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认识到,对事物感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是一种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入门向导。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经验。
一 、课堂上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诗歌背诵、美文朗读等。
2、以极富创意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是十分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诗词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多伟大诗词作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的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⑵设置悬念导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和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请一位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生答:奸诈,狡猾)那么能不能把狼赶尽杀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看看本文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⑶用歌曲、故事做导语。比如我在教苏试的词〈〈明月几时有〉〉时,就引用王菲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先教学生唱会,再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境和理解词的感情也就简单多了。因为学生能唱所以背诵起来也更省事。
⑷利用多媒体导人新课。远程教学资源的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语文课上,可以到网上寻找一些相关图片,利用它导人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到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学生看。
再让学生结合电视剧《洽同学少年》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性格。过后再讲解这首词,效果自然就不必说了。
3、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腔调。课堂腔调,一般包括进程节奏的控制、气氛的调节和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几个方面。
⑴调控课堂气氛。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考。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肯定;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点掉队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成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例如在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不能让某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1、把“减负”落到实处,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下棋、唱歌、跳舞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学生则承受着重重的负担,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以被繁重的作业压昏了,早以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教师应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了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受,自然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课外活动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参与,直到自己满足为止。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⑴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可以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猜谜语、辩论赛等。⑵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部课外名著,并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和感受,并随时检查。还有让学生自己设计板报,包括板报的形式、刊头、材料都自己完成。
3、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实施语文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条有效途径。让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⑴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人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⑵环境考察: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成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感受现实的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615204四川省会东县淌塘中学)
一 、课堂上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诗歌背诵、美文朗读等。
2、以极富创意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是十分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诗词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多伟大诗词作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的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⑵设置悬念导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和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请一位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生答:奸诈,狡猾)那么能不能把狼赶尽杀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看看本文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⑶用歌曲、故事做导语。比如我在教苏试的词〈〈明月几时有〉〉时,就引用王菲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先教学生唱会,再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境和理解词的感情也就简单多了。因为学生能唱所以背诵起来也更省事。
⑷利用多媒体导人新课。远程教学资源的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语文课上,可以到网上寻找一些相关图片,利用它导人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到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学生看。
再让学生结合电视剧《洽同学少年》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性格。过后再讲解这首词,效果自然就不必说了。
3、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腔调。课堂腔调,一般包括进程节奏的控制、气氛的调节和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几个方面。
⑴调控课堂气氛。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考。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肯定;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点掉队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成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例如在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参加,不能让某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1、把“减负”落到实处,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下棋、唱歌、跳舞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学生则承受着重重的负担,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以被繁重的作业压昏了,早以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教师应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有了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受,自然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课外活动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参与,直到自己满足为止。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⑴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可以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猜谜语、辩论赛等。⑵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部课外名著,并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和感受,并随时检查。还有让学生自己设计板报,包括板报的形式、刊头、材料都自己完成。
3、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实施语文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条有效途径。让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⑴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人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⑵环境考察: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成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感受现实的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615204四川省会东县淌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