环球旅行,也有可怕的景象……这一颗颗童心,一句句童言,一个个童趣,一双双童眼,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彩。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不仅是我们服务和研究的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教师应向学生学习。我们不乏这样的行为:当学生中出现连我们教师都不具有的有价值的见解,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时,教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尤其是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蕴藏着成人所不具有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课堂有效生成的空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向学生学习,也是在感谢我们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为师者的快乐,体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向那些富有个性的学生学习,是他们给了我们教育智慧,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也能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积极进取,以至桃李满天下。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广元市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郭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