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要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个性,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7-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应该说老师讲学生听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对于阅读可以说很难把握其要领,对于阅读的入门速度会变得相当缓慢。但问题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太注重讲解,从面导致了以下一些弊端的出现: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思考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淡几点体会: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克星
平时教师一贯地在讲、练上下功夫,讲来讲去,学生在阅读这方面的能力仍不能提高,改变这种讲话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营造学生训练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阅读则是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语文教学贵在读。要实现“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育人”,确定感悟的基调是朗读的发端,也是根本,所以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悟精彩。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下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精彩阅读更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的中心。如在讲《春》这一课时,由于教师精彩的阅读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严格的阅读训练,在训练中使学生达到正音、控制语速、读出语感。
要让学生养成好的素质习惯,还要逐渐增加阅读量,使学生由阅读的量变达到阅读的质变。
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阅读典范,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平时还要开设阅读交流会,使学生在阅读上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此激发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在学生阅读上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达到口与脑并用,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我们常说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收集名言名句、名段名篇、好的写作方法,认真领会其内涵并以心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拓宽思维点明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可借鉴之处,可舍弃之处,进而把书本知识融入学生平时的应用与实践中,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
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应该体现在阅读主体的自主性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的与文本对话,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评判。但它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表扬和任其发展,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尊重学生不同角度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不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个性阅读才会得到培养。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很多教师仅仅从事课本的教学,没有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学生书读得太少,面窄量少,自读能力低下。为了改变这些现状,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开放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科学等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班级要定期举办读书活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切实让学生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
总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招一势之法,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7-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应该说老师讲学生听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对于阅读可以说很难把握其要领,对于阅读的入门速度会变得相当缓慢。但问题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太注重讲解,从面导致了以下一些弊端的出现: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思考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淡几点体会: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克星
平时教师一贯地在讲、练上下功夫,讲来讲去,学生在阅读这方面的能力仍不能提高,改变这种讲话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营造学生训练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阅读则是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语文教学贵在读。要实现“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育人”,确定感悟的基调是朗读的发端,也是根本,所以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悟精彩。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下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精彩阅读更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的中心。如在讲《春》这一课时,由于教师精彩的阅读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严格的阅读训练,在训练中使学生达到正音、控制语速、读出语感。
要让学生养成好的素质习惯,还要逐渐增加阅读量,使学生由阅读的量变达到阅读的质变。
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阅读典范,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平时还要开设阅读交流会,使学生在阅读上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此激发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在学生阅读上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达到口与脑并用,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我们常说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收集名言名句、名段名篇、好的写作方法,认真领会其内涵并以心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拓宽思维点明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可借鉴之处,可舍弃之处,进而把书本知识融入学生平时的应用与实践中,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
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应该体现在阅读主体的自主性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的与文本对话,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评判。但它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表扬和任其发展,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尊重学生不同角度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不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个性阅读才会得到培养。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很多教师仅仅从事课本的教学,没有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学生书读得太少,面窄量少,自读能力低下。为了改变这些现状,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开放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科学等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班级要定期举办读书活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切实让学生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
总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招一势之法,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