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搭好中职校园文化通往企业文化的桥梁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校企合作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化交流, 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成为当前各职业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搭好中职校园文化通往企业文化的桥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全面对接是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一步。本文立足于校企合作视域下,针对如何搭好中职校园文化通往企业文化的桥梁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一、把握校企文化建设的主体
  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由广大师生和全体教职工人员建设形成的一种共识性信念和规范,是校内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经营期间形成的独有经营理念,是规范员工道德行为及思想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总体而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经由长期发展形成的独有的文化理念,是学校和企业的核心思想所在。校园与企业文化二者间具备“文化”这一共性,在展开校企文化建设时,必须要依据文化发展规律展开工作,明确建设主体及其相应的责任职能。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要把握学校以及企业自身这两个主体。对于学校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加强沟通, 以企业标准来树立办学理念,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将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吸纳到校园教育中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中所表达的价值观点,进而在参加工作后能够更迅速地融入社会之中。
  对于企业主体,应该认识到学校人才对自身企业长效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主动发挥服务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及技术支持,在深化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固校企之间的文化桥梁, 制动参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活动,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衔接,加快培养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物质基础
  校园与企业文化想要实现有效融合,必要的物质基础是关键。对于中职校园来说,其物质基础涵盖了校园环境、教学楼建筑、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内容,而其中与企业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当属实训基地。
  要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需要重点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投建一个兼具实训和生产两项功能的实训基地, 将基地以企业车间厂房为标准进行建设,并投入新型操作设备, 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能够切身体验到真实额工作环境,使其实践技能的学习与企业的生产工作更加贴合。在实训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企业管理模式展开实训组织,将企业文化深入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实现匠心人才的培育。
  三、搭建校企合作活动平台
  从当前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况来看,仍有很大的进步发展空间。双方应该积极探索合作路径,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活动平台的建设,立足于校企联合活动,促进人才的专业培养。
  中职学校应该抓住职业技能竞赛这一内容,搭建起校企合作活动平台,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兼容。
  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竞赛在中职校园的火热开展,为中职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就当前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情况来看,只有省级以上的赛事才会有吸引一些优秀的企业参与, 很多企业对于校级技能赛事的参与热情较差,不利于先进企业文化的引进。
  对此,中职院校应该在堅持技能大赛制度的基础上,优化技能赛事的开展目标,使技能比赛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以此吸引企业产生参与比赛活动的热情,使比赛具有“企业味”。
  企业可以以赞助、冠名等形式参与到校级技能大赛当中,让企业文化在中职校园中可以得到充分宣传,使学生充分接触企业文化并形成一定认同感,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人才的对接。
  四、建立两者融合的制度基础
  学校与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度的衔接实现双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加快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企业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自主“联姻”,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其意义,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为双方的文化融合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可以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基础上,在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协商下制定教师下企业实习制度,即让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参与企业实习项目,使其深入学习和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此,教师回归学校后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指导, 还能够将在企业中感受到的文化在无形中传输给学生,深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趋势下,中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应该紧跟改革步伐,促进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梅,姜仁安 . 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与思考 [J]. 黄河 . 黄土 . 黄种人,2021(05):12-13.
  [2]黄润芸,马伟,周凯,张潇,杨莉,黄炎坤 . 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牧工商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 [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31(01):145-148.
  (榕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黔东南 557200)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的,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要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素养,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时,不至于迷失自我。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多位一体”的对策模型,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素养,进一步促进发展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学生;阅读  中职教育历经四十多年的发
期刊
摘要:儿童道德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断提高儿童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基础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影响,为德育渗透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年龄小、意识低、言行习惯没养成等原因,幼儿德育教育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关键词: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学前教育  一、幼儿园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来促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学生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建构,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等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中没有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本文就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现状以及如何开展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创新能力;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需要
期刊
我的班级中有這样一位女生:每天下课不出教室,坐在座位上看书,写作业。有一天中午我带着全班孩子去图书馆借书,她是唯一一位借了四本教辅书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相信没有哪位老师不喜欢,我也很喜欢这位学生,但是同时她又让我很担心。这样一位一直埋头苦干,埋头读书的孩子,也许很“能学”,但是在生活中,是不是很“能干”呢?我们到底是要会学的孩子还是慧学的孩子?  其实,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其计算思维是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科学、系统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小学生计算学习和训练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本文立足小学高年级实际,重点研究了其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是影响学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学生群体逐渐分化形成了特殊学生群体,这类学生群体存在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亚健康等问题。为服务和管理好特殊学生群体,有必要将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改善高校育人效果。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结合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二者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和落实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小学教师频繁提及,数学教师在教授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之外,还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技能、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培育学生持续进步与高度适应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来阐述和剖析数学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期刊
摘要: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初中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要重视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开展以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为主的数学教育,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身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其潜能。本文通过介绍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初中 数学核心素养特点,阐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我國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其信息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地应用,更是得到广大小学 语文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小学语文具有理论性强的学科特点,现行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多是沉闷、乏味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度,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 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简要剖析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在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一些实践,迈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步。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突破性的进展,严重制约了中职生双创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生;社团建设;载体;创新创业  一、對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目的  (一)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较于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以及本科大学生更加具备专业性的社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