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尚在,寂寞永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uian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片中,弓是武器,象征老人性格中隐忍而暴戾、含蓄而刚毅的一面,平静温柔的水面下是暗涌与锋利;弓也是乐器,象征他温柔朴拙的一面,这股透出苍凉与韧性的悠扬弦音。在茫茫大海和沉沉黑夜中忽近忽远,不但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和宿命,也增添了影片飘选诗化的意境。
  【关键词】沈从文《边境》文学人性金基德《弓》欲望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座边城,日清月明,天遥地远。既有田园牧歌式的清新宁静,亦有乡野问人性本真中的激越粗犷。同时,每个人还都拥有一把弓,既是武器,亦是乐器:既谓之欲望,亦谓之守望。
  于边城中,可见的是生命的温柔与慈悲,于弓之上,可见的是人性的欲望与原罪。温柔也是一种韧性,是苍凉中的悲悯笑纳:欲望也是一种张力,是平淡中的激越坚强。而这温柔和欲望的后面。又该是怎样一种深深的寂寞。
  边城——守望的距离
  他们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拥有诗情画意的恬淡,同时也承载了历史的沉重与沧桑,承受着乡村生活的静默、孤独和不甘。
  沈从文用清淡的笔墨表达出百转千回的情感一那是世间最深沉、最内敛、最纯粹、最微妙的情感,而在他的笔下,没有张扬,只用一种静缓的节奏,低低地诉说这忧伤的美好。小说中秀丽的风景、古朴浓烈的民俗,皆令读者流连忘返。
  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一如书中所言一“人的生活虽那么同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稍微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更近干糊涂一点罢了。”“他们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做事。一切总那么静寂。所有人每个日子仿佛皆在这种寂寞里过去。”
  在边城,一切都是那么清丽。可这种美。同时又是怎样的哀愁与寂寞。闭上眼睛,似乎就能看到:冷风潮湿似永远拧不干的泪,扑面而来若有万般倾诉,船家的灯影在暗如青烟的水面点了一盏微小如豆的灯光……无尽无望,温存,不甘。
  老船夫,翠翠,黄狗,渡船。他们就这样相依为命,守望渡口,守望自己的人生。只是在这太过真实的桃花源,生命之中也就有了一种无法抵达的距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翠翠是边城的女儿,天真,朴实,勇敢,善良。被这山山水水赋予了与生俱来的灵丽与哀愁。“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的能干,是如此令人心疼,她对爷爷的爱不仅仅是一个女孩子的依赖,那撒娇似的嗔怪和埋怨中也包含了她的无限深情与体贴。
  当翠翠渐渐长大。也就不可避免地独自承担起少女特有的忧伤。她的忧虑和寂寞,无法言说,也无处安放。这既定的生活决定了她的不惊不惧、不争不要。也就恰恰使她的梦成了咫尺天涯的距离。“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黄昏照样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时间已近黄昏了,祖父同翠翠在菜园地里看萝卜秧子,翠翠白日中觉睡久了些,觉得有点寂寞。”
  她的命运,注定了的无可奈何。“每一只船总得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总得有个巢。”火是各处可烧,水是各处可流,日月是各处可照,爱情是各处可到——只是,如何得到?
  爷爷走了,谁再为她守望?而日日等待的人,何时再来?
  边城的温柔是残酷的,可以把不甘化为田园诗样的浪漫,也可以让孤独的人在默默承受悲辛的同时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影子踟蹰,惟坚强无所不在。
  一盏盏明灯高高伫立在旷野。路人只看得到点点火光,而光与光之间的黑暗,路人永不得知。
  爷爷:渡口的守望者
  老船夫固执,倔强,善良,隐忍,忠实,豁达——他拒收过客的钱财,托人到城里买来茶叶和草烟,茶叶放在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烟草则挂在自己腰带边。慷慨地赠予客人。别人想尝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芦递上去让人喝个够。他似乎从不思索所谓生存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活下去:也把摆渡当成了自己的天职,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悲欢。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曰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须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他依赖于翠翠的存在并守望她的成长,但毕竟不能完全了解少女的忧虑,而他自己心中也有隐隐的担忧,总担心她母亲的悲剧在她身上重演。
  爷爷这个人物,总让人想到《活着》中那种“活着”的姿态——“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这位阅尽人事、历经风霜的老人,见证了翠翠父母的爱情,“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可对于命运,他从不质疑,只是静静地承受。
  从表面看,老船夫的生活就如一首宁静致远的抒情音乐,听来一切和谐愉悦,没有忧伤的调子。但如果我们拂开生活温柔的面纱,不难看到在老船夫和平宁静的生活背后,是难以抹去的寂寞和苍凉。
  爷爷是渡口的守望者,生命早已幻化成船。船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是漂泊的,也是坚实的。生死只是一条河。来回渡。等到日头又落,黑暗召唤大地:天亮了。太阳照常升起。
  尘世的无常和幻灭,只一场看似无动于衷的静缓四季,斗转星移。
  边城渐远。时间滤去了绝望与困苦,只留下无尽的留恋与哀伤……
  那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质朴、乡野间人性本真的粗犷激越,那青涩澄明的雨色、悠扬迷离的笛声,灰茫茫的雾色和远山,那绵延的河水、漂泊的木船……以及,静默遮掩下的渴望。
  
  弓——欲望之弦生命之掸
  
  爱痛交织的情感、是毁灭也是救赎的爱、行走在现代荒原中的人物、迷离的气氛、残酷的故事、死亡的结局……构成了金基德独特的电影世界。唯美而富于诗意的画面风格更是将观众带A7一个宁静淡雅、如痴如醉的艺术世界中。
  在《弓》中。金基德一如既往地用极少的人物对白、诗性的镜头语言传达出了令人捉摸不透的意念和精神。古典化的构图、风景似的运动、抒情淡雅的曲调、朦胧的美感,在影片中时时创造出一种散文诗样的风韵,却又于平淡的叙事中显现出内在的动力。
  似是欲,又似是禅。
  禅是什么?禅是虚无。是无欲无求无我无物的大境界。是信手拈来的一朵花一粒沙中的世界。可是其实,没有欲,何以有禅?惟欲望和 希望并存,才能源源不绝地激发生命的动力,生生不息地承载孤独的重量。弓松了、断了,必然会招致颓废与绝望:弓绷紧了,才能射出箭,拉出动听的音乐。才能承载生活的重负而不致使生命之舟沉没,也才有可能度你至欲望的彼岸。
  金基德电影中的情感表现得纯粹、本能、自然、无所顾忌,然而在欲望深处。却又无不包含一种悲情,这种痛是绝望的,是满载爱的力量的极致的激发。
  “弓的伸缩之间,蕴涵着力量与美丽的声音,我情愿如此生活下去,直到生命终结。”
  老人:爱比死更寂寞
  《弓》中的老人让我想到一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面对少女,他常常是沉默的。当然,省却台词也是为了更深层次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毕竟她对少女的感情太过微妙和复杂。
  少女七岁时就被老人从街上捡来收养,两人相依为命地在渔船上共同生活了十年。十年中,他们与世隔绝,从未离开。老人惟一的欲望,就是等待少女的17岁,然后娶她。这种信念,竟支撑他在茫茫大海上度过了十年的时光。
  也许对于老人而言,和女孩共度的这十年,其意义远远大于一个结果吧。
  所以最后,他在占有女孩的同时,也给了她自由。
  我相信,人的灵魂和情感是应当有所皈依的。而少女就是老人心神向往之所在,是他干茫茫大海之上、漫漫人生之中找到的亮光。爱的温暖融化了一颗冰冷苍老的心,也使得生命不再绝望,不再冗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人对少女的爱既是保护也是束缚,这种保护让少女依赖他,而这种束缚也让少女离开了他。至于老人对少女的感情,是爱?是情?是欲?其实也并不重要了。在金基德的故事中,爱是一种占有,是欲望。但。如果没有“情”。独立的爱未免过于清寒与孤绝,惟以“情”字衬底,爱才显得绵延有力。当老人安静地为少女洗澡,当他每晚睡前都固执地把少女的手握在自己的手心时,在他的眼中。真的已经找不到一丝杂念和欲望了。如此温情,让人深深动容。
  在片中,弓是武器,象征老人性格中隐忍而暴戾、含蓄而刚毅的一面,平静温柔的水面下是暗涌与锋利:弓也是乐器,象征他温柔朴拙的一面,这股透出苍凉与韧性的悠扬弦音,在茫茫大海和沉沉黑夜中忽近忽远,不但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和宿命,也增添了影片飘逸诗化的意境。
  金基德说:“每个人都有不能实现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会把这些愿望藏起来。而我想表现的是,这些隐藏的愿望有多卑鄙、高贵、悲伤和美好。所以用一个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来讲老人的渴望。”他自己也解读了“弓”这种武器在影片中的三层含义——~个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杀人武器,一件表达灵魂声音的乐器,一种传递内心情绪张弛的语言。
  
  少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那个纯纯的又不失风情的女孩子,笑容如一朵迎风绽放的雏菊。
  演员很好地将少女深埋在心底的欲望和幽怨表达了出来。最可人的地方是她纯真无邪的表情。即使她在船舷边的秋千上,一边荡漾一边任凭箭射,脸上依然是浅淡的微笑、清澈的眼神。却又总令人为之感到惊艳。
  少女自然有少女的梦。从生命最初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到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用力却又无力挣脱老人的保护与束缚,就生出怨与恨:而离开之时,又生出不舍,即对老人的悲悯之心,最后产生了哀与怜,那就是情。
  影片最后少女屹立在船上的画面,让我想到了人与船之间的关系:船是漂浮不定的。而人的命运也是动荡不安的:船在水中是孤立的,而人的生命个体亦是孤独的:水色帆影极具诗性和禅意,荡漾着温柔,也烘托出生命的张力与悲壮。
  孤独。无论在车水马龙之处。还是夜深人静之时,都远远地在守望,如同兀立了几千年的岩石,坚实而恒久地存在,甚至比爱更顽强,更具有生命力。在边城,“两人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生活,却仿佛在什么地方有了一个看不见的缺口,无法填补起来。”孤独是生命的真相,无关爱与温情。
  而寂寞就是寻找一种安顿,是没有共鸣和回应的世界,是没有与之契合的灵魂。于天地之中,独自面对地老天荒。寂寞只是因为有所求。有所往。在《弓》中,老人对少女的欲念是如此,少女对老人的不舍与挣扎也是如此。水是一个特别的的意象,隔绝出寂寞而限定的氛围,形成了孤岛之恋。
  万物自相生。太空恒寂静。真正的寂寞是无所依傍、无所救赎的。是一个永恒的所在。
  在生命深处,自有永恒的宁静,悬绝了世界的喧嚣,悬绝了过往的悲欣。
其他文献
Ⅰ系列的理解  在光学设计更为自由的微单时代,小巧且画质出色的镜头并不鲜见,但在外观造型和设计方面能让人记住的产品却并不多。因此,适马Ⅰ系列镜头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  以本次评测的65mm F2 DG DN|Contemporary为例,突出镜桶表面的对焦环,非对称的光圈环,两环之间的梯级过渡,都加强了它的设计感,并具有电影镜头范儿。全金属的镜身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连遮光罩都配有与对焦环和光圈环
[摘要] 四川的说唱艺术源起很早,1959年成都近郊出土的几尊东汉陶制说书俑,“击鼓说书,喜形于色”,可见当时说唱艺术就很流行了。在四川众多的曲种中,说唱艺术“四川荷叶”与四川金钱板被称为成都曲艺“双绝”,并被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唱腔音乐移植于川剧高腔,其伴奏音乐所击点子均系简化了的川剧锣鼓牌子,故被称作是简化了的川剧。  [关键词]“四川荷叶” 川剧 说唱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
摘要 以寻找丢去的浪漫为线索,借用精神分析等理论、解释《太阳照常升起》影片中出现的诸多象征和隐喻。  关键词 浪漫 丢失 找寻 时代 悲剧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而丢失去浪漫的人,就只能在破碎斑驳的阳光中为自己构建出一个梦幻的世界,在铺满绚烂鲜花的铁轨上,在围拥静穆连山的腹地中,在陌生浇铸的城市里,寻找破碎散落在时空缝隙中那尘封许久天鹅绒的碎片。  
[摘要]在柏林墙在地图上消失了多年后的今天,两德之间,冷战所留下的伤口却并没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易愈合,统一后东德久和西德人之间的互相不理解却形成了一道新的柏林墙,越来越多的东德人开始怀念原民主德国的一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3年,一部被指认为“东德怀旧电影”的《再见,列宁》的大获成功就产生了格外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新柏林墙 东西德国的伤口 爱与弥合    1989年11月9日晚8点,德国
摘要 2001年在中央科教频道开播的《百家讲坛》,从初期的收视平平,到如今成为品牌栏目,的确值得令人深思。关于《百家讲坛》的成功,关注者褒贬不一,如何使人文学术与大众传媒水乳交融共同打造和谐的社会文化一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思考的。《百家讲台》学术性与娱乐性的争议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大众更客观地了解大众文化开了一扇客观公正的窗;而孤独的大众需要大众文化的呼吁更是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方面的深度解读,这种
[摘要]“受众期待”和纪录片的引导作为纪录片研究和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对纪录片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受众对纪录片的期待是多层次的,而纪录片对受众的期待和满足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受众期待和纪录片之间关系。  [关键词]纪录片 期待 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到目前为止,对纪录片各种问题的讨论已经有很多。如关于纪录片真实问题的文章有:任远的《非虚构
【摘要】自2002年首部中国式大片《英雄》发行以来,大片在面对受众后普遍存在“卖座不叫好”的结局。大多数观众在观影中对影片的故事情感表达发出了怀疑之声。怎样才能在电影与观众之间建立合理的情感沟通模式,以符合观众的情感所需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现实逻辑,是观众与创作者速成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基于一般现实逻辑的情感模式表达可以有利的推进商业电影和观众的情感交流,改进商业电影的情感叙事问题。  【
摘要 全球娱乐产业的兴起使电影面临大量可替代娱乐产业生存挤压,院线放映部分萎缩,电影的多样性的给其它相关产业创造超额利润。传统广告逐渐被受众漠视、排斥。一种比较容易被受众接受的隐性广告形式——植入广告日益发展壮大。通过《功夫之王》可以看到,电影植入广告探索之路还很长,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电影与广告的真正互动,如何为我们的电影行业发展创造良好广告环境,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关键词 电影 产业 植入
[摘要]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外美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极为复杂,然而,经济与政治话语作为社会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艺术的介入,渗透与覆盖,成为艺术与社会生活前景中愈来愈突出的历史现象。  [关键词] 艺术 社会经济政治    艺术普遍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与社会的关系是多向流通的也是多层面的。艺术凸显和表现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意
[摘要] 大美无言,大爱无声。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影片《朱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通过生活点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与爱的最高境界,闪烁着女性的光辉与人性的光芒,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母爱    《朱诺》是由贾森·雷特曼执导的一部影片,在2008年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先荣获了独立精神奖,后又斩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这部电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它缜密的结构、鲜活的人物与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