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所当然处于主导地位。语文教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上责无旁贷。这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学习语文“毫无疑问,需要端正思想态度,学习怎样做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规范要了解,要能够遵守,这是一个中学生首先需要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中外文学名篇,它们为学生展示了一条长长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丰满可感的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思想触角一遍遍地去抚摸每一个鲜活的灵魂,从而带给学生们一次次心灵的震颤。人物形象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摒弃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性、自然性,取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文试从语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这一角度来探讨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一、人物形象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学生具有良好伦理道德的重任,让他们在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中受到多方面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结合年龄特点,可以通过感性地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让英雄的人格力量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课文《苏武传》中的苏武,不以个人身家性命为念出使匈奴,喝雪水,吞羊毛,历经磨难十九年,终于回到汉朝。合卷深思,一身褴褛汉服、满脸风霜、手持汉节的苏武形象时时在学生眼前浮现,而民族激情更像潮水一样一遍遍拍打着学生的心岸。
在课文《〈指南录〉后序》中,学生们清楚地看到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赤胆忠心,在元人百般利诱、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他毅然舍生取义,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了“民族气节”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
2.爱心教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生动描绘了父亲买橘而步履蹒跚这一形象,让学生于泪眼朦胧中体会出了父亲的用心和艰辛,更让学生明白要亲爱父母的道理。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老革命家朱德,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生勤劳俭朴的母亲形象,对儿子的关爱、对妯娌邻居的宽厚,无疑给学生莫大启迪,让他们更能理解天下父母心。《窦娥冤》里被押往刑场的窦娥,为了避免让年迈婆婆见着伤心,苦求差人绕道而行,自己承受着天大冤屈,心里还想着自己的婆婆,这份孝心,虽时隔百年,仍打动着学生的心,让他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从小心里装有亲人,长大后,他的胸怀里才能容纳别人,才能装着天下。
3.同情心教育。人的情感深处都有向善的一面,同情心应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培养。课文《一碗阳春面》中有这样的感人形象:年三十,贫穷的母子三人同平素一样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娘同情他们,想给他们盛三碗,但老板没有这样做,他说,这样他们会尴尬的,却暗暗地在一碗中多放了半碗的分量。老板夫妇的做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更会敦促他们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4.责任心教育。《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主人公左光斗,风雪中微服私访,为国家寻觅栋梁之材,受阉党迫害,身陷囹圄,虽遭炮烙之刑,全身筋骨尽脱,仍心系国家,责骂学生史可法只重师生情谊而不以国家为念。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忠臣形象,触摸到了一个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忠诚灵魂。
二、人物形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新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语文教学通过对一些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分析,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耐挫心理培养。许多学生跨进非重点中学大门时都带着中考的失败,内心苦闷自卑,挫折感特别强,但当他们学习了课文《一碗阳春面》后,他们便学会了笑对人生。大年三十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小店合吃一碗阳春面的母子三人,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逆境中互相体贴安慰,凭着这种不畏挫折的精神,母子三人走出困境迎来了光明,这样美好的结局会让学生明白:挫折面前容不得一丝自暴自弃、半点放任自流,只有砥砺意志、无怨无悔才能紧紧握住自己美好的未来。
2.协作心理培养。现代职业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促进群体活动的条件是团结协作,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很少懂得谦让,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较差。语文学习能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这个人物身上就闪烁着团结协作精神的光辉。面对廉颇的宣战,蔺相如“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则“引车避匿”,他的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态度终于感动了廉颇,遂成就了历史上一段将相和的佳话,也最终让敌人对赵国不敢轻举妄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想象着相如的引车避匿、廉颇的负荆请罪、二人的刎颈之交,想象着敌国对赵国的望而却步。这一幅幅精彩画面、一个个传神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协作精神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重大。
一、人物形象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学生具有良好伦理道德的重任,让他们在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中受到多方面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结合年龄特点,可以通过感性地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让英雄的人格力量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课文《苏武传》中的苏武,不以个人身家性命为念出使匈奴,喝雪水,吞羊毛,历经磨难十九年,终于回到汉朝。合卷深思,一身褴褛汉服、满脸风霜、手持汉节的苏武形象时时在学生眼前浮现,而民族激情更像潮水一样一遍遍拍打着学生的心岸。
在课文《〈指南录〉后序》中,学生们清楚地看到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赤胆忠心,在元人百般利诱、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他毅然舍生取义,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了“民族气节”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
2.爱心教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生动描绘了父亲买橘而步履蹒跚这一形象,让学生于泪眼朦胧中体会出了父亲的用心和艰辛,更让学生明白要亲爱父母的道理。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老革命家朱德,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生勤劳俭朴的母亲形象,对儿子的关爱、对妯娌邻居的宽厚,无疑给学生莫大启迪,让他们更能理解天下父母心。《窦娥冤》里被押往刑场的窦娥,为了避免让年迈婆婆见着伤心,苦求差人绕道而行,自己承受着天大冤屈,心里还想着自己的婆婆,这份孝心,虽时隔百年,仍打动着学生的心,让他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从小心里装有亲人,长大后,他的胸怀里才能容纳别人,才能装着天下。
3.同情心教育。人的情感深处都有向善的一面,同情心应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培养。课文《一碗阳春面》中有这样的感人形象:年三十,贫穷的母子三人同平素一样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娘同情他们,想给他们盛三碗,但老板没有这样做,他说,这样他们会尴尬的,却暗暗地在一碗中多放了半碗的分量。老板夫妇的做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更会敦促他们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4.责任心教育。《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主人公左光斗,风雪中微服私访,为国家寻觅栋梁之材,受阉党迫害,身陷囹圄,虽遭炮烙之刑,全身筋骨尽脱,仍心系国家,责骂学生史可法只重师生情谊而不以国家为念。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忠臣形象,触摸到了一个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忠诚灵魂。
二、人物形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新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语文教学通过对一些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分析,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耐挫心理培养。许多学生跨进非重点中学大门时都带着中考的失败,内心苦闷自卑,挫折感特别强,但当他们学习了课文《一碗阳春面》后,他们便学会了笑对人生。大年三十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小店合吃一碗阳春面的母子三人,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逆境中互相体贴安慰,凭着这种不畏挫折的精神,母子三人走出困境迎来了光明,这样美好的结局会让学生明白:挫折面前容不得一丝自暴自弃、半点放任自流,只有砥砺意志、无怨无悔才能紧紧握住自己美好的未来。
2.协作心理培养。现代职业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促进群体活动的条件是团结协作,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很少懂得谦让,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较差。语文学习能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这个人物身上就闪烁着团结协作精神的光辉。面对廉颇的宣战,蔺相如“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则“引车避匿”,他的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态度终于感动了廉颇,遂成就了历史上一段将相和的佳话,也最终让敌人对赵国不敢轻举妄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想象着相如的引车避匿、廉颇的负荆请罪、二人的刎颈之交,想象着敌国对赵国的望而却步。这一幅幅精彩画面、一个个传神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协作精神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