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政治经济学认识的过程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发展理论基于零交易成本、信息对称和完全理性的假设,通常把“发展”和“增长”作为同义词使用。现代发展理论则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协同进步的过程;而“增长”则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发展比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因此,“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增长”则侧重强调经济、社会、政治的“量”的递增和提升。发展与增长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与统一。没有“质”的“进化”的增长是粗放浪费型的,受资源稀缺性的约束必然难以持续;同样,没有量的增长的发展也是不现实和非持续的。对发展来说,增长是前提;对增长而言,发展是目的。单方面地过分重视增长或过分强调发展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妨碍未来进步。
  特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观的形成和实施往往受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约束和影响。上文所论述的关于增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对于熟悉辩证法的人而言并不难接受。但困难在于如何理解影响特定发展观形成的各种因素。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将其推向实践层面,对此做出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节我将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发展观的演进历程的回顾对此做出解释。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演进自建国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第一代发展观)赶超论发展观,主要目标是加快发展,尽快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第二阶段是1978-2003年的(第二代发展观)先富后富论,主要特征是以拉开差距为特征的非均衡发展观;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的(第三代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續的新型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新世纪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观的第三次转变,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发展认识的质的提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上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传统的关于发展的观点是线性的。它假设发展只有一条单一的轨道。那些在这一轨道上落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赶上其他国家,于是最便利的发展方法就是仿效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资金和技术的转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手段。我国第一代的赶超战略和第二代非均衡的发展观都明显带有这一特征。传统的发展观主要表现为与传统文化的断裂,而新的发展观则注重多样性和继承性:即有可能存在许多并行的发展轨道。具有共同的长期发展目标的国家也很可能会找到实现目标的不同路线。这就促使对创新能力而非效仿能力加以鼓励。传统并不是一种依靠而是一种财富。新的发展观还将人的能动作用放在中心位置,重视人类的自身发展、教育以及建立使协同工作更加有效的体制。发展所依赖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而非物质资本。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做了尝试性的诠释和解读,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在于加强制度建设,使经济发展由制度效率提升逐渐转向结构效率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的课程改革,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的背景下,本人将从语音,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举例进行探讨,以达到学生乐学,易学,教师乐教、易教的目的。  【关键词】:语音教学 语法教学 词汇教学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生活、工作坏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
期刊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应作为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  审美教育中的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但就目前中学生的状况来看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够完善的 ,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 、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
期刊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社会幼儿英语教育却是蓬勃发展,本文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出发,分析应用性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途径,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研究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 中职 英语 应用性     前言 话说,21世纪不会电脑和英语将被视为新文盲,导致幼儿英语教育不断升温。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
期刊
【摘要】 如何有效地防止网络信息干扰和不安全因素对计算机造成的破坏,本文从实战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安全 程序   中国有几百万的Intoner网络用户,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搜索着各自所需的资料,或进行网上的休闲,但由于Intoner的高度开放性,这为别有用心的人摘恶作剧或破坏带来了便利,如何使自己的计算机或单位的服务器、各客户机不受或少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对我国教育教学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科学应用趣味田径项目,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趣味田径项目的实施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趣味田径项目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基层的体育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趣味田径项目;小学体育与健康;应用研究  引言:  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时,合理应用趣味田径项目能够有效提升课堂
期刊
【摘要】 杰克.伦敦在他的作品《马丁.伊登》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在他的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中,也反映了他创作思想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致使他的生命终结与他的小说人物的结局有着诸多的一致。   【关键词】 生命历程 辉煌与彷徨 积极与消极     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
期刊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能力强的聪明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地放弃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平时自信好强的幼儿在尝试失败后失声痛哭,甚至迁怒于一起活动的同伴,或是活动的材料等等,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成功者,而活泼开朗性格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成功者。科技小制作活动正是培养幼儿具有稳定、持久的情绪情感,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允许幼儿决定操作的步骤方法,
期刊
【摘要】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利用多媒体辅助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 电磁场教学 课件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学习微波技术、天线、光技术、雷达技术、电气技术、电子对抗等技术的基础。如何教好这样一门重
期刊
【摘要】 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情感 激励
期刊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教育,教育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美育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教育的范畴,并滲透到了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 1.文学作品美的主要特征   一提到美,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