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诗意在校园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间创建的五峰书院,1816年迁进县城南门里大街,1823年改为石麟书院。200多年来,它一直是长清区的文化汇集之地,为其营造着文明之风,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1951年它被确定为山东省“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济南市重点小学,1993年被评为全国地方名校。近年来,在相继成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的同时,先后有五千多篇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分别被《世华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中国诗词》《世华文学报》等专业报刊发表,并有《卿云集》《凌波集》《叶吟风》三部诗集正式出版,4位教师被吸纳为省、市作协会员。学校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被《山东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等报刊报道后,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他们的改革经验成了我国“诗意语文与生本课堂”研究的一面旗帜。
  他们的科研之路是怎样展开的?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怎样获取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99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让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这在古诗文教学刚刚起步、中华经典诵读还未大力开展的中国教育界,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这对刚刚上任一年、正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无从抓起的房玉喜校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他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诗词歌赋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可以说,诗歌早已铭刻在国人的心灵上,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融化在国人的生活中了。为什么不可以用优美的诗歌去美化我们的校园、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未来和诗意的人生呢?想至此,一个词蓦地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诗辅教化。
  他认为,诗辅教化是培养国人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它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通过诵读、吟唱、创作,对国民进行理想志向、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教育,使之成为既正直敢为又温柔敦厚的国家公民,使之成为具有建设和谐社会必备的品格素养。诗辅教化能纯洁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道德、培养人的情操、美化人的思想,使人成为“善之善者也”。自此,拥有深厚古诗文功底的房玉喜校长开始了他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
  一、满园尽是读诗声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房玉喜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名篇进行精挑细选、仔细分类,然后交给学生。
  每天清晨,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将诵读的内容抄在“诗词欣赏与积累”专册上,并试着改写成现代文;每天放学,学生都诵读着诗词名句离开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都成为了学生进行短时轮诵展示的舞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诵读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状元赛”。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也使“满园尽是读诗声”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谱得新诗传古韵
  在全校形成了读诗、吟诗、品诗、赏诗的浓郁氛围后,房玉喜校长又一次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他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让学生读、吟、品、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词的三味、探寻诗词的精华,并将之内化在心灵深处,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上寻源头,在创作中悟真谛。
  思路是出来了,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凡事讲究一板一眼的房玉喜校长来了个曲中套曲、环上扣环。
  首先,他重新拿起了诗词创作的笔,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不论是工作、生活、读书、旅游,还是外出开会,他都时时揣着小本本、动着“老”脑筋、拿着“烂”笔头、写下一片心。几年下来,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先后结集出版了《卿云集》《凌波集》两部诗词集,并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其次,是动员教师搞创作。慢慢地,在校长的感染与鼓励下,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拿起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创作圈子。教师的诗词作品陆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也有结集成书、正式出版的,并有4名教师先后被省、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教师中培养起这种诗词创作的潜力与创作激情后,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始了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大胆尝试。他们先从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始,采取自愿报名和班级选拔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成立了以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兰石”文学社、以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之”文学社和以学写中华楹联为内容的“雏韵”文学社,并遴选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校长房玉喜亲自担当了“兰石”文学社的辅导老师,风雨无阻地指导着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着格律诗词的创作。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诗词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格律诗祠的创作,从确立内容、适用格式、选择韵部、平仄规律、对仗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思考,创作热情被逐渐激发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谯凤雅同学奋笔写下了七绝一首:“地震无情万户坍,同胞蹙陷死生间。一方有难八方助,众志成城度难关。”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济南站时,董盼盼同学创作了《渔家傲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特级教师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独有的一种荣誉头衔,是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成为特级教师是无数中小学教师毕生的追求,被评为特级教师是他们莫大的荣耀。在职特级教师的总数一般控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5‰以内,平均一个学校不到一个,特级教师对于一般学校而言真可谓可遇而不可求。  暑假期间有幸认识了“国培计划(2011)—
得知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立即联系成都、绵阳、都江堰等地的我所熟识的一些作家,其中之一是杨红樱。杨红樱是当今国内最具影响力与人气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与《笑猫日记》系列童话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发行量高达1000多万册,创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神话,成为国内唯一可以与英国《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叫板的畅销书作家。与杨红樱通电话,一直没有联系上,后来,我在北京接到杨红樱的电话
人与人不同,有人长于运动,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形象思维占优,有人抽象能力见长;有人热衷于创造,有人却擅长模仿。你是与众不同的,你必有某方面的优势是上天对你的照顾,使你能优于别人。    成长、成熟和成才是每一个选择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内心的渴望,也是教师享受工作和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怎样让自己快一些成长起来,是步入教师生涯的青年教师心中的期盼,也是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结合我们多年的师资
编者按:   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必不可少。所谓高质量就是既有技术含量,又有学术含量;就是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应该拥有快乐而丰富的童年生活,这就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相伴左右。为了研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世界各国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例如,美国有很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者都会进入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机构参与研发和设计。就中国而言,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我们有国家政
一、调查背景    在我国,女教师撑起了教育的半边天,我国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达到了49%,[1]她们在基础教育、女童和妇女教育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师资结构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的领导岗位上,农村地区的女教师比例普遍偏低,学校领导岗位上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农村学校女性领导少的问题实际上牵涉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等多方面,是一个深刻而
编者按:  2010年“国培计划”中,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西部省区农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全国共有165所高水平院校和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探索出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及远程培训等模式
《中国教师》:近几年你省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开展的情况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  江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下发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皖发[2008]12号),明确了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的一系列措施,对完善青少年体育的保障机制、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
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妥善解决”,“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更多体现对代课人员的人文关怀”。并明确表示:“各地政府首先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规范中小学用人行为,保证合格教师的补充需求”,“把妥善解决在岗代课人员问题与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结合起来”(见《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解决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它在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快捷和方便的同时,有一些现象让人感到沉重:课堂上的“PPT依赖症”,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完全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延伸展开,而是顺着课件既定的流程一路直下;有些本不需要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为了追求奇特的效果,弄得过于花哨,让人感到虚假,显得画蛇添足,离原生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存在“少、费、慢、差、累”的现象,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少,却耗时长、进度慢、效果差、感觉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训诂课;有的教师不讲字句,发一张翻译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照样能应付。这些都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言”与“文”严重脱节。在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言”与“文”的协调,如何让学生从佶屈聱牙的言辞中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