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的存在价值就是能够作为情感表达,不断的创造出符合人类社会需求的作品来。作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的基础训练,素描训练不可否 认的是一种途径与手段。
  【关键词】素描教学;培养
   素描也叫单色画,一直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这种对形体、空间、明暗等等一系列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源自于西方。素描的表现来自于眼睛的视知觉,而这种观察则来自于大脑的信息处理。通过素描训练,使我们学会了如何看,这其中包括了:培养视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所表现的物象接受其信息能力、增强脑的分析能力,从而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特征、通过对物象的分析感知内在的结构及未知领域,即创造意识的形成和表现能力的提高对于视知觉所观察到的物象一种准确的表达,技能与心志的一致性。
   一、培养视觉敏锐的观察能力
   所谓敏锐的观察就是如何看的问题。人们看周围的景物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没有意识到当你在看到一处每天都能看到的习以为常的景象时,人的大脑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例如骑车或开车遇到红灯时大脑会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并且是在很短时间里完成使你作出正确的决定。你会为自己的大脑如此的精密而感到惊讶的。现代科学证明语言和语言相关的能力主要位于左脑,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况。
   下面是一组左右脑的对照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
   左脑:分析性、象征性、抽象性、时间性、理性、数学性、逻辑性、线性
   右脑:综合性、真实性、类似性、非时间性、非理性、空间立体性、直觉性、整体性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是右脑在支配我们深入的观察,并将所视物象局部放大。这样的观察训练使作画者能够有意识的感受右脑模式的转换。作为绘画的人应当具备整体观察的能力,这也是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物体的轮廓线是一个形体转折的部分,作为初学者往往只注意了物体的轮廓而过分的强调细节、局部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的看,局部细节服从整体。这样的引导就会使学习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视知觉,从一种习惯的视觉观察方法逐渐的转换成另一种视觉观察方法直至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要从素描训练开始的原因之一。“画素描时总有这样的感觉,你好象能在更有利的地方观察事物,更深入地观察事物,一些秘密将向你袒露它们的真面目。”
   二、进一步增强分析能力加强对物象的表现
   绘画中的各种行为体现了人们的表现性,并首先在知觉活动中显现。当我们看到物象时眼睛对外界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同时传输给大脑。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对物象的观看方式就会从表现性角度产生特殊艺术感。这种表现性恰恰是艺术家赖以寻找的传达媒介。
   “艺术语言的真正奇迹并不是它能帮助艺术家创造真实错觉;而是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手中,物象具有了半透明性。在教我们重新观看可见世界时,伟大的艺术家给予我们仿佛已洞察不可见的内心王国的错觉——只要我们能像菲洛斯特拉托斯所说的,知道怎样使用我们的眼睛”。
   学习素描的目的和关键是把大脑转换到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即一种意识模式的轻微转换。为你更好的看事物建立条件。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通过学习绘画,你将会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看事物,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在作素描练习时,将会深入探寻被日常生活无穷无尽的细节隐藏住的那部分大脑。
   三、创造意识的培养
   素描基础训练要解决的是人对物象所传达的信息最直接反应和处理,也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正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医学博士西尔瓦诺。阿瑞提说的那样“许多想去进行创造的人,尤其是艺术领域的人,他们愿意相信只有想象,灵感,直觉和才能是重要的,而不愿意使自己屈从于技巧的学习,实际训练以及逻辑思维的管辖之下。推说所有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创造力丧失掉。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甚至象乔托,列奥那多,弗罗依德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都当过教师。有一句话现已成为口头禅而又含有许多隐喻真理的幽默说法是,“创造力是10%的灵感90%的汗水。”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得来的。同时这个对物象的处理是带有一定情感的而且并具有理性的分析。在强调这种造型活动中充分利用右脑的功能既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理视觉信息。
   四、结束语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训练手段,曾经经历了从全因素素描到符和各种专业要求的素描训练。包括结构素描训练、光影调子训练、线面素描训练等等。本文从素描这一基础训练方法出发,并从人的大脑构成这一特殊的生理反映,佐证基础素描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方法,力求解析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学会怎样以不寻常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通过对训练过程的分析解释从人眼的观察到“思维的眼睛”过程,试图找到视知觉、素描和创造之间的联系。 虽说创造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但是素描训练解决了一代代学习造型艺术者的观察方法问题,经过历史的验证它毕竟是符合视觉规律,而且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美]贝蒂,爱德华.〈新素描〉四川美术出版社1984.
  [2][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6.
  [3][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钢琴教学时候,要对钢琴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手段进行充分的分析,做好针对性强、有效果的启蒙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启蒙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启蒙教学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审美情绪的提高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
期刊
近几年,该校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培训,整体提高了教师素质,优化了师资队伍。通过师资的培训,该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已经翻新,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得到厉炼,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上得到不断提高,适应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使更多的教师成为了优质教师,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在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出发,充分利用、挖掘现有和潜在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也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英语是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而存在,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这种工具与他人能够自由的交流。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教育的课程,其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掌握许多英语知识,其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语音的学习是小学英语学科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直接关系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用有效的语音教
期刊
【摘 要】恰如其分的情境设计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求知上的冲动,还有利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本文拟就科学课的教学情境设计展开探讨,说明如何将科学问题放在学和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巧妙的设置,使抽象化为形象、一般化为特殊,促进学生兴获取知识并训练能力,升华积极的情感。  【关键词】生活与实验;教学情境;激活;认知;情感   科学知识中的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发展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已被现代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的效率是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就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为提高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运用水平、提高教学效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二者相互结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觉的、主动得获取知识,该应用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教学初探。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如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情境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期刊
自影视艺术诞生之日起,就相继有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幕,也为我们语文老师上课提供了很多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一方面,优秀的影视作品使得学生兴趣大大提升,其传神的演绎、贴切的声影渲染,会带给学生迥异于文字的感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不得当、粗放的利用方式又会使得图像声音的感官刺激盖过文字咀嚼的思考,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因此,如何更高效、更合理地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从而更好地为课堂主题教学服务,
期刊
琵琶,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思就是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跳进称做把,所以根据它的演奏特点将其命名为批把,后来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被称为琵琶。   琵琶作为“弹拨乐器之王”和“弹拨乐器首座”,是由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演变而来的,直项琵琶出现的较早,出现于秦汉时期,也就是现在的阮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涌现了各种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对于新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避免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教学课堂;学生管理   一、新媒体平台应用在教学上的应用   现如今,高职院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