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来自教育现状和地区实情所带来的阻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确实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推动力,目前,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师生观、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渐进式或明显的变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无数高中地理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活动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面貌。
一、目标定位指向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和规律为方式,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二、学生地理学情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今天,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学情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多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长期达不到应有的对待,在师资、课时、评价等方面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多数农村高一新生地理知识贫乏,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低下,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方向判定都不会;②受当前高考和招生形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往往提前进入偏科状态,对地理科的关注度低;③多数学生长期受小学、初中灌输式、强迫式等单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式、等待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④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或利用度低,致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较少的问题;等等。这些学生学情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制造了障碍,也使我们明确了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的新课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扣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问题,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固化教学内容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非常精练,既体现了基础性和传承性,更突出应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教师的开放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其一,建立新的教材观,合理使用教材。无论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课程标准时代,教材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教材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只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授、解答就等于完成了教学内容,形成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材走下了神坛。地理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其能否实现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只要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教材的编写者。目前配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地理教材比较多,即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各版本教材间从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设计、案例的选取等都有不少的差异,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面对多样化的教材,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其二,从教学实情出发,重组教材结构。新课标内容虽然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并不强求其完整和系统性,但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在宏观上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就这一点来讲,课标在知识体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了,而是变得更难了。在知识结构方面,人教版较严谨,更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其它版本较灵活,更突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应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对教材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既注重同一部门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学习;又能突显出大环境下不同部门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性上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新课程理念正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双主性既保证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农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决定一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前提,在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动情;其二,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教学;其三,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其四,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其五,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上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其一,更新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師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和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老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不要总是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走一个过场。其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学案(或“讲学稿”)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学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通过课堂探究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一、目标定位指向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和规律为方式,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二、学生地理学情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今天,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学情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多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长期达不到应有的对待,在师资、课时、评价等方面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多数农村高一新生地理知识贫乏,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低下,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方向判定都不会;②受当前高考和招生形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往往提前进入偏科状态,对地理科的关注度低;③多数学生长期受小学、初中灌输式、强迫式等单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式、等待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④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或利用度低,致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较少的问题;等等。这些学生学情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制造了障碍,也使我们明确了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的新课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扣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问题,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固化教学内容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非常精练,既体现了基础性和传承性,更突出应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教师的开放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其一,建立新的教材观,合理使用教材。无论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课程标准时代,教材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教材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只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授、解答就等于完成了教学内容,形成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材走下了神坛。地理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其能否实现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只要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教材的编写者。目前配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地理教材比较多,即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各版本教材间从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设计、案例的选取等都有不少的差异,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面对多样化的教材,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其二,从教学实情出发,重组教材结构。新课标内容虽然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并不强求其完整和系统性,但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在宏观上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就这一点来讲,课标在知识体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了,而是变得更难了。在知识结构方面,人教版较严谨,更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其它版本较灵活,更突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应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对教材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既注重同一部门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学习;又能突显出大环境下不同部门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性上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新课程理念正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双主性既保证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农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决定一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前提,在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动情;其二,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教学;其三,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其四,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其五,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上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其一,更新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師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和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老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不要总是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走一个过场。其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学案(或“讲学稿”)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学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通过课堂探究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