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角函数的模型解应用题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三角函数的应用题.这类试题大多以学习工具、纸片等实物为背景,要求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构建数学模型,进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是从图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如特殊角30°、45°、60°或一般的角与线段),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三角函数求解.现结合2011年中考试题进行说明,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一、以台灯为背景
   例1 (2011年江苏盐城)如图1-2,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台灯的灯臂AB长为40cm,灯罩BC长为30cm,底座厚度为2cm,灯臂与底座构成的∠BAD=60°. 使用发现,光线最佳时灯罩BC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为30°,此时灯罩顶端C到桌面的高度CE是多少cm?
   所以,此时灯罩顶端C到桌面的高度CE约是51.6cm.
   点评:本题以常见的台灯为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数据(∠CBF=30°、∠BAG=60°),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对于不规则图形,往往可以通过作垂线段将它分解或拼凑成几个规则图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等)的和或差.
  
   二、以学习工具为背景
   例2 (2011年湖北黄石)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2,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我们熟悉的三角板和纸带为背景,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融合在内,可见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解题的关键是用好30°,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借助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45°角与边的关系求解.
  
   三、以水桶的提手为背景
   例3 (2011年江西)图3-1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的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到BC(或DE)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的半径时(⊙O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提手才能从图3-1的位置转到图3-2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在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3-3,CD是弧,其余是线段),O是AF的中点,桶口直径AF=34cm,AB=FE=5cm,∠ABC=∠FED=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的提手是否合格.
   分析:水桶的提手是否合格,关键要看水桶面的圆心O到提手中的线段BC的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水桶面⊙O的半径.可过点O作线段BC的垂线段OG,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借助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求解OG的长度,进而判断是否合格.
   ∴在Rt△OBG中,OG=OB·sin∠GBO=17.72×0.97≈17.19>17.
   所以,水桶的提手合格.
   点评:本题取材于日常生活,是一道典型的几何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实物图转化为相应的几何图形(直角三角形),进而借助直角三角形中有关边与角的关系分析并解决.这类试题有助于引导我们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情境与现象,切实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题的能力.
  
   四、以测量为背景
  所以,树DE的高度为6米.
   点评:通过测量实物的某些数据,构建几何模型,画出相应的图形,借助图形的性质与结论,选择合适的边与角的关系进行解答.这正是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其他文献
一、元素周期律发现历程  早在18世纪末,在拉瓦锡的教科书中就出现了第一张“元素表”。19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发展,科学界的自然观提高到了新的境界。1829年,德国耶拿大学化学教授德贝莱纳首先开始对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三元素组规则,共有5组。所包括的元素还不及已知元素的三分之一(当时发现的元素还只有54种),因此他的分类只能是局部的,没有普遍性。  1862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3-02  每次做作业或练习,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总会发现:平时的课堂上都讲过的同类型的题目,为什么学生独立做时,就会出错,而且错得千奇百怪,无法捉摸!因为无法看到学生错误的原因所在,就无法对症下药,按老路子,对着全班再讲一遍,会的已经会了,效果是0,不会的还是听不懂,效果还是0。如何把学生脑中做题时的想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