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读得懂文章,笔头练习做得正确,考试成绩也可以,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和别人交谈时,不先把句子写在纸上说起来就结结巴巴,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没有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被忽视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更显出其重要性。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进行系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从应试教育逐渐走向素质教育,这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什么是交际能力?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 发表了《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书。他认为,除了语言能力以外,人们还需要另一种能力,即交际能力。换言之,人们必须懂得在社交方面什么是得体的,什么是不得体的,并能随话题、情景、人际关系等因素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调整。因此,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使用语法规则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而且包括知道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交际能力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语言的用法和词汇知识,如英语名词的可数性及单复数、动词的时、体、语态、语气等,简单句、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各类从句等,英语构词的三种方法:合成、派生和转化,等等。
  2.话语规则的知识,如知道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在不同的言语活动中应谈论什么话题,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用什么称谓形式,等等。
  3.掌握如何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问候、请求、道歉、致谢、邀请、告别等,并对其作出反应。
  4.知道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如能否根据不同的社会场景以及交际者之间不同的角色关系选用得体的语言类型,并能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口头或书面用语的意义。
  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人而言,交际能力主要不是靠本能性的习得,而是靠有意识的培养。以下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的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听、说元素,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基本途径。
  教师应该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讲解新词、新句型和课文。要通过背景知识和人物介绍引出新课,通过板书信息词用英语简单地介绍课文大意或背景等,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复述一遍,这样既训练了语言能力,又使其增长了知识。
  根据课文,可设计各式各样的语言场景,将语言知识有机地融汇于语言交际活动中,使课文的语言知识、句型知识很自然地在语言交流的气氛中得以传授、巩固,使基础部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全文大意,接着便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们有话可说,兴趣极浓,发言积极。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了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第二,加大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
  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信息,才能获得可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进行课堂教学以加大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多信息指的是课堂教学要加大学生接触的外语语言材料和信息量;高密度是指学生的外语实践量大面化,它要求把同一水平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反复地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教师通过课堂情景的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的精心安排以及优化常规课堂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操练的密度大、面广,增加了语言实践的量,从而也加大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快节奏是指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以及环节交替紧凑,各个环节之间层层相扣;语句保持较快的流利程度,增加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扩大了英语知识面,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经常设计一些对话活动,针对各种不同语言情景进行听说训练。教师平时应意坚持加大有关的口语输入量,多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交际意义的对话情景,这对学生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可以用这种机会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说、写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对话、编写短文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扩大了视野,学习了语言交际能力,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主动与老师、同学配合,自己的听说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第四,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语音、语法知识外,还应训练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即社会能力。从文化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报纸和杂志,要求他们把重点放在文化差异上,而不是放在语法、词汇上通过阅读掌握不同民族的脾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丰富材料,这实际上是真正的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当然,仅凭课堂上的操练、听课是学不好语言的,可以让学生亲自与外宾交谈,他们才能直接察觉到对方态度,知道自己该作如何反应,从而逐步获得社会语言方面的敏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符号,在文化的特定环境里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语人才。
  第五,建立语境效果,创造最佳关联。
  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守关联原则,尽量把話语说得与话题有关,尽量不用听话人难以理解的话语,通过明示来呈现出意图,为听话人建立起必要的语境效果,为听话人提供必要的推理依据,引导听话人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推理。为使交际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要自觉遵守关联原则。要做到使话语与语境相关联,不说晦涩难懂的话;要建立和拓展语境效果,分辨出关联性强的和关联性弱的信息;要运用明示和推理,在认知环境中产生相互显映,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准确地认知对方的意图。
  如果语境效果不佳的话,就需要借助大一些的语境,直到找出话语的关联。要对语境效果进行补充,通过现有的认知环境中加入所需的百科知识、从短期记忆中调用相关的信息、从周围的有关情景中汲取信息等方法,来进一步拓展语境效果,最终获取最佳关联。
  第六,创设环境,师生共勉,坚持始终。
  英语教师除了上课要用英语组织教学外,在课下也要讲英语,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谈,每天安排学生做Daily Talk, 内容包括新闻、名人轶事、小品、历史故事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和知识,也使他们把掌握的知识运用于情感表达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学生英语表达日趋准确地道。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也是一个双向提高的过程,以歌手和演唱组合为例,除了已知的The Beatles、 John Denvor、 Madonna、 Mariah、Carey、Hansen、Bon Jovi, 我在与学生交流中又了解了Backstreet Boys、 The Beautiful South等,还有许多体育、电脑和影视方面的词汇和知识。这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使他们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潜能和希望。经过训练,许多学生都养成了平时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学生具备了长时间说英语和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学会了怎样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坚定的信心,在兴趣的作用下,在英语学习中走入一个新境界。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情绪管理对减轻新护士日常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工作压力问卷调查,共50位入职2年以内的护士参与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了新护士日常工作压
在导出电磁脉冲归一化辐射能量密度的基础上,通过正弦脉冲与连续正弦波的比较,显示出在两者激励源能量相等的情况下,虽然脉冲存在慢衰减区,但脉冲传播并不比连续波更有效,在
摘 要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对党的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逐步形成了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激励引导等独特的工作艺术。本文指出研究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缅怀周恩来精神,也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适应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放射理论光芒、彰显人文关怀和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周恩来 思想政治 工作艺术 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罗艳辉,湖南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教学的关键是学,在现代社会中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三大功能将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的效果应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中只有以生为本,以导促学,以学为主,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发现知识,独立地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目前不少学校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性的能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有关权力的形成可分为社会契约论、阶级对立论、人类需求论、道德生成论等理论。传统中国认为权力源自道德——有德者居上,这就是权力的道德生成论。道德生成论派主张圣人治国,权力是道德的必然延伸。本文认为道德生成论使得权力尤其是君主的权力,无法受到有效限制,导致所有权力向君主手中集中。  关键词 权力 道德生成论 集权  作者简介:晋龙涛,黄河科技学院黄河法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史学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倡导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这对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