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能力谈了几点做法:一、激发说话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口头表达的习惯。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三、努力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开展利于交往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同伴交往 表达 课堂氛围 实践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而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将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对象。通过长期的观察,我感觉现在的县城小学生大部分交往能力很差,几乎没有合作意识。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交往,无疑会给可爱的小天使插上翱翔的翅膀。
一、激发说话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口头表达是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基础。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怕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思想的胆量。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消除学生懒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产生想说话的欲望,培养敢说话的勇气,锻炼会说话的能力。我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人的表现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知识和见解,就要勇于“推销”自己,而说话是“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说话才能是现代人必备的才能,是走向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明白说话的重要性后,再努力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我现在的教室配备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电脑、高亮度投影仪、实物展台一应俱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乐于表达,养成敢于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表述自己意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欣赏、鼓励,并逐步提高要求。渐渐地,学生就会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顺利与同伴交往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热情和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的热情和期望能化作亲切的鼓励和有力的督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真诚热情,尽可能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表达出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如沐春风,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多一些自主,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想写就写,为学生同伴交往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当然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所有的课堂应该努力营造的教学氛围。
三、努力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开展利于交往的实践活动
1.建立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
我在课堂内长期建立一种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重视小组的讨论学习,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开设一条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把班上的学生按综合能力的强弱相对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当然,这样分等级只能老师自己心中有数,而不能公开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然后分为四个人一小组编成若干个小组,我班学生中等生占多数,接近班级学生总数的一半,优等生、后进生占少数。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把四人学习活动小组按每组“一二一”的组合方法,即每个小组一名优生,二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学习、相互检查、共同进步。经常进行各小组的集体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这种教学模式为发挥所有学生,尤其发挥平时被忽视的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了活动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了全体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课堂上除了固定的小组模式,我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尤其在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编排课本剧、动手操作等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学生合作、交往的面更广,能和更多的同学交流、合作,使他们学着听取、补充意见,提高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2.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
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能为学生的交往活动奠定基础。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之前,我都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同时我还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交往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交往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除了上好课本上的口语交际课,我还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营造交往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开展了“逛书店”“串门”“打电话”等活动,消除同学间的隔阂,使其对集体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交往,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交往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能力,我还设计了“给妈妈捶捶背”“给爸爸送杯热茶”“当我遇到有困难的小朋友时”等活动,创设情境,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关心长辈、帮助他人的技能。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味到合作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学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学会调节冲突和解决矛盾,从而逐渐发展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玩游戏、猜谜语、故事会、编排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及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舞台,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从而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础。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SZZ01)《小学生同伴交际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者系课题组组长。)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同伴交往的能力谈了几点做法:一、激发说话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口头表达的习惯。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三、努力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开展利于交往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同伴交往 表达 课堂氛围 实践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而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将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对象。通过长期的观察,我感觉现在的县城小学生大部分交往能力很差,几乎没有合作意识。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交往,无疑会给可爱的小天使插上翱翔的翅膀。
一、激发说话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口头表达是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基础。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怕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思想的胆量。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消除学生懒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产生想说话的欲望,培养敢说话的勇气,锻炼会说话的能力。我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人的表现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知识和见解,就要勇于“推销”自己,而说话是“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说话才能是现代人必备的才能,是走向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明白说话的重要性后,再努力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我现在的教室配备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电脑、高亮度投影仪、实物展台一应俱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乐于表达,养成敢于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表述自己意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欣赏、鼓励,并逐步提高要求。渐渐地,学生就会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顺利与同伴交往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热情和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的热情和期望能化作亲切的鼓励和有力的督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真诚热情,尽可能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表达出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如沐春风,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多一些自主,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想写就写,为学生同伴交往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当然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所有的课堂应该努力营造的教学氛围。
三、努力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开展利于交往的实践活动
1.建立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
我在课堂内长期建立一种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重视小组的讨论学习,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开设一条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把班上的学生按综合能力的强弱相对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当然,这样分等级只能老师自己心中有数,而不能公开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然后分为四个人一小组编成若干个小组,我班学生中等生占多数,接近班级学生总数的一半,优等生、后进生占少数。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把四人学习活动小组按每组“一二一”的组合方法,即每个小组一名优生,二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学习、相互检查、共同进步。经常进行各小组的集体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这种教学模式为发挥所有学生,尤其发挥平时被忽视的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了活动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了全体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课堂上除了固定的小组模式,我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尤其在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编排课本剧、动手操作等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学生合作、交往的面更广,能和更多的同学交流、合作,使他们学着听取、补充意见,提高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2.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
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能为学生的交往活动奠定基础。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之前,我都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同时我还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交往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交往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除了上好课本上的口语交际课,我还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营造交往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开展了“逛书店”“串门”“打电话”等活动,消除同学间的隔阂,使其对集体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交往,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交往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能力,我还设计了“给妈妈捶捶背”“给爸爸送杯热茶”“当我遇到有困难的小朋友时”等活动,创设情境,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关心长辈、帮助他人的技能。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味到合作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学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学会调节冲突和解决矛盾,从而逐渐发展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玩游戏、猜谜语、故事会、编排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及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舞台,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从而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础。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SZZ01)《小学生同伴交际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者系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