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改进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作业 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改进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并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语文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2、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个口头训练,但传统语文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3、作业内容的机械性
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4、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语文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
5、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作業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语文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
所有这些缺陷,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形式
1、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比如:朗读,背诵。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如学生在学习了“多彩四季”主题单元后,组织学生举行“四季之哥”诗歌朗诵演唱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情趣,促进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仿写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课本中所精心挑选的文章,大多是知名作家所写成的。他们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条理分明,很值得一提。特别是当中一些句式及修辞方法,更是学生在习作上的最佳导师。课文是孩子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熟读成诵,印象深刻。每当这时,我总是紧密结合文章的写法,加以点拨让学生仿文练笔,从句段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3、综合性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想品德、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语文学习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4、研究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5、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实践性作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并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南韩村中学 )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作业 设计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改进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并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语文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2、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个口头训练,但传统语文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3、作业内容的机械性
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4、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语文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
5、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作業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语文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
所有这些缺陷,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形式
1、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比如:朗读,背诵。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如学生在学习了“多彩四季”主题单元后,组织学生举行“四季之哥”诗歌朗诵演唱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情趣,促进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仿写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课本中所精心挑选的文章,大多是知名作家所写成的。他们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条理分明,很值得一提。特别是当中一些句式及修辞方法,更是学生在习作上的最佳导师。课文是孩子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熟读成诵,印象深刻。每当这时,我总是紧密结合文章的写法,加以点拨让学生仿文练笔,从句段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3、综合性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想品德、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语文学习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4、研究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5、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实践性作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并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南韩村中学 )