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构成语言的两大要素是词汇和语法。最新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就已经大致会运用本国的基本语法了。这也就是说,从小学开始母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放在词汇上,然而,长期以来,错别字多,汉字书写潦草难看,词汇贫乏却一直是广大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通病。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违背了母语教学的根本规律: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没有把词语教学摆在语文教学的中心位置。
我认为,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的状况,首先应当构建以词汇为中心的母语教学新体系。仅就作文训练而言,必须把学生是否能在习作中比较经常、恰当地运用所学过的词语作为教学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而“联词组段”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说到底,进行作文训练,就是学习怎样以心智和情感驱遣词语进行正确而巧妙的排列组合,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儿童教育家的调查研究已证明,我国学龄前的儿童就已经掌握了3500个基本生活词汇。这些基本词汇加上小学阶段所学的三、四千个词语,大体上可以满足小学阶段习作的要求。然而进入中学阶段,倘若学生的作文词汇依然停留在这些基本的日常词语上,那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看来,对每次作文只提出数字方面的要求,而不提词汇量的要求,是我们多年来作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让学生记得住并且用得上所学的那些较高层次的词语,真正高效的方法之一是结合课文词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联词组段”训练。组段时,必须反复思考各个词语之间的种种联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而富有创造性地营造出一个能够恰到好处地“容纳”这些词语的语言环境,最终把它们排列组合成一段有情、有意、有序、有趣的文字。教学实践表明,用以进行“联词组段”训练的词语,以5至7个为宜,太少了,难以顺利构成特定的语境,太多了,又可能顾此失彼,使语段内在联系过于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实践证明,机械地、孤立地、静态地讲解或识记词语,往往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因此,学习者各自应当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性的把词语纳入自己创设的语境中去加以运用,心领神会,从而形成难以忘怀的情景式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得心应手。
为什么词汇对于写作思维训练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和促进作用呢?
首先,思维的基本元素“分”与“合”是相关联系的。词义的分析理解与词和词之间的逻辑组合,实质上也是这种思维上的“分”与“合”关系的反应。
其次,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词语在人脑中的储存与提取都不是随机的,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相互关系组成了某种系统网络状态的“关系网”。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效应,为联词组段提供了必要与良好的前提条件。每个词语都可以以它自己为中心,在其周围集结起一个庞大的词语群,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
其三,思想源于情感,而“思想在词中完成”。人类的语言表达一般过程是“思想——内部语言——扩展性外部语言”结构。其中内部言语是主观与外在言语表现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应该说“联词组段”的训练方式与内部语言这一中介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十分相似的。
古今中外无数作家的创作佳话与成功实践也无不表明,特定的某些词语对思维绝非只起到限制和束缚作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激活和启发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对于思维和语言训练,“联词组段”不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联词组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无不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对当前语文教师不重视思维与词汇教学,众多学生思路闭塞,词汇贫乏的严峻现状,“联词组段”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和非常有效的。
我认为,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的状况,首先应当构建以词汇为中心的母语教学新体系。仅就作文训练而言,必须把学生是否能在习作中比较经常、恰当地运用所学过的词语作为教学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而“联词组段”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说到底,进行作文训练,就是学习怎样以心智和情感驱遣词语进行正确而巧妙的排列组合,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儿童教育家的调查研究已证明,我国学龄前的儿童就已经掌握了3500个基本生活词汇。这些基本词汇加上小学阶段所学的三、四千个词语,大体上可以满足小学阶段习作的要求。然而进入中学阶段,倘若学生的作文词汇依然停留在这些基本的日常词语上,那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看来,对每次作文只提出数字方面的要求,而不提词汇量的要求,是我们多年来作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让学生记得住并且用得上所学的那些较高层次的词语,真正高效的方法之一是结合课文词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联词组段”训练。组段时,必须反复思考各个词语之间的种种联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而富有创造性地营造出一个能够恰到好处地“容纳”这些词语的语言环境,最终把它们排列组合成一段有情、有意、有序、有趣的文字。教学实践表明,用以进行“联词组段”训练的词语,以5至7个为宜,太少了,难以顺利构成特定的语境,太多了,又可能顾此失彼,使语段内在联系过于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实践证明,机械地、孤立地、静态地讲解或识记词语,往往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因此,学习者各自应当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性的把词语纳入自己创设的语境中去加以运用,心领神会,从而形成难以忘怀的情景式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得心应手。
为什么词汇对于写作思维训练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和促进作用呢?
首先,思维的基本元素“分”与“合”是相关联系的。词义的分析理解与词和词之间的逻辑组合,实质上也是这种思维上的“分”与“合”关系的反应。
其次,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词语在人脑中的储存与提取都不是随机的,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相互关系组成了某种系统网络状态的“关系网”。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效应,为联词组段提供了必要与良好的前提条件。每个词语都可以以它自己为中心,在其周围集结起一个庞大的词语群,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
其三,思想源于情感,而“思想在词中完成”。人类的语言表达一般过程是“思想——内部语言——扩展性外部语言”结构。其中内部言语是主观与外在言语表现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应该说“联词组段”的训练方式与内部语言这一中介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十分相似的。
古今中外无数作家的创作佳话与成功实践也无不表明,特定的某些词语对思维绝非只起到限制和束缚作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激活和启发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对于思维和语言训练,“联词组段”不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联词组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无不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对当前语文教师不重视思维与词汇教学,众多学生思路闭塞,词汇贫乏的严峻现状,“联词组段”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和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