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没有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中的主角,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和衡量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教学来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教学课堂呢?
一、注重过程,发展学生参与探究的能力
1、动手“做”数学,理解数学的科学性。“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过程,一个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周长、直径、半径及直径和半径的特点、关系等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破?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对折小圆片、测量折痕和转动并观察自行车轮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观地发现新知。
2、鼓励参与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许多时候是运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使知识得到发展的,而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提供了可能。如三年级的“笔算乘法”这一章节,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每节课我都给足学生参与探究、尝试计算的时间,不用过多的时间讲算理,只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例题的计算方法。当他们发现自己独立探究出来的结果与例题一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当他们始终计算不出来或计算有错时,心理上就处于“愤”、“悱”状态,急切地想知道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教师的点拔、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参与方式,强化学生数学兴趣
1、参与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积极有效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爱学、乐学的问题,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时,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例题找计算方法的方式,也可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表演,其余学生补充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做练习,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再讲。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形式变化,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那种被动参与、无可奈何的学习心理。
2、提倡合作式的参与,以获得个体互补。教学中,合作参与式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合作精神,有助于增加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比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我安排了小组活动,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开始讨论:用画图,用写数,用画勾,用画竖线……。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确定了一种记的方法,我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记着,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同确定了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在交流中发现了多种方法,在多种方法中找到好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统计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思维也进一步得到训练。
3、科学合理地分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在常用的合作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地都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注重形式的效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形式都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还得要科学选择。下面,谈谈我的两种做法。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比如,我在教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一个争辩情景,投影显示:请你判断“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有的说对,有的说错,就在教室里一片混乱的时候,我抓住这一时机,让“正方”和“反方”各选三位代表上台进行辩论,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对概念模糊不清,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我利用了这一点,巧妙地创设了争辩情境,在争辩中,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深化。
2、培养学生提问,增进参与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激发提问的兴趣、交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比如,我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给学生留出了提问的时间,学生见钟面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钟面上为什么有12个数字?钟面上为什么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的那些格子用来干什么?钟面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要达到自觉有效的提问意识,绝非一日之功,要靠教师长期的培养和学生积极的训练。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敢于摆脱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让学生自主、深入地参与,努力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一、注重过程,发展学生参与探究的能力
1、动手“做”数学,理解数学的科学性。“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过程,一个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周长、直径、半径及直径和半径的特点、关系等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破?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对折小圆片、测量折痕和转动并观察自行车轮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观地发现新知。
2、鼓励参与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许多时候是运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使知识得到发展的,而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提供了可能。如三年级的“笔算乘法”这一章节,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每节课我都给足学生参与探究、尝试计算的时间,不用过多的时间讲算理,只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例题的计算方法。当他们发现自己独立探究出来的结果与例题一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当他们始终计算不出来或计算有错时,心理上就处于“愤”、“悱”状态,急切地想知道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教师的点拔、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参与方式,强化学生数学兴趣
1、参与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积极有效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爱学、乐学的问题,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时,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例题找计算方法的方式,也可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表演,其余学生补充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做练习,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再讲。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形式变化,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那种被动参与、无可奈何的学习心理。
2、提倡合作式的参与,以获得个体互补。教学中,合作参与式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合作精神,有助于增加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比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我安排了小组活动,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开始讨论:用画图,用写数,用画勾,用画竖线……。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确定了一种记的方法,我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记着,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同确定了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在交流中发现了多种方法,在多种方法中找到好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统计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思维也进一步得到训练。
3、科学合理地分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在常用的合作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地都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注重形式的效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形式都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还得要科学选择。下面,谈谈我的两种做法。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比如,我在教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一个争辩情景,投影显示:请你判断“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有的说对,有的说错,就在教室里一片混乱的时候,我抓住这一时机,让“正方”和“反方”各选三位代表上台进行辩论,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对概念模糊不清,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我利用了这一点,巧妙地创设了争辩情境,在争辩中,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深化。
2、培养学生提问,增进参与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激发提问的兴趣、交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比如,我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给学生留出了提问的时间,学生见钟面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钟面上为什么有12个数字?钟面上为什么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的那些格子用来干什么?钟面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要达到自觉有效的提问意识,绝非一日之功,要靠教师长期的培养和学生积极的训练。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敢于摆脱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让学生自主、深入地参与,努力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