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新目标,我结合当地乡土资源优势,在教学活动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我校地处黄土高原的腹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乡土地理资源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南小河沟(中学地理课本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二是甘肃省能源化工基地。为把这两大社会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我从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
一、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1.组织对南小河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南小河沟位于距西峰城区13公里的董志塬西畔,沟壑纵横,谷坡陡峭。南小河沟流域面积36.3平方公里,是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坚持半个世纪研究水土流失规律的基地,也是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根据这里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南小河沟的治理经验已在董志塬周围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广泛推广应用,仅庆阳地區按南小河沟治理模式进行的小流域治理可谓遍地开花,收效显著。这种治理目前正在以更大的规模进行。西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面就近学习西峰水保站进行小流域和小区治理的新鲜经验,一面接受专家的指导,将水土保持与发展山区经济、脱贫致富的目标结合起来,创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林牧生态结构优化模式,大力进行以保持水土、防治泥沙流失为中心的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做到土不下坡,青水常流,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南小河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显著治理成效受到国际水土保持界的关注,先后有俄罗斯、加拿大、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科学考察和学术交流,国际声誉很高。如今被誉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翡翠的南小河沟,已经驰名中外,其青山秀水,苍松翠柏,吸引人们常去领略她那迷人的风光。通过利用周末、节假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生既理解了课本上抽象的地理知识,又接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洗礼。
2.组织学生参观庆阳石油开采基地和石油化工厂。我市位于陕甘宁盆地边缘,有大面积的古地理成油环境。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新近探明的西峰油田石油地质储量1.0822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316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383亿吨,三级储量合计达4.3521亿吨,被称为中国石油近十年来的最大发现,日产塬油1600吨,已建成生产能力93万吨,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实地考查,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尤其是看到石油化工厂高耸的烟囱大火熊熊,浓烟滚滚,对环境污染很大,同学们深感忧虑。
二、组织学生撰写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考察报告
1.根据活动前的要求,考查结束后要求每人要撰写。800字以上的小报告,而很多学生写了近2000字,还提出了一些有创见性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在个人小报告的基础上,开展班际优秀论文交流。每班选出2—3篇,学生对推选的文章进行认真筛选,力争为班级争光,这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积极上进的精神。
3.在优秀论文汇展后,积极推荐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地球小博士”论文大赛,很多学生获奖,指导教师也受到地理学会和学校的表彰。通过这样的活动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社会实践经验和受到了环境教育。
三、探究性活动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初步体现。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验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前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实地调查,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如将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以小论文的形式推荐给自己的家乡,给石油化工厂写信,言辞恳切地和他们商谈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性学习目标初步实现。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激发了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3.新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尝试。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过程和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在组织活动中灵活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四、探究性活动的教学启示
1.单一的教学方式由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代替。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挖掘一些本地传统乡土地理资源和优势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为其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在考查活动中,学生的反应、表现和情绪是平时在课堂中难以发现得,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中表现并不突出,但从其考察过程和撰写的报告来看,却表现得很积极。这是开放教育的成功范例。
2.整合资源,使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和庆阳石油化工基地,是两个不同的地理事物,但是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考察活动才能使学生深感其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并懂得无论是现在、将来都有义务宣传和发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3.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教育人采取何种方法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不仅要“授之以渔”,更要关注如何发展学生,即自主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学习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开发的教学方法若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在此次活动中采取分小组的方法,既有统一活动,又能人人参与。同样,在探究性学习中采用过多框框,也就不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所以,要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智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促使其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把自己从一个主导者转入指导者和参与者,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融入学生。
我校地处黄土高原的腹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乡土地理资源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南小河沟(中学地理课本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二是甘肃省能源化工基地。为把这两大社会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我从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
一、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1.组织对南小河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南小河沟位于距西峰城区13公里的董志塬西畔,沟壑纵横,谷坡陡峭。南小河沟流域面积36.3平方公里,是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坚持半个世纪研究水土流失规律的基地,也是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根据这里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南小河沟的治理经验已在董志塬周围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广泛推广应用,仅庆阳地區按南小河沟治理模式进行的小流域治理可谓遍地开花,收效显著。这种治理目前正在以更大的规模进行。西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面就近学习西峰水保站进行小流域和小区治理的新鲜经验,一面接受专家的指导,将水土保持与发展山区经济、脱贫致富的目标结合起来,创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林牧生态结构优化模式,大力进行以保持水土、防治泥沙流失为中心的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做到土不下坡,青水常流,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南小河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显著治理成效受到国际水土保持界的关注,先后有俄罗斯、加拿大、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科学考察和学术交流,国际声誉很高。如今被誉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翡翠的南小河沟,已经驰名中外,其青山秀水,苍松翠柏,吸引人们常去领略她那迷人的风光。通过利用周末、节假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生既理解了课本上抽象的地理知识,又接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洗礼。
2.组织学生参观庆阳石油开采基地和石油化工厂。我市位于陕甘宁盆地边缘,有大面积的古地理成油环境。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新近探明的西峰油田石油地质储量1.0822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316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383亿吨,三级储量合计达4.3521亿吨,被称为中国石油近十年来的最大发现,日产塬油1600吨,已建成生产能力93万吨,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实地考查,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尤其是看到石油化工厂高耸的烟囱大火熊熊,浓烟滚滚,对环境污染很大,同学们深感忧虑。
二、组织学生撰写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考察报告
1.根据活动前的要求,考查结束后要求每人要撰写。800字以上的小报告,而很多学生写了近2000字,还提出了一些有创见性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在个人小报告的基础上,开展班际优秀论文交流。每班选出2—3篇,学生对推选的文章进行认真筛选,力争为班级争光,这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积极上进的精神。
3.在优秀论文汇展后,积极推荐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地球小博士”论文大赛,很多学生获奖,指导教师也受到地理学会和学校的表彰。通过这样的活动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社会实践经验和受到了环境教育。
三、探究性活动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初步体现。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验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前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实地调查,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如将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以小论文的形式推荐给自己的家乡,给石油化工厂写信,言辞恳切地和他们商谈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和地下水资源。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性学习目标初步实现。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激发了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3.新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尝试。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过程和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在组织活动中灵活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四、探究性活动的教学启示
1.单一的教学方式由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代替。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挖掘一些本地传统乡土地理资源和优势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为其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在考查活动中,学生的反应、表现和情绪是平时在课堂中难以发现得,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中表现并不突出,但从其考察过程和撰写的报告来看,却表现得很积极。这是开放教育的成功范例。
2.整合资源,使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和庆阳石油化工基地,是两个不同的地理事物,但是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考察活动才能使学生深感其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并懂得无论是现在、将来都有义务宣传和发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3.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教育人采取何种方法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不仅要“授之以渔”,更要关注如何发展学生,即自主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学习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开发的教学方法若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在此次活动中采取分小组的方法,既有统一活动,又能人人参与。同样,在探究性学习中采用过多框框,也就不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所以,要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智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促使其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把自己从一个主导者转入指导者和参与者,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融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